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革新传统栽培管理模式,促进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

革新传统栽培管理模式,促进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

时间:2022-03-28 10:15:11 浏览次数: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文登市苹果栽培实行了乔化密植(也有部分矮化中间砧)的建园模式,株行距多为2~3米×3~4米,管理方式采用小冠疏层形细致修剪、化学药剂防治病虫害、清耕除草、开沟施肥以及果实套袋等。这种“精耕细作”的栽培模式适应了当时农村剩余劳动力丰富的实际,实现了苹果的早果丰产,提高了果农的经济收益。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老龄化程度加深现象十分突出,这种栽培模式的缺点逐渐显现:果园郁闭,喷药、套袋等用工量大、价格高,果实商品品质差、价格低,比较效益下降。因此,改革传统栽培管理模式,使苹果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已成为果业工作者和生产者的共识。

1 革新现有栽培模式

1.1 运用新的栽培模式建园

对新建果园应实行宽行密植(株距为1.3~2米,行距4~4.5米)、起垄栽植(垄高30~50厘米)、大苗建园(3年生苗)、立架栽植的模式。这种模式具有树冠矮小、管理方便、节省劳力、结果早、产量高、见效快、通风透光好、苹果品质优、便于标准化管理和机械化作业的优点,是目前苹果先进生产国家通用的栽培模式。

1.2 改造现有果园

首先是打开行间距,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隔行或隔株间伐或外移。第2是提干,下部的三大主枝分1~2年去除,使主干提高到1米左右,留出冠下通风带。第3是落头,在树高2.5~3米处选留一个中等大小的向上生长的枝条,将其上部锯除,打开上部光路。第4是将2~3层主枝上大侧枝疏除,打开侧部光路。改造时注意涂保护剂保护剪锯口,并加强肥水管理,控制负载量,避免影响树势。改造后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利于果园操作,消除了树体无效消耗枝,果实品质改善。

2 革新现有栽培管理方法

2.1 调整土壤pH值,解决土壤酸化问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追求产量偏重使用化肥,忽视有机肥,不仅导致树体虚旺,果实着色不良,品质差,目前更造成土壤酸化严重,很多园片土壤pH值降至5.0左右。土壤酸化造成土壤矿质元素不平衡,使“锰”等元素太多而中毒,“钙”、“镁”等元素不可利用而缺乏,苹果粗皮病、苦痘病等果实生理病害大面积发生。

调整方法一方面应减少化肥特别是生理酸性肥料的使用量,增加有机肥的使用量,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增强土壤的自我缓冲能力。另一方面要用土壤酸化改良剂对酸化果园进行改良,使果园的pH值维持在6.0~6.5,从而为根系吸收营养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2.2 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树体贮藏营养水平

目前我市多数果园土壤较瘠薄,有机质含量低(0.5%~1.0%),而长期以来的高密度、超高产掠夺性的经营模式导致果园土壤理化状况更加恶化。如施肥长期以施化肥为主,有机肥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土壤结构破坏、保肥蓄水能力差,是造成苹果园产量低,果实色泽、含糖量、口感、耐贮性等综合性状下降的主要原因。提倡在秋季果实采收一个月前,根据树势和负载量确定施肥量,增施腐熟的有机肥,合理施用生物菌肥,运用配方施肥,平衡土壤营养,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树体贮藏营养水平。

2.3 变清耕制为“行内覆草行间生草”制

清耕制不仅用工量大,而且肥料利用率低,不利于土壤团粒结构和有机质水平的维持。“行内覆草行间生草”与清耕制相比具有许多无可比拟的优点,是目前较为先进的土壤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不仅避免了全园生草与果树水肥的竞争,还具有覆盖与生草的双重优点:可有效减少水分蒸发,拦蓄雨水,减少水土流失,起到保水防旱的作用;可保持土壤温度较为恒定,稳定根层土壤环境,利于表层根吸收根的生成和维持;利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提高。

起垄的果园可在高垄上留出覆盖带,或在树的根茎附近留出30~40厘米的范围进行覆盖,覆草前要先整好树盘,浇1遍水,施1次速效氮肥。覆草厚度要求常年保持在15~20厘米。果园覆草除雨季外常年可进行,覆盖材料因地制宜,作物秸秆、稻壳、牛粪、杂草、花生壳、锯末等均可。行间选择种植生长期较短,吸收肥水较少,大量需肥水期能与果树错开,地上部矮小不影响果树通风透光,地下部根系浅层不与果树根系交织,与果树没有共同的病虫害的豆科植物及其他矮秆草类,也可自然生草。行间生草注意要及时刈割,然后覆盖在行内。

