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秋葵主要栽培品种特性与栽培技术

秋葵主要栽培品种特性与栽培技术

时间:2022-03-28 10:11:39 浏览次数:

摘要:对目前商业化栽培的主要秋葵品种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阐述,指出了露地、温室大棚、智能温室条件下适宜栽培的秋葵品种、栽培时期以及果实特点,并介绍了秋葵栽培中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关键词:秋葵;生物学特征;品种选择;病虫害防治

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绿色且具有保健作用的功能性蔬菜越来越重视。秋葵作为功能性蔬菜的重要品种之一,由于栽培适应性广,嫩果脆嫩多汁、滑润不腻、香味独特,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且具有较强的保健功能而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由于秋葵品种繁多,不同品种的适应性不同,栽培管理方法也存在差异,因此在秋葵商业化栽培中,选择适宜的品种及与品种相适应的栽培管理技术是栽培取得成功的关键。现就秋葵主要品种的不同特点及其栽培技术进行介绍。

1 生物学特征

秋葵,学名Hibiscus esulentus L.,别名羊角豆、补肾菜、洋辣椒、美人指等,属锦葵科秋葵属,原产于非洲东北部地区,目前全球从热带到温带的大部分国家都有栽培。

秋葵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根系发达,直根性;主茎直立,高1~2.5 m,赤色或绿色,圆柱形,基部节间距较短,有侧枝,自着花节位起不发生侧枝;叶掌状5裂,互生,叶身有茸毛或刚毛,先端渐尖,边缘有钝锯齿,叶柄细长,中空;多数品种花大而黄,部分品种开红花,果荚着生于叶腋;果为蒴果,先端细尖,略有弯曲,形似羊角,果长3~25 cm不等,横径0.6~3.0 cm,嫩果有绿色和红色两种,果面覆有细密的白色绒毛,绝大多数品种果实成熟后木质化,不可食;种子球形,黄豆大小,灰黑色,外皮粗硬,被细毛,千粒质量约55 g。

秋葵喜温暖、光照的环境条件,耐热、耐旱、耐湿,但怕寒、不耐涝。秋葵对土壤适应性广,但以土层深厚、肥沃疏松、保水保肥力强的壤土或砂壤土为宜[1]。

2 常用栽培品种及特性

秋葵可以按照形状、颜色和大小进行分类,按形状可分为五角秋葵、圆形秋葵;按颜色可分为绿色(包括浓绿、绿色和淡绿)秋葵和紫红秋葵;按大小可分为长果种(果长10~25 cm)、中果种(果长5~10 cm)和短果种(果长3 cm左右)3类。五角秋葵果荚的横切面呈五角形,是栽培中最常见的一个品种。不同种类的秋葵表现出不同的生物学特性,栽培中要根据生产目的选择适宜的品种。目前生产上使用的主要优良品种有:

2.1 早熟五角

①特点:极早生,荚色浓绿,五角分明,很少出现残果、曲果,良果率高;矮株,节间距短,中小叶,主枝着荚,低节位着荚数量多;抗倒伏,宜密植,产量高,易采收,极其适宜温室栽培。②适宜栽培类型及时期:温室栽培于9月播种,12月至翌年6月收获;露地栽培于3-4月播种,5-10月收获;智能温室栽培于7月播种,10月至翌年1月收获。

2.2 绿宝石

①特点:圆形品种,果荚长15 cm,翠绿色;果荚质地软,食味极佳,即便采期延后,也不会木质化;植株长势和吸肥力中强,产量较高。②适宜栽培类型及时期:露地栽培于3月中下旬播种,6-10月收获。

2.3 深红无毛多角秋葵

①特点:六角或八角品种,是五角品种的变异种,栽培适应性强,产量高;果荚长8 cm,肥大,淡绿色;荚果质地好,食味佳;株高较高,为早中生品种。②适宜栽培类型及时期:露地栽培于4月末播种,7月初至10月中旬收获。

2.4 绿盐

①特点:五角品种,棱角分明,商品性极好;果荚深绿色,荚果质地柔软,食味极佳;很少出现残果、曲果,果实极少出现花青色,良果率极高;耐暑、耐寒性强,植株长势和吸肥力一般,分枝少,叶小,易栽培,适宜温室栽培。②适宜栽培类型及时期:露地栽培于5月初播种,7月初至10月中旬收获;温室栽培于2月中旬播种,5-8月收获。

