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城乡结合部教育资源现状与优化配置对策

城乡结合部教育资源现状与优化配置对策

时间:2022-05-17 12:45:05 浏览次数:

【摘要】城乡结合部的教育资源配置问题是制约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最大障碍,能否优化配置城乡结合部学校的教育资源,对一个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城乡结合部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突出表现为四个不均衡:教育投入不均衡;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学生资源不均衡;生师比例不均衡。优化配置教育资源,从政府层面要建设有效的政府投入机制;从学校层面要加强校本教研,提升办学水平;从学生生源层面要严格执行划片招生;从教师层面要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教师资源;优化配置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2-0010-02

1 教育资源与教育资源配置的含义

教育资源是人类社会资源之一。教育资源是指蕴涵了特定的教育信息,能创造出一定教育价值的各类资源的总称,包含人力资源、资金资源、技术资源等等,是一种高度稀缺的公共资源,其配置状况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教育资源配置就是把整个教育资源视为一种稀缺资源,按照一定的运作规则,将教育资源的经营、管理、收益等权利,以制度的形式明确赋予教育主体——学校以及各类教育培训机构。既然教育资源是稀缺资源,那么人们就必须做出选择,也就是如何更好地配置教育资源,发展教育事业,提供教育服务产品,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教育的需求。

2 城乡结合部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我党和政府一向重视教育资源合理配置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1]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在教育资源配置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资源供给规模不断增加、配置效率不断改善,但是仍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必须进一步创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方式,提高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率。笔者对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和川东区城乡结合部2所初中、4所小学的调查发现,城乡结合部学校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表现为:

2.1 教育投入不均衡

早在1993年,国务院制定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就明确提出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本世纪末达到4%。然而距离目标实现的最后期限已然过去10多年了,来自教育部的统计数据却显示,除了尚未公布的2009年数据外,2004年至2008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GDP依次为2.79%、2.82%、3%、3.32%、3.48%。尽管呈逐年递增趋势,但迄今为止,4%的政策目标尚未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表示,未来三年,我国将大幅度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具体目标为到2012年,把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2008年的3.48%提高到4%。[2]即使实现教育的投入4%的具体目标,也低于上个世纪8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4.7%。政府对教育投入不足,基础教育出现较大的资金缺口,教育主管部门对这些有限的资金也难出分配良策,若平均分配,每个学校所分得的资金微不足道,谁都不能很好地发展,最后只得无奈地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城市(含县城)学校优先投资。这样便造成了基础教育阶段城乡教育投人的不平衡。

2.2 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

2.2.1 教师收入偏低,队伍不稳定。就周口市而言,以绩效工资为例,城乡结合部教师的绩效工资每月比城市教师少将近500元。教师想法设法进城已成为当前一种普遍现象。据推算,有的乡镇一年大约流失十几名骨干教师。

2.2.2 高职称教师与名师少。以周口市川东区某小学校为例,截至目前,全校20个教师中,小高高(相当于中学高级)教师目前依然为零,小学高教师6人,小学一级教师9人。获得过省级优秀教师的1人,获得过市级优秀教师的1人,获得过区级优秀教师的4人。周口市开发区某小学16名教师中,目前无人获得过省级优质课教师,获得过市级优质课教师的4人,获得过区级优质课教师的3人。

2.2.3 教师年龄与专业结构不合理

城乡结合部学校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就是年轻教师偏多。如周口市开发区某小学,近19名教师中,9名教师在35岁以下,36——45岁的6人。周口市川东区某小学教师的平均年龄为50多岁,该校41岁以上的在岗教师高达60%以上。城乡结合部学校教师专业不合理的现象也比较突出。英语、计算机和艺体类教师非常缺乏。周口市川东区某小学某小学一共有11个班,英语、体育、美术、音乐教师各只有1名,而且均为兼职教师(如语文教师兼教英语等)。

2.2.4 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偏低

城乡结合部学校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整体水平偏低,教师论文发表和获奖极少。如周口市开发区某小学,近19名教师中,只有校长和2位教师发表过教学研究方面的文章。而其他教师只有评职称时才会想到写论文,且质量也不是很高。[3]

2.3 学生资源不均衡

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学校学生资源,尽管有教育行政机构为均衡教育发展制定的就近入学、划片招生等政策,仍就阻挡不了世俗的影响,学生人满为患,大班额现象严重制约了教学效率的提高。一个历史性的背景是,随着城镇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城乡差距越来越大;与此同时,经过20多年国民经济和教育的高速发展,政府教育投入不断增加,农村全部实施免费的义务教育,学龄儿童的出生率不断降低,教育在整体已走出极度短缺、贫困的状态,农村也开始呼唤优质教育的出现,“只要是稍微有点钱的,肯定都把孩子送到城里上学了”。这也带来了乡村教育阵痛。[4]

调查发现,周口市城乡结合部的一些小学,班级学生数量呈现“金字塔”型结构,最少的一个六年级班仅有9名学生。而城市小学,班额小的有70多人,班额大的有130人。中央教科所储朝晖博士认为,改革开放的30年,城市基本成了农村教育的“抽血机”,1994年前,特别是1985年前后,农村一些地方,还能看到一些优秀的老师,“但现在,优秀教师正在加速流向城市;同时,1994年以后,师范生不包分配,新鲜血液也在不断减少。”一边是门庭若市,一边是门可罗雀,现实中的冰火两重天的窘态成了教育均衡发展的最大障碍。看似仅是生源不均衡的外相,其背后潜伏着教育资源配置方面的系列问题,也是引发社会矛盾的症结所在。

