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小儿发热的护理对策分析

小儿发热的护理对策分析

时间:2022-05-17 17:15:03 浏览次数: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小儿发热的常见原因,结合小儿发热的护理方法,探讨小儿发热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11月——2013年10月共收治的发热患儿120例,通过对上述患儿发热的前驱期、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及体温下降期进行护理,研究小儿发热的护理对策。结果通过对患儿发热各时期的精心护理,所有患儿发热均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住院期间仅有2例患儿出现超高热,4例患儿出现惊厥,有17例患儿出现轻度电解质紊乱,所有患儿均未出现严重的肝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较高。结论小儿发热的护理必须从病因入手,各时期分段护理,结合相关的指导,充分发挥护理的作用,才能使小儿发热的护理更加科学规范。

【关键词】小儿发热;病因;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436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742-02发热即体温异常升高高出正常的一种常见症状,是人体免疫机制的一种常见防御性反应,多由感染因素引起,非感染因素引起的发热较感染因素少见,由于儿童时期神经系统及免疫体质发育不完善[1],常因各种感染及非感染因素引起发热,小儿发热常并发很多不良并发症,如头痛、咳嗽、喷嚏、流涕、全身不适、恶心、呕吐等[2],且发热热退后常又再次快速回升,对小儿的生长发育造成较大影响,甚至可导致患儿死亡[3]。因此,必须从病因入手,对患儿发热各时期予以监护,完善临床中对患儿发热的护理工作,提高护理人员对小儿发热的认识。我院对2011年11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入院的120例发热患儿进行病因分析,并分析探讨发热各阶段的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我院自2011年1月——2013年10月共收治的120例患儿中,男67例,女53例,年龄3-13岁,平均5.7岁,其中上呼吸道感染69例,肺炎18例,肺结核2例,消化系统疾病17例,外伤感染发热10例,荨麻疹4例,见表1。对患儿发热进行评估,低热(37.2℃-38℃),中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高于41℃)。入选患儿均排除恶性肿瘤、严重肝肾功能衰竭、精神疾病及遗传性疾病。

1.3护理方法患儿发热主要分前驱期、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及体温下降期,对发热患儿发热各时期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具体为:

1.3.1发热前驱期护理在小儿发热的前驱期,患儿常出现全身不适症状,四肢疼痛、食欲差、烦躁不安,体温一般在38℃以下(即低热),在此阶段,必须通过与患儿家长的充分沟通,了解患儿发热的一般情况及诱因,并对患儿身体情况进行评估,配合临床医师针对性的使用药物或物理方法对患儿体温进行控制,并尽量取得患儿的理解,使其配合体温测量及治疗,如遇到特殊情况,应及时与临床医师沟通。

1.3.2发热体温上升期护理在体温上升期,患儿体温一般均超过38℃,严重时可出现惊厥,在此阶段,患儿多出现皮肤苍白、干燥等,同时,患儿家长多出现焦急、焦虑等心理变化,有些家长甚至出现大的情绪波动,若不积极与患儿家长沟通,常耽误患儿的治疗,因此,必须积极与患儿家长沟通,向患儿家长说明患儿病情及治疗方法,稳定患儿家长激动的情绪,并严禁患儿家长自行在院外购买退烧药物自行服用(部分患儿住院期间,发现有部分家长过于焦急,在未经医师同意的情况下,在院外药店自行购买儿童不宜使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以免对患儿造成不良影响,同时,应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密切监测患儿体温变化),并实时与临床医师沟通。

1.3.3发热高温持续期护理在高温持续期,患儿高温持续,皮肤潮红,呼吸加快,出汗较多,即表现为机体散热的不断加强,在此期间,应继续安抚患儿家长激动的情绪,并配合临床医师针对性使用药物,并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对患儿进行体温控制,应注意对患儿及时、充分补充体液,以防患儿脱水。

1.3.4发热体温下降期护理在体温下降期,患儿体温逐渐下降,散热机制达到顶峰时期,部分患儿则出现体温骤降,此时应对患儿家长说明体温下降期的注意事项,告知患儿家长相关预防措施,同时告知患儿家长注意为患儿补充营养,尽量避免并发症的出现。

1.3.5基础性护理措施在患儿住院期间,保持病室温度在20℃左右,空气湿度保持在55%左右,定时开窗通风,鼓励患儿多饮水,尽量少吃或不吃难消化的食物,同时要保证患儿正常休息。

2结果

通过对患儿发热各时期的精心护理,所有患儿发热均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住院期间仅有2例患儿出现超高热,4例患儿出现惊厥,有17例患儿出现轻度电解质紊乱,所有患儿均未出现严重的肝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较高,达96.67%,见表2。

3讨论

小儿发热原因众多,但多由感染因素引起[4],主要为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消化系统疾病及外伤导致的感染,非感染因素引起的发热则相对少见,同时,小儿发热伴发的临床表现较多,且在住院期间患儿家长情绪波动较大[5],因此,对患儿住院期间的护理以及与患儿家长的充分沟通十分重要。因此在对患儿发热的诊断护理过程中,必须根据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体温检测变化情况等对患儿进行综合性考虑,力求尽快对患儿明确诊断,尽早对患儿进行治疗,积极对患儿发热各时期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

综上所述,小儿发热的护理必须从病因入手,各时期进行分段、科学护理,同时结合相关指导,充分发挥临床护理的作用,才能使小儿发热的护理更加科学和规范。

参考文献

[1]王金红,阮正英,冯利平等.儿科发热护理进展[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7):3627-3629.

[2]崔丹丹.小儿发热在不同时期的偱证护理[J].中国医学工程,2013,21(8):126.

[3]李玉红.小儿发热常见病因分析[J].大家健康,2013,7(8):36.

[4]刘晓华.小儿发热的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1,6(8):226-227.

[5]缪惠梅.510例小儿发热的护理体会[N].赣南医学院学报,2009,29(2):301.

推荐访问:小儿 发热 对策 护理 分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