2.4 采用小冠树形,简化修剪

利用大苗建园可提高园相整齐度,加快树形培养。可采用细长纺锤形、高纺锤形、主干形等树形,共同特点是有一强壮的中干,其上直接着生各类结果枝,树冠细长,光线很容易照射到内膛,没有无效枝,整形修剪容易,修剪量少,树势稳定,易成花早果。采用矮化砧是实现宽行密株栽培的主要途径之一,如M9自根砧,M26、SH6中间砧等,栽植密度一般为株距1米、行距4米左右,具体应根据砧穗长势、立地条件、管理水平等而定。栽植时注意不可过深失去矮化效果。

整形的中心问题是培养强壮直立的中央领导干。定植后第1年宜采取促长措施,为以后树体生长、结果打下物质基础。带分枝根系发达完整的大苗建园在保证第1年旺盛生长的前提下可不定干,疏除与中心干竞争的分枝。一般苗木应在饱满芽处定干促发新梢,保证第1年生长量。为维持中心干绝对优势(分枝与中心干粗度比一般为1∶3~5),树形培养过程中利用刻芽配合发枝药剂尽可能多的在中干上配备分枝分散各分枝长势,及时疏除与中干竞争的分枝,其余全部拉至下垂,拉开与中干的差距,促进成花结果,以果压冠,并确保树体达到规定树高(行距的90%)。盛果期后注意随时更新过大过强分枝及结果后衰弱枝,维持一定长梢比例(5%~10%)。

2.5 合理控制树势减少环剥技术的使用

长期以来,我地果农大量运用在主干上环状剥皮技术控制过旺树势,促进成花。环状剥皮切断了叶片制造的养分向根部运输的通道,使切口上部的养分增加,促进树体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促进了花芽的形成,稳定了树势,但是连年运用就会造成根系得不到树上部营养回流的补充而长期处于饥饿状态,发根量减少,从土壤中吸收的营养就会降低,长期下去就会造成大小年结果现象,树势衰弱,病害严重,甚至树体死亡。正确的做法是在生长旺盛的大枝上进行环剥,其次要综合运用刻芽、拉枝和喷布PBO等生长调节剂技术,促进成花,解决大小年结果,达到连年丰产稳产的目的。

2.6 合理使用灌溉技术

目前不少果农仍然固守着陈旧的观念,沿袭几千年来的传统办法,采取大水漫灌的灌水方法,不但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同时也造成了土壤板结,肥水渗漏损失,影响了果树的生长。我们提倡有经济条件的果园实行滴灌、渗灌技术,条件不好的果园要进行小沟灌溉、管道灌溉、或者喷灌,只在树盘或树体用水,同时将果树必须的肥料溶入水中,通过水流的作用送达果树,实行肥水一体化,避免开沟施肥由于局部肥料浓度过高出现烧根现象。

2.7 综合运用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方法进行病虫害防治

长久以来在果农的思想观念中防治病虫害就是打药,随着国家对高毒农药的禁用,苹果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绿色、环保的有机食品广受市场青睐。传统的只重化学防治的方法必须改变。注重运用杀虫灯,性引诱剂、害虫天敌等技术杀灭害虫,利用刮皮技术消灭菌源,使用石硫合剂、波尔多液以及烟碱、除虫菊、苦参碱等高效、低毒无公害可降解农药防治病虫害。

2.8 逐步停止使用果实套袋

苹果套袋是当前优质苹果生产的重要技术措施,对苹果的着色、表光度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人工成本高,果实硬度低,风味淡,糖度低,贮藏期颜色变淡,袋内易生黑点病的缺点一直得不到解决。目前欧美等苹果生产先进国家都较少使用苹果套袋,日本苹果有袋栽培面积也只占50%左右。在我国苹果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技术不断提高的情况下,逐步实现优质苹果无袋化生产,是苹果生产未来的发展方向。

(作者联系电话:13863011628)

推荐访问:革新 栽培 管理模式 可持续发展 苹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