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与对策

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与对策

时间:2022-03-16 10:20:38 浏览次数: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目前教育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根据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目前研究中的不足,注重教育对象的特殊性,重视从业心理的教育,可以为专业人员与从事一线教育工作的教师提供解决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高职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高职教育存在办学的职业性、学生生源的特殊性以及学生身心健康状况的复杂性等特点,所以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不仅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有利于高职院校的办学,同时也可以丰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顺应我国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研究对象就目前的研究现状而言,以高职院校学生为对象的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变量上:(1)对新生人格的研究。为了探讨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卫生状况,从高职学生的人格层面上,很多研究者提出应从新生入校就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以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2)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研究。研究者通过实践研究发现,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明显的区别。有研究表明,高职院校低年级学生的心理问题明显高于高年级学生。(3)对不同生源地学生的研究。由于城乡之间存在文化方面的差异,对不同生源地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显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4)对不同经济条件学生的研究。这里主要是指针对贫困高职学生的研究。贫困大学生在大学生中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而高职院校的贫困学生又有其特殊性,对这样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研究显然也是非常必要的。冯静等人提出应建立高职特困生资助与成才保障体系,展开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教育并完善心理咨询体系。

研究内容在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方面,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侧面进行了研究。

1.侧重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以及模式等内容,学者们做了诸多研究,得到了显著的成果。在教育模式上,潘春丽的研究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主要有四个方面:建立广泛的心理健康知识宣传网络(校园网络、校内报刊、专家讲座),通过教学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通过心理干预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利用对活动的参与使学生体验与感受心理的成长。在教育方式方法上,殷佳琳提出应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科教育、德育系列教育、校园文化与日常教育教学之中,并且要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同时,门学泳提出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培养目标、教学原则与内容以及教学实施过程中的细节问题。

2.侧重具体心理问题的研究。支愧云在研究中指出:青少年时期充满许多威胁其健康与幸福的因素,很多青少年因此而遭受了损害。研究表明,高职院校学生与一般院校大学生具有相同的心理问题,如自卑心理、厌学心理、择业焦虑心理、人际交往障碍心理等。比如,有研究者对高职学生中新生的适应性障碍出现的原因以及对策进行了探讨。调查表明,高职院校学生中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在20%左右,其中心理症状比较严重者约占1%~2%,对违纪行为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梁建春的研究指出,抑郁与人际行为特征测值呈负相关,抑郁程度不同的大学生,其人际性格特征存在着显著差异。另外,在所有的相关研究中,对于人格的研究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人格是决定一个人思想、情感与行为的模式,是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以及功能性的心理品质。因此,在高职院校新生入校时就进行人格测试,有利于学校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有的放矢地进行素质教育

3.侧重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教育关系的研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问题,学者们有不同的观点。有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价值观导向、教育原则以及方式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提倡将二者加以区分。与此相反,也有研究者则提出应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二者结合起来,即高职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大胆借鉴心理咨询的原则方法,善于进行角色转化与调整,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从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段红利的研究指出,心理咨询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特殊作用,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基础、丰富拓展内容、增强科学性与实效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以及促进教师心理素质的提高等。

研究方法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资料加以整理,我们发现,研究者所使用的主要方法是一些人格类问卷,如SCL-90、UPI、卡特尔16pf以及MMPI等,有的研究者采用了文献分析法、访谈法、个人中心疗法等方法。同时,还有研究者从定性角度与定量角度以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比如,陈义探讨了自我教育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其培养;朱水龙提出了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对策研究等。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

通过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可以发现其中存在以下不足:

未能将高职院校学生与一般院校大学生加以区别高职院校是以职业教育为办学目标的高等院校,高职院校学生是在高职院校进行职业学习的应届、往届高中毕业生与部分未成年的初中生。作为未来的高层次、高技能操作型和应用型人才,不仅要强化其文化基础、拓宽专业知识、提高技能,同时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高职院校学生与一般院校大学生既有相同点,又具有明显的区别。他们有着共同的年龄特征,由于年龄的相近与相仿,高职院校学生与一般院校大学生有着相同的生理困惑与心理困惑,在面对环境的变迁、人际关系的发展、学业上的困惑、择业上的焦虑以及恋爱情感上的困惑等等一系列问题时,都表现出相同或相近的行为。但是,由于高职院校的社会认同度较低,而学生生源较一般院校学生有差距,从而导致高职院校学生在面临这些心理和生理困惑时所要承担的痛苦远远大于一般院校的大学生。这一点在有关研究中已经得到了体现。

