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推进南宁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发展的对策建议

推进南宁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发展的对策建议

时间:2022-05-20 12:05:04 浏览次数:

摘 要:加强城乡环境卫生的治理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和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城乡文明形象和人民的生活环境。南宁市从2015年开始开展农村垃圾处理攻坚战,城乡环境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由于乡镇道路、资金技术等方面原因,城乡环卫一体化的实施有很多难点无法突破。因此有必要找出问题的症结,探索解决的办法和路径。

关键词:城乡环卫 治理 一体化

一、当前南宁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环卫设施建设运行维护管理投资负担重

环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需要大量建设资金集中投入。虽然政府已划拨启动经费,给予了专项资金帮扶,但由于项目建设的专项资金不足,垃圾池、焚烧炉建设标准跟不上乡村建设的步伐,且项目或设施建成后,其运行维护管理资金缺少自治区、市两级的财政补助,影响部分项目正常有效运行。

(二)部分规划设计科学性有待提高

南宁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虽已基本实现“规划先行”,但部分规划难落实,部分规划的科学性还有待提高,例如规划中各个建设点的设置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符合水源保护原则,是否符合现实用地指标,是否有或者能修建配套的交通设施等问题,都需要与现实客观条件相挂钩,进行科学考量后修改完善,提高规划的科学性。

(三)部分偏远地区垃圾收集难度大

目前,南宁市对农村生活垃圾采用“村收镇运县处理”方式,但是大多数县级生活垃圾在设计时主要以县城居住人口为基数规划处理场地面积和使用年限,而且在垃圾运输过程中,部分村镇与县城垃圾处理场距离较远,超过合理运输半径。部分偏远村屯垃圾问题受路况交通影响较大,垃圾车无法驶入,只能用小型车辆进出运输至中转站,成本过高。“再者长途运输过程中,容易出现垃圾“跑、冒、漏、洒”,造成路面污染和空气污染。

(四)垃圾终端处理技术尚存在短板

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堆积、填埋、堆肥、焚烧等4種,部分村屯无统一规划,无相关技术指导,无任何分类防护措施地将垃圾填埋处理,对土地和水源造成隐患,而焚烧也可能造成空气、水源的二次污染。目前的终端处理技术和配套设施只能基本实现日产日清,往年填埋的、历史遗留的存量垃圾处理问题仍比较棘手,更无法满足垃圾快速增长的需求,分类无害化处理、生物处理等技术水平还没有达到预期规划,终端处理技术仍有待创新发展。

(五)专业人才和清洁环卫人员紧缺

乡镇、村一级的环保机构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村一级,村民仅能负责设施安全基本看护,无法对环卫设施进行专业的系统维护和有效管理;清洁环卫人手不足,队伍流动性大,虽然各县区(开发区)财政给予每位村屯保洁人员不低于250元/人/月的补助,但总体来看保洁人员的收入仍偏低,社会保障难落实,导致清洁环卫队伍极大不稳定,在部分偏远村屯该现象尤为突出。

二、完善南宁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对策建议

(一)多元化渠道,突破融资瓶颈

一是积极向自治区和市政府有关部门申请相关项目和经费补助,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由市、县两级财政予以保障,乡镇资金投入主要用于日常管理费用和人员工资。根据“谁受益,谁负责”原则,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二是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大力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增强村自我发展、自我管理的能力。

三是积极筹集社会资金。探索环卫项目投融资模式,建立开放、规范的市场体系和运行机制吸引社会资金和企业参与基础设施的投资与运营。

(二)统筹化设计,实现科学规划

一是建议在进行城乡环境卫生专业规划时根据各地区的地理位置、区位环境和经济条件,考虑各地实际,加强分类指导,分类实施,统筹梯次推进;二是农村建设应综合考虑排水、排污、绿化、杂物堆放、家畜饲养等农村实际问题,使村庄建设更合理科学;三是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科学合理地配置各种环卫基础设施,确保规划内容中建设点的设置与现实条件相适应。建议按照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规范和合理运输半径及范围,规划引导,科学布局,可3—5个乡镇建设一个生活垃圾处理场,做到“就近处理”。

(三)市场化运作,增强环卫市场化培育

一是放开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市场,积极吸引资金、技术、管理等要素向城乡环卫市场集聚。筹建南宁市环卫行业协会,加强环卫行业指导,统筹城乡环卫一体化发展。引导各县区(开发区)推进环卫作业市场化,推广西乡塘区和邕宁区乡镇片区生活垃圾无害化项目采用的BOT模式,鼓励社会资金投资、建设、运营农村生活垃圾收运设施,同时确定后续年度需支付的处理费用,明确责权划分,确保资金投入的持续性。

二是鼓励从事环卫经营的保洁公司的经济成分的多样化以及股份制结构的多样化,学习昌邑模式,探索组建南宁市城乡环卫集团,引进竞争机制,构建公开透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制定市场化市场准入门槛,按照权限开展对符合从事环卫清扫、收集、运输与生活垃圾终端处置服务审批条件的企业实行行政许可。制定服务企业资信等级评定管理办法,对环卫市场化企业进行资信等级划分、评定和管理,促进企业人员管理规范化及作业管理标准化。

(四)资源化分类,确保垃圾源头减量

一是推动农村垃圾分类,实行就地减量化处理。针对农村垃圾可分为生产沼气或有机肥的可堆肥垃圾、可集中掩埋的灰土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其它垃圾等类别,适合在农村消纳的垃圾就地减量,果皮、枝叶、厨余等可降解有机垃圾应就近堆肥,或利用农村沼气设施与畜禽粪便以及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合并处理,发展生物质能源。对于可回收垃圾,保洁员应进行初分,单独收集存放,处理后所得收益应作为保洁员的相应劳动补偿。

二是构建一批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示范基地,支持企业开展农业、农村、农产品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科技攻关,推动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逐步向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高效化的深度发展。

作者简介:龚维玲(1964-5-),女,上海市人,大学学历,南宁市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副教授,研究方向:城市发展。刘娴(1972-9-)女,广西合浦人,南宁市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城市发展;庞嘉宜(1990-5-),广西玉林人,南宁市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研究所实习研究员,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推荐访问:南宁市 环卫 城乡 对策 推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