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浅谈商业文化遗产保护的两个问题

浅谈商业文化遗产保护的两个问题

时间:2022-05-27 09:15:05 浏览次数:

在历史长河中,每一座城市的商业活动总是与该城市的生命相始终。毫无疑义,当我们强调城市中的行政、宗教、居所、陵墓等文化遗产保护的同时,商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应得到足够的重视。2006年10月,国家文物局单霁翔局长发表了《重视老字号的保护与发展》一文(《中国文物科学研究》总第4期),全面论述了老字号保护与发展的意义与对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商业文化遗产中,以商业建筑为代表的物质文化遗产与商业经营特色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互结合、密不可分。本文就商业文化遗产保护的两个问题谈谈个人的浅见。

商业文化遗产的分布是城市规划与历史变迁的反映

元、明、清三代都城北京的规划,是中国传统哲学与政治理念的最高等级的物化体现。元大都的城市设计以《周礼·冬官考工记》为理论依据:“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可见该城市中心市场定位于帝王宫城的北侧。明王朝以来,北京城北垣城墙南缩五里,宫城北门地安门与报时台鼓楼之间即为“后市”——城市中心商业街,也是老字号聚积之所。据相关史料记载,这一带的商业门类有油盐店、酱菜店、干果海味铺、绸缎布匹庄、鞋铺、首饰楼、茶庄、饭店、烟铺、钱庄、杠房以及近代兴起的照像馆、钟表铺等。商业品类齐全,各有经营特色。

与中心商业街有着相同悠久历史的是两条位于皇城东、西两侧的崇文门——东四牌楼、宣武门——西四牌楼商业街。官员百姓入崇文门、宣武门,仰目即见标志性建筑东单牌楼与西单牌楼,而东四牌楼与西四牌楼的南北向牌楼,坊额即书“大市街”。这两条重要的商业街肇始于元,历经明、清、民国,至今繁华依旧。这两条商业街分别有大隆福寺与护国寺为结点。两寺庙会规模宏大,名冠京城,素有“东有隆福,西有护国”之说。这两处的庙会活动无疑又给两条商业街增添了人气和活力。

明王朝重建宫城后,又将内城的南城垣南推二里,正中设正阳门。明永乐年初,政府在正阳门外盖设铺房,召商引资,世称“廊房”,即今廊房各条的来历。商业由此逐渐兴盛。清朝初年,内城禁止开设戏馆,故戏馆多设离内城最近的正阳门外。由此,正阳门外大街及两侧诸胡同区域成为京城休闲购物的乐园。

综上所述,一个城市商业文化遗产的分布绝非杂乱无章,而反映了原有的城市规划与格局。中国的历史名城自古以来都有明确的商业街区而与居住区相对隔离。到处开门脸的“全民皆商”现象,对一座有着悠久历史与高度文明的城市来说是一种严重的破坏。这是我们在保护商业文化遗产中需要关注的。

商业木结构建筑的特点

中国商铺的普遍特点是将本身的建筑特色放在第一位,而将商业名称及性质标识放在第二位,这种不符合广告学原则的作法与西方商铺明显不同。因此,一座著名商铺留给人们最大的印象往往是其建筑而不是其牌匾和招幌。

仍以北京为例,北京老店铺的建筑极有讲究,形式多样而丰富多彩,极具审美价值。以建筑宣传商业、吸引顾客是店铺经营者的初衷。据梁思成先生在《店面简说》中的研究,老北京的木结构店面可分为以下四类:

1.牌楼式

即在铺面前立起高大的牌楼。牌楼柱的上端高高伸出楼檐以上,指向天空。各间楼檐均用斗拱承托。斗拱以下是雕刻精美的华版。店铺匾额悬挂在楼檐下绦环以上的位置。各柱身在与匾额平行的位置往往有龙形挑头探出,用以悬挂招幌。这类店铺建筑最为奢华的是出售烧香朝拜用品的香蜡店,我很怀疑这类店铺的背后有较大的财力赞助。如北安门外大街的闻异轩、东四大市街上的天馥楼以及万馨楼等香烛店,其店面为三间四柱重檐(或单檐)三楼牌楼,华牌雕刻极其繁复,令人惊叹。