2.4 生师比例不均衡合理的生师比例是办学的重要指标。根据教育部的统计,2009年,我国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分别比去年增加了1.1万、4.4万、1.7万。同时,生师比还在继续下降,全国普通小学生师比是17.88:1,初中是15.47:1,高中是16.3:1,分别比去年下降了0.5%、0.6%、0.48%,这是一个反映教师资源配置状况的最新数据。[5]但是,现实情况是,城市中小学的生师比例有的高达25:1,有的小学生师比竟然达到30:1 。以班级人数为例,原先容纳50名学生的班级,现在实际学生达到90人乃至130人以上。可是,城乡结合部的学校小学则是另种情形,生师比在15:1~12:1之间,更有不足1 0:1的情况,一个班级,多则30 余名学生,少则十几名甚至几名学生,出现“一师一校”、“一师几生”的尴尬局面。这种生师比例过高或过低的情况,都不利于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6]

3 促进城乡结合部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对策

3.1 政府层面:建设有效的政府投入机制众所周知,政府是推进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的核心力量。我国多年来的教育资源配置的非均衡化,在很大程度上是我国经济、社会以及区域非均衡发展的矛盾集合体和“社会综合症”,推进教育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必须打破各方面的矛盾制约,予以综合治理。这种综合治理的能力,并非一两个职能部门所具备的,只有富有综合决策和管理能力的各级政府能够担当此重任。在推进教育资源优化配置过程中,始终有一只无形的“手”, 这只无形的“手”就是政府。

政府在推进教育资源优化配置过程中中是不可替代的“财神”。包括扩大教育规模、优化教育结构、提升办学条件、聚集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师工资待遇、实行“两免补”等要素在内的教育均衡发展,是需要巨大投入的,而经费问题又是困扰各级政府的最大问题。[7]政府要拓宽城乡教育融资渠道,如通过专项资金、贷款、引进投资主体等方式,加大城乡结合部教育投资力度,筹集教育经费,不断改善城乡结合部学校办学条件,逐步使城乡结合部学校师资力量、教学仪器、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条件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3.2学校层面:加强校本教研,提升办学水平

城乡结合部学校从现状上看,发展也很不均衡。但是,无论是弱校、强校都应从基础上和一定层次上求变。在客观的需求下,力促主观发展,内部挖潜创新手段,解决的办法和方式,最主要还是在教育 的均衡发展背景下,想方设法在提高干部管理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基础上,搞好校本教研工作。“校本”以校为本,指立足学校工作的实际,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结合学校发展与改进的需要,解决影响学校发展的具体问题。校本教研直接指向学校中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发生的问题。其特点是将学校实践活动与教育研究密切地结合在 一起,并大力提倡学校的一线教育者积极参与。[8]

3.3学生生源层面:严格执行划片招生

应该说,“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思想对我国家庭的影响远未消除,这就导致了教育资源中教育对象这一类资源的无序流动,大批学生涌向优质学校,薄弱学校因招不到足够的学生,而导致大量教育设施( 固定资产) 和大批教师闲置而形成教育资源的浪费。而优质学校因教学规模的扩大超出了学校现有的承受能力,从而导致教育质量的降低。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对优秀人才的扼杀,是对国家教育的不负责。严格执行划片招生,实行学生就近入学,使每所学校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可以有效控制这种事态的发展。对此,我们应做如下几方面的努力:一是教育主管部门要有计划地制定切实可行的招生、升学政策,严格区域划分和实行计划内招生,从经济上、学生奖励上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扶持力度;二是加快教师均衡发展的进程,用事实赢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三是加强薄弱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学生就近入学,同样可以收到良好的教育,得到健康的全面发展,既减轻了家庭的负担,又减轻了学生、家长、学校的压力。[9]

3.4 教师层面:改善城乡结合部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

依靠城市新的大学生和城镇教师短期支教,虽有一定效果,但难以持久。毕竟发展农村教育依靠的只能是那些长年工作在偏远、贫困乡村的农村教师。对农村学生来说,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梦想的制造者。农村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低,与城市教师存在很大差距,农村教师的住房条件和办公条件比较差。这严重挫伤了农村教师的积极性,优秀教师大量流失。

应加大宏观调控和经费统筹的力度,实现同一区域同类教师工资待遇基本相同,并且逐步改善农村教师的住房、工作条件;对县城以下工作一定年限的农村教师采取奖励工资,额外晋级等方式给予鼓励;建立农村教师岗位津贴,逐步使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和城市教师持平甚至高于城市教师的水平。这有利于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

帮助农村教师制订专业发展规划,组织他们参加学历进修,有组织地让农村教师参加国家组织实施的一系列教师培训活动,如“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训计划”、“西部农村教师远程培训计划”和新课程培训等,通过这些途径可以逐步提高农村教师的业务素质。[10] 

教育公平被称为我国的“世纪难题”,彻底解决当前城乡结合部教育资源配置问题尚需时日,况且教育资源配置问题又是动态的。这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但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总会有效地缩小城乡教育差距,逐步实现城乡教育公平。

参考文献

[1] http:///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2].cn/dyee0820/res18874.html

[3] 刘海生 城乡结合部教师资源现状与优化配置对策成功教育[J] 2010(12):26

[4] 雷宇 一位乡村校长的教改之惑 中国青年报 2010.1.20

[5] /show_article.asp?2525.html

[6] 程振 凯 王 静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探析 第河南教 育学院学报 (哲社版) [J] 2008(6):65

[7] 陈培瑞刘延梅 王如才张金宝 城乡结合部教育均衡发展的典型案例 当代教育科学[J] 2006(24):7-8

[8] 姜兆海 朱永生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结合部学校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北京教育教学研究 [J] 2005(6):9

[9] 甄新广 王书芝 农村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现状与思考 现代中小学教育[J] 2009(1):10

[10] 张慧芳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宿州学院学报[J] 2009(4):41

推荐访问:教育资源 城乡 对策 优化配置 现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