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及意义

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及意义

时间:2022-04-07 11:18:43 浏览次数:

作者简介:马经纬,25岁,男,山西长治人,法学硕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

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邓小平理论中极具创新的意义的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中国化的一次飞跃,实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一次历史性创举。“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是党的十七报告要求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成功取得的重要经验。因而,追根溯源,深入研究邓小平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无论对深化邓小平理论研究,还是做到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要求,都有着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

第一阶段,突破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概念,形成了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设想,未来的社会将实行计划经济,商品经济关系将消失。列宁更为明确地指出:“主要还存在着市场经济,主要还保存着货币权力和资本力量,世界上任何法律都无法消灭不平等和剥削。建立起大规模的社会化的计划经济,一切土地、工厂、工具都归工人阶级所有,才可能消灭一切剥削。”[1]列宁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作为两个对立的概念提了出来。基于上述认识,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曾一度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了商品生产和货币交换。列宁后来停止了这一政策,改行新经济政策,恢复了城乡之间的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20世纪20年代后期,斯大林不再实行新经济政策,他认为社会主义只能搞计划经济,计划经济是排斥商品和价值规律的。斯大林这一思想和苏联的实践,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虽然毛泽东认为部分生产资料也属于商品,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应该大力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但“文化大革命”又使得毛泽东认为商品货币关系会产生资本主义,必须加以限制。因此,我国长期以来在人们的观念中总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搞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搞市场经济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我国建立起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不可否认这种体制曾起过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生产技术的发展,经济结构的复杂化,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就逐步暴露出来。

1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在会见吉布尼时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不能说只是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2]虽然在当时还没有明确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只强调要重视市场的调节作用,但这种认识打破了社会主义只能搞计划经济的传统的僵化观念,第一次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联系起来了。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会议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正式提出“以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思想,随后得到了党的十二大的肯定,这就突破在社会主义经济实践中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观念,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辟了道路。

第二阶段,突破了长期以来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社会主义传统观念,形成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思想。

改革中如何处理好市场与计划的关系,邓小平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他说:“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它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重点。缺点在于市场运用得不好,经济搞得不活。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如何解决?解决得好,对经济发展就有利,解决不好,就会糟。”[3]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决定》的基本精神,就是要求发挥和强化市场机制的作用,按照市场观则的要求来改革计划经济体制。有计划商品经济的确立,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经济中计划与市场关系认识深化的表现,它突破了长期以来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思想束缚。但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和对该问题的认识不足,在对“有计划商品经济”认识上,理论界还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和解释,有些人强调“市场经济”的一面,有些人突出“有计划”的一面。为此,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多年的经验表明,要发展生产力,靠过去的经济体制不能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吸收资本主义中一些有用的方法来发展生产力。现在看得很清楚,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搞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进行一系列的体制改革,这个路子是对的。”[4]十三大召开前,邓小平进一步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好像一谈计划就是社会主义,这也是不对的,日本就有一个企划厅嘛,美国也有计划嘛。我们以前是学苏联的,搞计划经济。后来又讲计划经济为主,现在不要再讲这个了。”[5]因此,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计划与市场的作用都是覆盖全社会的;新的经济运行机制,总体上来说应该是国家调控市场,市场调节供求关系,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逐步缩小指令性计划的范围,国家对企业的管理应逐步转向间接管理为主。这就为今后发展商品经济,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扫清了许多障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形成发展的一次飞跃。

第三阶段,破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做属于社会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形成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的思想。

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经济出现了一些困难,出现了1989年的政治风波;国际上又出现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在这个背景下,对一些理论问题,如对市场经济的性质、我国要不要实行市场经济等,出现了很多争论。争论的焦点是,搞市场经济是姓“社”还是姓“资”。 针对这种情况,邓小平反复强调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认真地真正地把改革开放搞下去。要实现改革和发展,“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资本主义就没有控制,就那么自由?最惠国待遇也是控制嘛!不要以为搞点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道路,没有那么回事。计划和市场都得要。不搞市场,连世界上的信息都不知道,是自甘落后。”[6]

1992年初,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对这个问题做了更加精辟的论述,他说:“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7]“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8]“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9]这些论断,明确界定了市场经济的属性,从而为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1992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们要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在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10]并且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11]这样,经过长期艰苦的探索,到党的十四大终于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标志着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正式形成。

二、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形成的重大意义

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大创举,它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一)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搞市场经济,这在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史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多少年来,人们按马克思主义创造人的“指示”教条地、孤立地、片面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固守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认为,发展“计划经济”就是纯正的社会主义,发展“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邓小平根据中国实践的需要,以无产阶级革命家大无畏的理论勇气,科学地把市场经济与社会经济制度区别开来,他认为市场经济作为一般的经济运行形式,它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方式和手段,没有姓“资”和姓“社”之分,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困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近一个世纪的难题,为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新境界。

(二)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正确认识和解决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在这方面我们经历了艰苦的探索。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意味着我们要坚定不移地以市场经济体制取代计划经济体制,这就从根本上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扫清了人们思想上的迷雾。一方面使我们明确了我国所要发展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所要建立的新的经济体制,就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市场经济体制。另一方面也向我们指明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即我们要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性质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厘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相似性与不同特点。只有找到相似性,我们才能放开手脚,更大胆地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采用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更快地发展我国的生产力。只有明确不同点,我们才能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发挥社会主义的优势,解决资本主义国家无法解决的一系列问题,如贫富分化问题、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等。

(三)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清除了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障碍,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选择上实现了重大突破。多年以来,在我国改革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到底是以计划为主,还是以市场为主?我们陷入了反反复复的无休止的讨论和争论之中,从而耽误了许多发展的有利时机,严重阻碍了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从经济体制方面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从而打开了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崭新局面,人们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取得了举世瞩目、重大的历史性成就。总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使中国经济空前繁荣,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给古老的中华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列宁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24页

[2]《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36页

[3]《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6-17页

[4]《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9页

[5]《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03页

[6]《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64页

[7]《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67页

[8]《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

[9]《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2页

[10]《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26页

[11]《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27页

推荐访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意义 理论 邓小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