2.5 绿箭

①特点:极早生品种,产量高,果荚浓绿色;很少出现残果、曲果,良果率高;株高中等,节间距一般,中叶;植株长势和吸肥力较强,分枝较多。②适宜栽培类型及时期:温室栽培于9月播种,12月至翌年6月收获;露地栽培于3-4月播种,5-10月收获;智能温室栽培于7月播种,10月至翌年1月收获。

2.6 优质五角

①特点:极早生品种,产量高;果荚棱角分明,翠绿;株矮,叶小,最适合温室密植栽培;分枝力旺盛,剪枝后侧枝发生力强。②适宜栽培类型及时期:温室栽培于9月播种,12月至翌年6月收获;露地栽培于3-4月播种,5-10月收获;智能温室栽培于7月播种,10月至翌年1月收获。

2.7 殷红秋葵

①特点:红色秋葵品种,果荚殷红色,宜生食,加热后颜色变绿;果荚长约8 cm,横断面呈五角形,果荚质地柔软,极少出现残果;茎、叶、花均为殷红色,极具观赏价值;植株长势旺盛,易栽培,最适合家庭庭院种植。②适宜栽培类型及时期:露地于3月中旬播种,6-10月收获[2]。

3 栽培技术

3.1 地块的选择与准备

秋葵是直根性植物,吸肥能力强,因此秋季后要将充足的掺入大量粉碎秸秆等有机物的堆肥施入田中,并进行深耕,基肥用量应控制在总肥量的2/3左右。另外,在连作地块进行栽培时易发生疫病和病毒病,必须在播种前1个月进行土壤消毒。

3.2 播种时期与方法

秋葵种子比较坚硬,发芽适温为25~30 ℃,不同的温度会影响种子的发芽时间和发芽率(详见表1)。为了确保较高的发芽率,一方面要在播种前夜用温水浸泡种子;另一方面要在播种后覆盖秸秆等覆盖物保持地温。为了预防立枯病,可用种子质量0.2%~0.4%的种衣剂对种子进行包衣。播种时,每穴播3~5粒种子,覆土1 cm厚,播后3~5 d即可发芽。当幼苗长出2~3片叶后进行间苗,每穴留苗2~3株;当幼苗长出4片叶时,保留1株长势最好的幼苗即可。缺苗会影响产量,因此在播种时一定要确保不缺苗。也可采用育苗移栽的方式,但要求在幼苗长出3片真叶后再定植,以确保成活率[3]。

3.3 培肥管理

在秋葵生育中期,即开花、着荚期(每株出现2~3个荚时)开始追肥,每平方米每次追施复合肥150 g,根据植株长势决定追肥次数,一般以2~3个月追肥1次为宜。

3.4 长势控制

秋葵长势太强或太弱都会影响果实产量,可通过摘叶、追肥、灌水等措施对秋葵长势加以控制。当植株长势太强时,可在果荚下方留2~3片叶后,将其余叶片摘除,以减弱株势,增加光照和通风;当植株长势太弱时,可通过灌水、追肥等措施强化株势,避免荚质变硬,影响品质和产量。

4 收获时期与方法

当秋葵开花7 d后,注意观察荚长的变化,当荚长达到6~7 cm时(不同品种会略有区别),即可采摘。采摘时以用果树剪刀剪摘为宜,尽可能不用手直接掰下,以避免出现残果。达到采收标准的果荚要及时收获,以免果质变硬,无法食用。收获后,留下果荚下方的1~2片叶,将其余叶片全部摘除,可促进着果,增加产量,提高品质,同时改善通风条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4]。

5 常见病虫害及生理障碍的防治

5.1 病害的防治

5.1.1 黑斑病

春季开始到梅雨季节是此病的多发时期,弱小植物易发生,收获期很少发生。防治方法一是尽可能使用发酵熟透的有机肥,以减少病菌的数量;二是使用链霉素、代森锰锌、福美锌及二硫氰基甲烷(俗称7012)等药剂进行防治。

5.1.2 煤污病

栽培中除了应注意通风,降低湿度,合理浇水,避免其他水流混入,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外,还应及时进行药物防治。发病时,可喷施75%百菌清500倍液、或50%扑海因1 000~1 500倍液、或50%农利灵800~1 000倍液防治,每隔10~15 d喷1次,连喷2~3次。

5.1.3 凋萎病

选用无病种苗;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自身抗病能力;发现病株立即挖除并彻底烧毁,严格防止病害继续传播;防治传病媒介昆虫。

