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中晚期肝癌双路径化疗的临床研究

中晚期肝癌双路径化疗的临床研究

时间:2022-04-05 09:42:58 浏览次数:

【摘要】 目的:探讨中晚期肝癌双路径化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中晚期肝癌患者63例,按治疗意愿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奥沙利铂120 mg/m2,静脉滴注,雷替曲塞4 mg/m2,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明胶海绵微粒及碘油介入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肿瘤缓解率、AFP下降率、治疗后生存期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12个月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治疗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路径治疗中晚期肝癌效果优于单路径治疗,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中晚期肝癌; 化疗; 双路径; 单路径; 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35.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6-0049-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5.16.026

原发性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病死率位居恶性肿瘤患者病死率的第二位,近年发病率呈现上升的趋势,给人们带来严重的生命健康威胁[1]。早期原发性肝癌治疗首选手术切除,但由于肝癌发病隐匿,早期不容易发现,且病情进展迅速,发现后多属于中晚期,错过最佳手术时间,因此只能选择药物治疗,常见有药物疗法、灌注疗法等[2]。本文对32例中晚期肝癌患者进行全身化疗和介入双路径方案化疗,效果良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2月-2013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6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CT、外周血甲胎蛋白(AFP)检测,诊断均符合《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中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均属于中晚期,其中男38例,女25例,年龄32~74岁,平均(42.5±13.7)岁。按治疗意愿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临床基本治疗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单纯给予全身化疗,药物为奥沙利铂(厂家:齐鲁制药海南有限公司,批号:H20093168)120 mg/m2,静脉滴注,第一天,雷替曲塞(厂家:南京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批号:H20090325)4 mg/m2,静脉滴注,第一天给药,两种药物第22天重复给药,如此反复,一共8个治疗周期。

1.2.2 观察组 观察组给予与对照组相同的全身化疗药物基础上联合介入治疗,采用Seldinger法从股动脉插管至肝动脉注入栓塞剂,栓塞剂用明胶海绵微粒及碘油。

1.3 观察指标

随访检测患者AFP值、CT检测肿瘤大小。按照RECIST1.0标准对疗效进行评价,(1)完全缓解(CR):可测病灶消失,维持至少4周以上;(2)部分缓解(PR):缩小≥50%,维持至少4周以上;(3)稳定(SD):介于PR和PD间;(4)进展(PD):增大≥25%,或出现新病灶。其中CR+PR为有效(RR)。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肿瘤缓解率、AFP下降率、治疗后生存期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12个月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的比较

观察组治疗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在我国,肝癌的死亡率非常高,其病因多是由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这两种病毒引发的。肝癌具有高侵袭性和极具隐蔽性等特点,因此,大部分肝癌患者被确诊的时候,已经发展为中晚期的恶性肿瘤,失去最佳的手术时间,对于原发性肝癌的患者,已经不适合进行手术或者TACE的治疗,并且目前临床上也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3]。中晚期肝癌患者不能根治,治疗主要以延长生存期和改善生活质量为主。肝脏主要通过肝动脉和肝门静脉供血,门静脉供血和肝动脉供血对肝癌细胞的生长具有相同的作用。因此,单纯采取动脉栓塞不能完全切断肝脏的供血和肿瘤组织的供血,达不到促使肿瘤细胞坏死的目的[4]。并且在肝动脉进行栓塞后,由于门静脉代偿性供血进一步增加,从而影响其远期治疗效果。在进行肝动脉治疗的基础上另外开辟门静脉路径进行治疗,杀伤残存的癌细胞,可进一步扩大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本研对32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采取全身化疗和介入双路径化疗,结果显示患者治疗后6、12个月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采取全身化疗方案。通过肝动脉给予明胶海绵微粒及碘油介入治疗,联合全身化疗两个路径给药控制肿瘤的生长,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5]。研究结果也显示,两组患者均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但无显著性差异,说明采取双路径化疗方案可行性较高。晚期肝癌患者在进行栓塞治疗中应严格掌握适应证,肝癌患者一般多伴有肝硬化,并且晚期肿瘤体积较大,参与供血的门静脉分支比较多,要切断肝脏肿瘤组织的血液供给,需要同时对肝动脉和肝门静脉进行栓塞,这会导致肝脏供血不足,引起肝细胞缺氧坏死,导致肝功能损害。对于CT检测发现肿瘤体积过大的患者不适合采用双重栓塞治疗。研究表明,门静脉血流量在肝动脉栓塞1周后达到高峰并持续2周左右,因此,在全身化疗后1~2周内进行肝门静脉灌注及栓塞是最佳的时间段,能使更多的化疗药物进入肝脏肿瘤组织,选择性地杀伤癌细胞,减少正常肝细胞的损害[6-7]。

综上所述,采取全身化疗联合介入双路径治疗中晚期肝癌效果优于单纯全身化疗,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高珊,杨万水,张薇,等.原发性肝癌个人群生存率的分析和比较[J].肿瘤,2010,30(12):1027-1032.

[2]李倩,杜佳,关鹏,等.中国2008年肝癌发病、死亡和患病情况的估计与预测[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2,33(6):554-557.

[3]郑盛,唐映梅,尤丽英.双途径化疗治疗肝癌并发门静脉癌栓患者对预后的影响[J].实用肝脏杂志,2013,16(4):351-353.

[4]田浩,徐浩,王诗学.经肝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双途径治疗原发性肝癌21例对照研究[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4,23(8):721-724.

[5]杨柳青,秦叔遗,赵宁莉,等.FOLFOX4方案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3,18(2):108-113.

[6]王建华,罗剑钧.肝癌合并门静脉、肝静脉和下腔静脉癌栓的综合性介入治疗[J].实用肿瘤杂志,2009,24(5):429-431.

[7]吴东德,夏晓勤,刘宝珍,等.药敏实验指导的区域化疗对不能手术切除肝癌的化疗作用[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3,30(3):621-623.

(收稿日期:2015-02-09) (编辑:金燕)

推荐访问:化疗 肝癌 晚期 路径 临床研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