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心肺复苏术临床研究及教学方法探讨

心肺复苏术临床研究及教学方法探讨

时间:2022-04-13 09:54:32 浏览次数:

【摘 要】探讨心肺复苏术培训提高学生及市民如何处理及救冶心脏病突发的人士的急救常识,并教授心肺复苏的方法,论术了心肺复苏的概念及原则;心脏骤停的诊断标准及心肺复苏术的方法、步骤、效果判断;

【关键词】心肺;复苏术;教学效果;心脏骤停

1 心肺复苏术的目的及重要性

心肺复苏术(CPR)适用于突发的呼吸及心跳停止的病患身上,其目的有二:(1)使肺脏在呼吸停止时继续得到氧气的供应。(2)维持血液循环并携带氧气到脑部、心脏、及身体其它部分。人体所有的细胞都需要稳定的供应氧气来维持活命(Cole、Corday,1956),因此在心脏停止搏动后,必须争取时效尽快开始做CPR,任何延迟都会降低心跳恢复的可能性,故能越早施行基本救命术,活命的机会越大。但是实行CPR的时机若在病患昏迷超过4-6分钟,或者后续支持人员在病患昏迷超过12分钟后才接手救治的话,病患的存活率就大为降低,且即使救活了,病患发生后遗症的机率也相对提高。研究显示,若能于四分钟内对心跳停止之患者施以基本救命术、8分钟内施以高级救命术,可增加患者40%-60%的存活率。许多心脏病发作的患者接受家人或非专业者进行的心肺复苏术,其存活率与出院率均显著高于未及时施予心肺复苏之患者。因此非专业人员如具有心肺复苏术技术,也可增加挽救亲友或陌生人的机会。依据美国西雅图地区的研究报告指出,在病患刚停止呼吸心跳的最初四至六分钟的急救黄金时间,假如立即给予病患施行CPR,将有15-20%以上的复苏机会,若再加上施行体外电击,更可提升病患存活机会到达30%。

2 临床教学方法比较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在医学教育中往往存在着临床教学资源不足、学生人数多而动手机会少、教学医院医疗纠纷增多、医疗环境不佳、重技能而轻素质等现实问题,而制约着它的进一步发展。为克服以上问题,我校建立新的临床实践课程体系。观看教学视频。模拟心肺复苏急救场景,引用心肺复苏模型或急救人、综合模拟人模型,由教师进行讲解与示范,由浅入深,对重难点内容进行分解示范。学生分组进行模拟心肺复苏的程序练习,教师从旁指导。学生临床实践观摩。器械准备心肺复苏模型人、生命体征监测仪、面罩、呼吸球囊、无菌纱布。目前用于心肺复苏教学或培训的模型有全功能急救人模型、Brad心肺复苏训练模型和ECS综合模拟人等。

国内目前有多篇研究多将 CPR 的成效定义为经由测验学员学习后的知识进步、急救技术操作及相关态度改变。本节将针对心肺复苏术的学习成效包含有:知识、态度、技术、救人意愿(行为意图)等作探讨,以了解心肺复苏术教学后的学习成效。本研究探讨心肺复苏术教育介入后研究对象心肺复苏术的学习成效。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准实验设计(Quasi-entationexperim),以立意取样之方式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急诊专业学生选取56名,分对照组及实验组两组,各28 名,实验组采用现场示范讲解的教学方法,对照组教学方法为多媒体演示法。两组教材使用相同,由同一名教师任两组学生教学。

3.2 方法

(1)实验组应用现场示范讲解教学法:包括:①识别心脏骤停。心脏骤停的主要条件有:大动脉搏动消失、突然意识丧失、心音消失和呼吸停止;②告急;③心前捶击复律;④基础心肺复苏,如人工呼吸、开放气道和人工胸外心脏按压。

(2)对照组应用多媒体演示教学法:以具体心肺复苏教学目标及内容教师制作多媒体视频,找代表性、真实的病案,以教学大纲基本要点,讲解以蓝本教材。

(3)两组学生教学结束后考核。考核内容有心肺复苏术知识、心肺复苏术态度、心肺复苏术行为意图、心肺复苏术技术以及知识前后测差、态度前后测差、行为意图前后测差,心肺复苏术知识、态度、行为意图评量及心肺复苏术技术评量。,结束教学后,用同样试卷考核两组学生知识和技能,考核方法、标准和项目相同。综合试题以学生设计病例内容来制订,有病案讨论、选择、填空,名词解释,考核中让学生加深能力分析。

3.3 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 EXCEL 2007“数据”菜单中的“数据分析”功能对两组学生的评分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并采用 t 检验,显着性水平为5%。

4 结果

4.1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评分描述统计分析

实验组学生评分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平均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的方差数值大体相等。

4.2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评分方差齐性分析如表1。

4.3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评分差异分析

如表2。

实验组其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及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均提高显著,其培训前后成绩差异明显。而对照组没有实验组效果好。可见课堂上单纯地“传道”、“授业”已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采用启发式的互动教学、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才能更好地达到“解惑”目的。使学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大家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深入领会医学理念,提高学习效果,使大家对医学理论的掌握更深入、更扎实,并增强了医患交流能力,起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学生通过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不同的角度加强对疾病的理解,并从病人的角度去体验病人的感受和心理需要,转变服务理念,从而真正学会关心病人,在工作中对病人更有耐心;同时在实践中体会如何与病人沟通,如何控制时间等等,培养了学生语言及非语言交流技巧。

心肺复苏术教育应从小做起,鼓励其学习相关技术,并培养正向的态度。心肺复苏术教育之灌输应往下扎根,从小做起,让此知识融入日常生活中,进而培养更佳的心肺复苏术态度,并培养正向积极的心肺复苏术态度及行为意图,技术部分从四年级起每年复习操作,如此将有助于心肺复苏术技能的提升。心肺复苏术除知识灌输外,更应培养正向积极的态度,心肺复苏术知识越好、态度越正向,执行心肺复苏术行为意图越高,呈正相关。因此,建议除了加强心肺复苏术知识的灌输外,更应该培养其正向积极的心肺复苏术态度,以增加学生执行心肺复苏术之意愿。建议将心肺复苏术课程融入健康与体育领域,每学年进行知识的更新及长时间态度的培养,如此将有助于唤起学生救人的意识及意愿。而心肺复苏术技术部分是要靠反复的操作与练习才能成为终身之技能。因此每学年的技术训练更将使心肺复苏术技术更加熟练。

参考文献

[1]涂艳阳,付建芳,王伯良.心肺复苏术的临床教学方法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0(24).

[2]杨志寅.内科危重病诊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3]张亚卓,夏雪莹,张英慧.急诊科护士急救技能的现状分析和提升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10).

[4]李世胜,潘富林.现场心肺复苏术的临床教学方法[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14).

[5]关雁君.心肺复苏术的临床教学方法探讨[J].广西医学,2008(06).

作者简介

熊素英(1961-),女,湖北省黄冈市人。现为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妇产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妇产科。

推荐访问:教学方法 复苏 心肺 临床研究 探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