5.1.4 立枯病

严格选用无病菌的新土配制育苗营养土;将40%二氯硝基苯和41%聚砹·嘧霉胺按1∶1的比例混合或用38%恶霜嘧铜菌酯对苗床土壤进行消毒处理,每667 m2用药量为25~50 mL;实行轮作;出苗后及时拔除病株;雨后中耕,破除土壤板结,以提高地温,使土质松疏透气,增强瓜苗抗病力;使用药剂拌种,常用药剂有拌种双、敌克松、苗病净、利克菌等,用药量与种子质量之比为1∶25或按说明使用。发病初期,可喷施38%恶霜嘧铜菌酯800倍液、或41%聚砹·嘧霉胺6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1 200倍液、或72.2%普力克800倍液防治,每隔7~10 d喷1次,用药次数视病情而定。

5.1.5 黑根病

用种子质量0.4%的50%DT杀菌剂和50%福美双拌种,或用农用链霉素1 000倍液浸种2 h,进行种子消毒;在翻地前或起垄后喷洒多菌灵、或百菌清、或高锰酸钾,进行土壤消毒;用多菌灵、福美双各10 g拌细土10~15 kg配成药土,播种时先放药土,后播种,再覆药土,用药土包住种子,以预防土传病害的发生。

5.2 虫害的防治

5.2.1 蚜虫

对土壤进行消毒,以杀死残留的虫卵;发现少量蚜虫时,可用毛笔蘸水刷洗叶片灭蚜;发现大量蚜虫时,应及时隔离病株,并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防治:①按1∶15的比例配制烟叶水,泡制4 h后喷洒;②将洗衣粉、尿素和水按1∶4∶400的比例配制成溶液喷洒;③用10%氧化乐果乳剂1 000倍液或马拉硫磺乳剂1 000~1 500倍液喷洒。

5.2.2 斜纹夜蛾

如发现卵块或初龄幼虫,要及时摘除并销毁;利用性诱剂诱杀雄蛾,减少雌蛾交尾机会;采收期为害较重时,可用10%除尽1 500倍液、或52.5%农地乐1 500倍液、或2.5%菜喜1 200倍液、或阿维菌素+功夫5 000倍液喷雾防治。

5.2.3 美洲斑潜蝇

可用1.8%阿维菌素5 000倍液、或52.5%农地乐1 000倍液、或48%乐斯本1 000倍液、或5%锐劲特800倍液喷雾防治。

5.3 生理障碍的防治

5.3.1 磷缺乏症

磷缺乏症表现为植株生长发育迟缓,枝叶下垂,下部叶片出现斑点、黄化现象。此种现象一旦出现,要注意适当增加磷肥的施用量,以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5.3.2 钾缺乏症

钾缺乏症表现为植株下部叶片叶面粗糙,叶脉间出现斑点,绿色变淡,并很快变黄。此种现象一旦出现,要适当增施钾肥。

5.3.3 镁缺乏症

镁缺乏症表现为植株下部叶片沿叶脉出现黄化现象,如果缺镁状况得不到改善,黄化现象将会向上部叶片转移。此种现象一旦出现,表明土壤中交换性镁的含量低于正常指标,要适当增施镁肥。

5.3.4 铁缺乏症

铁缺乏症表现为植株新叶不鲜艳,并出现黄白色,如果经化验土壤盐碱度过高,则表明土壤中铁含量不足。此时要适当增施含铁的有机质,以补充土壤中铁的不足;如果施用铁肥,注意应少量多次施加,否则会造成土壤中铁含量过剩[5]。

参考文献

[1] Madhusoodanan K J,Nazeer M A. Origin of ‘Guineen’ type of okra (Abelmoschus) and its nature of resistance to yellow vein mosaic virus disease[J]. Cytologia,1986,51(4):753-756.

[2] Vander Kloet S P. The genus vaccinium in North America(Part I)[R]. Canadian Government Publishing Centre.1988:121-123.

[3] Saranpuetti C,Tanaka M,Sone T,et al. Determination of enzymes from Colletotrichum sp.AHU9748 essential for lepidimoide production from okra polysaccharide[J].Journal of Bioscience and Bioengineering,2006,102(5):452-453.

[4] Maki S, Ataka M. Magnetic levitation with permanent magnet: Application to three types of plant seed[J].Japanese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2007,46(5): 2910-2911.

[5] Takahata K,Mine Y,Miural H. Optimum emergence temperature for okra seeds[J]. Tropical Agriculture and Development,2011,59(2):93-94.

推荐访问:栽培技术 栽培 特性 品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