2.拍子式

建筑俭约一些的店铺不用牌楼,而为平顶伸出的店面,旧称拍子。平顶上大多立有栏杆,栏杆间绦环板上贴有店铺字号。平顶下为挂檐板。柱子为方形,上安承重枋并安挂檐板,挂檐板则满雕繁复的花纹。这类店面精彩者如东四牌楼路口以北的瑞芳斋点心铺,店面为朝天栏杆带夔龙挑头式,下设椭圆形玻璃门窗,十分精美。

3.重楼店面

在繁华的商业街会出现双层乃至三四层的店面。这类店铺建筑可大可小,形式多样。保留至今,最典型的要数西四牌楼路口西北角与东北角的转角楼,楼为两层,形式朴素无华,简约大方。较为华丽的如位于正阳门外大街的瑞增祥,而煤市街的过街楼玲珑小巧,其旁边店面单檐重楼转角,极有情趣。梁思成先生则充满感情地称其为“非常富有诗意”。

4.栅栏店面

多为当铺类对安全有着特殊要求的店铺。这类店铺前面立有一排密不过人的木制栅栏,栅栏柱上装有简单的瓦顶。店铺正门多设狭小的门楼,楼上伸出幌子。这类店面设计以安全防范为第一要义,因此缺乏美感。这也是这类店铺形式极少保存至今的原因。

与传统商业建筑相关的可移动文物主要为牌匾、招幌、楹联、店内装修及商业用具。老字号的牌匾往往极其讲究,多为名家所书。清末店铺牌匾以书法家王垿的书法居多,故当时有“有书皆为垿,无腔不学谭”之谚,将王垿的书法与谭鑫培的京剧相并列。民国期间,华士奎等著名书法家多为店铺书匾,声名远播。新中国成立以后,店铺匾额多见郭沫若、胡厥文、启功、刘炳森等著名书法家的榜书。店铺牌匾不仅仅是店名招幌,它往往能显示该店铺的身份、地位、影响及素质,不可小视。如著名饮料老字号信远斋的老牌匾,为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朱益藩所书,从侧面多少显示出其产品得到皇家的认可。

老式店铺除牌匾外,最为重要的就是招幌了。传统店铺的挂檐板的高度,多为龙头形挑头探出。这些挑头就是为挂招幌所用。由于挑头探出店面,行走在街市上远远即可遥见店铺招幌而知其经营性质。顾客及至店前,才有可能上望牌匾。可见招幌与牌匾相辅相成,为店铺广告的重要道具。老式店铺分类极细,以服饰为例,如成衣、靴鞋、毡帽、布袜皆有专店。各类店铺均有为大众所认知的标准招幌。绝大部分招幌制作精细,形象醒目。中国文物研究所藏有清末招幌店专用的样本一册,其中记录了当时流行的招幌样式96种,足见其丰富的程度。精美的商业建筑与迎风招摇的招幌构成了传统商业街的历史风貌。

在城市建筑中,商业建筑的数量之大仅次于民居。但由于其属于商业活动的载体,不可避免地因其商业活动的兴衰、店铺主人及经营性质的更替而变化无常,从而失去应有的持续性的珍惜与保护。在北京不可移动文化遗产中,破坏最为严重的就是商业建筑。北京现存的老字号,仍保留民国时期店面者几乎没有。而今大量新建的仿古店面又大多因统一设计、统一施工而缺乏个性,不合规制及随意简化的现象比比皆是,为识者所诟病。应该指出,商业建筑文化遗产具有与文物相同的特性,即不可复制性与不可再生性,同样应坚持保护文物本体的原则。即便是复制,也应充分尊重相关形制法式,予以认真对待。总之,全面认真调查城市中现存的商业建筑文化遗产,给予其与其他类型建筑文化遗产相同的重视与珍惜,脚踏实地地予以抢救、保护,是当前文物保护工作的当务之急。

作者:刘志雄,中国文物研究所文物保护传统技术与工艺工作室主任

收稿日期:2007年5月

推荐访问:浅谈 文化遗产 两个 保护 商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