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乡村儿童生活世界认识路径优化

乡村儿童生活世界认识路径优化

时间:2022-05-18 19:05:03 浏览次数:

zoޛ)j馟iZ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确立了未来乡村发展的基调;2018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描绘出一幅乡村发展的总体蓝图;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进一步将“乡村振兴战略”提上议程。如今,乡村已经成了国家发展战略格局中解开我国众多问题的一把钥匙,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乡村儿童①作为乡村未来的希望,其生存与发展状况在“乡村振兴战略”格局中举足轻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当前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剥削性’(‘城市对农村’,笔者注)正逐渐淡化”,[1]特别是新型城镇化理念的提出,城镇和乡村的差距更是大幅度地缩小。尽管如此,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我国仍然处于城乡二元结构阶段。在城乡二元结构语境中,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儿童文化与成人文化呈现对立与分裂态势,乡村儿童生存和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各种问题凸显,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但是,大多数人对乡村儿童问题的思考主要立足于城市本位、成人本位,缺少基于乡村儿童本体视角的研究(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污名化”②现象就很能说明这一问题),难以触及乡村儿童生活的深层本质,无法达成对乡村儿童的深度理解,影响了乡村儿童问题的有效解决。

笔者以“乡村儿童”为主题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平台进行文献搜索,共得到346条文献(时间截至2018年8月31日)。关于乡村儿童的研究文献最早由张永生等人1986年发表在《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现更名为《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上,文献名为《集安县乡村儿童少年肠道寄生虫调查报告》;从1986年到2004年度,每年发表的相关研究文献都非常少;2004年后,除了个别年份发文量减少外,多数年份发表文献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到2016年前后,研究文献数量达到顶峰(见图1)。

在历年发表的研究文献中,以留守儿童、乡村教育(农村教育)等内容主题居多。在搜集整理文献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在2000年以前对乡村儿童的关注集中在乡村儿童的身体发育、营养状况、疾病预防及智力发展水平等方面。从2000年开始,众多学者开始关注乡村留守儿童,揭示了乡村留守儿童的生存与发展、教育公平、家庭教育、社会支持、心理健康、成长困境及社会犯罪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同时,学者们对城市流动儿童(更多也是乡村儿童)的社会适应、教育支持、人格特征等问题也展开了研究。研究内容逐渐丰富细化,研究方法更加多样。大部分研究立足于中观、宏观层面,依据人口普查数据、问卷调查(访谈)数据,揭示乡村儿童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相应问题的解决提出对策与建议,为我们研究乡村儿童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方法视野。然而,这些研究更多遵循“自上而下”的问题分析路径,多用城市逻辑分析乡村生活,将乡村儿童置于乡村生活的边缘地位,忽略了乡村儿童在建构乡村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主体性,缺少基于乡村儿童本体视角的研究,难以深入乡村儿童的内心世界,影响了相关问题的有效解决。笔者认为,解决乡村儿童相关问题的首要条件是理解乡村儿童,我们越深入理解乡村儿童,越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要达成对乡村儿童的深度理解,我们更需要回到乡村儿童生活世界,探寻一种“自下而上”的微观视角,摒弃对乡村及乡村儿童的偏见,将一个个具体的、有血有肉的乡村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去了解他们在乡村生活中的状态、去体验他们居于乡村生活中的体验,与他们一起探索发现影响其状态及体验的乡村生活的演化逻辑。正如有学者指出:“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许多人开始担忧起乡村消失的问题……这些人带着预先的偏见,以为乡村正在变得失序,未来乡村可能会面临崩溃。他们忽略了一个更为重要的方面,那就是乡村作为一种文化与社会形态的自身转化能力。”[2]并进一步指出:作为人类学研究需努力体现一种“关怀”,即回到人类学根本,“不仅仅将‘我’與‘他者’看成是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主客对立关系,而是要追溯到作为他者的本土社会自身的演化逻辑”。[3]只有当我们弄清了儿童所居乡村的自身演化逻辑,我们才能抓住乡村儿童相关问题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推动问题的有效解决。

从现象学视角出发,儿童生活世界将儿童置于生活世界的中心,面向儿童本身(将来自儿童本身的信息作为认识理解儿童最重要的依据),探寻儿童生命存在的意义,最能体现乡村儿童本体视角;同时,童年社会学视角与现象学视角相契合,重视儿童生活的历史与现实,能拓展现象学视角的内容方法维度,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乡村儿童。基于此,本研究力图融合现象学与童年社会学两种视角,进一步完善儿童生活世界的理论方法,发掘一种“自下而上”的乡村儿童本体视角,为深入理解乡村儿童提供一条合理的认识路径,以期为构建对乡村儿童生活更具解释力的本土理论、有效解决乡村儿童现实问题提供一定的方法基础。

二、乡村儿童生活世界认识路径的演进及优化

(一)现象学视域下儿童生活世界的理论来源及认识局限

生活世界现象学对儿童生活世界主题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为深入理解儿童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基础。与此同时,儿童生活世界受其视域影响,在认识理解儿童的实践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推荐访问:路径 乡村 优化 儿童 世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