未能将心理咨询与思想道德教育有效区分在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相混淆的现象。有研究者指出,高职院校中出现了心理问题德育化与德育问题心理化两种倾向,这是由我国长期以来的国情决定的;同时,也是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以及对心理咨询作用的认识不够造成的。出现这种倾向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经济方面,建国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高,注意力主要集中于温饱问题,即实在的物质问题,而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则远远不够。改革开放以来,只看到经济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却忽视了这种社会变革给人的内心世界带来的冲击与震荡。二是在思想政治方面,我国在人才培养上重视思想觉悟和政治观念教育,但是却过分地将所有心理问题都归于德育,因此不够客观、不够科学。三是在个人素质教育方面,只重视思想觉悟与知识水平的提高,而没有注意到心理素质的重要性,错误地将心理健康与否归结为思想认识的正确与否。

未能对从业心理健康教育给以充分重视高职院校的办学目的非常明确,就是根据专业人才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结构,对学生进行较短时间的系统教育,使其成为具有综合素质、掌握了从事本专业岗位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专业技能,能胜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综合型高等应用技术人才。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的不乐观对高职学生的就业心理形成了一定的冲击。而且针对从业岗位上的压力、困惑以及焦虑等心理问题的排解方法,在学校教育中并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因此,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也应该加强从业心理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使高职院校学生在就业以及从业的过程中具有更加健康的心理状态,从而积极工作,实现自身生活与社会发展的和谐。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在对高职院校心理素质教育的相关研究中,不同的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对策分析,主要包括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建立心理档案、开展心理咨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保障机制等等,这些对策分析在某种程度上同样适用于一般的大学生。然而,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这样具有特殊性的群体,在心理素质教育上应该有必要的、具体的、针对性强的应对策略。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注重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在我国,高职教育既是高等教育,又是职业教育,既有一般高等院校学生的心理引导与教育问题,同时更应注重职业教育院校学生的特殊性。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应重视对学生一般意义上的引导,同时应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状况,要考虑到一般意义上的该阶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状况,进行普遍意义上的团体心理咨询,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使其能够自我调节自身状态以适应社会需求,减轻自身心理负担,实现自身的和谐健康发展。同时,在对待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业压力、择业困惑、人际交往障碍以及人格方面的一些心理问题时,要认清教育对象的特殊性,采取更加深入、更加切实可行的帮教手段。从某种程度上而言,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较一般高等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为紧迫。要注重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还表现在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应进行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研究表明,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需求不同。比如,有研究者提出,对一年级学生应注重环境适应、人际关系教育,对二年级学生应进行认识自我、了解自我的教育,对三年级学生应加强职业道德、认知与了解社会等方面的教育。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做到有的放矢。

重视从业心理教育有关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认知状况的调查研究表明,就业压力是引发心理问题的首要因素。因此,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就业、从业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要帮助学生通过选择职业方向、进行从业前的准备、适应职位并取得职业上的成功等一系列活动找到合适的角色定位。要从学生职业发展的角度更好地帮助学生确定职业发展方向,以就业为导向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比如,在高职新生入校的时候进行人格方面的心理测量,同时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做相关的测量,从中发现学生的性格特征,使学生充分了解自身的特点,并根据各种职业对人的不同要求,使学生清楚地了解自身的素质状况与职业理想,通过分析比较,更好地完成自身的职业发展定位。

组织专业人员从事一线教育工作这里所说的专业人员,是指在学校中受过专门心理学知识教育的且从事过心理教育工作的人。目前在我国高等院校中,从事心理健康素质教育的专业人员明显缺乏。由于专业人员具备专业理论素质,而且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因此,在从事一线教育工作(如担任辅导员、班主任等)时,可以避免出现一系列不必要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薛彩萍.143名高职护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卫生职业教育,2004,22(20):72-75.

[2]冯静,徐继燕,刘宏宇.高职特困生“心理贫困”问题与成才保障体系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07,(1):38-39.

[3]潘春丽.浅谈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J].科教文汇,2006,(3):23-24.

[4]殷佳琳,陈芝海.论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与途径[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4):7-9.

[5]门学泳.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4,(5):47-48.

[6]支愧云,陈永进.危险行为概念的心理学探析[J].菏泽学院学报,2005,(3):84-96.

[7]梁丹婴.高等职业院校新生适应性障碍的成因及对策探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26(12):126-129.

[8]王煜,刘红梅,龚育.高职学生心理状况与违纪行为的关系[J].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2005,2(2):116-117.

[9]梁建春.抑郁与人际行为特征[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1,23(11):1377.

[10]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40-441.

[11]杨开亮,钟斐.高职思政教育与心理咨询之间的比较应用[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3):102-103.

[12]段红利.论心理咨询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殊作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5,(17):241.

[13]陈义.论自我教育对高职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其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05,(7):19-20.

[14]朱水龙.新时期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对策[J].成人教育,2006,(6):86-87.

[15]吴磊,钟国芳.谈团体心理辅导与高职院校班级德育工作[J].教育与职业,2006,(30):63-64.

[16]苏瑞典.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化[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3,24(28):65-66.

[17]张霞.高职学生心理健康认知状况的调查[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6,27(10):79-80.

作者简介:

陈永进(1968—),男,山东菏泽人,心理学博士,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社会认知与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推荐访问:对策 心理健康教育 高职院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