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的璧山微世界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的璧山微世界

时间:2022-03-10 10:22:14 浏览次数: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蕴藏着丰富的物质精神文化财富,而传统手工技艺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体现,蕴含着人类文明工艺文化之始。璧山微刻作为传统手工技艺的一部分,其发展历史久远,种类繁多,至今已有不同材质所雕刻的作品,分别为发刻、玉刻、牙刻等各类材质的微刻作品。

提起微刻技艺,人们不免就会联想到发刻、米刻等精细微小的雕刻。但这里不得不提及微刻与微雕,微刻与微雕有着明显的区分,它们各自包含了两个方面,一个是以雕为主,一个是以刻为主,以雕为主的微雕从造型上可分为立体微雕,而以刻为主的微刻则可分为平面微刻。所以立体为主的雕刻作品被称作微雕,平面雕刻为主的作品被称为微刻。立体微雕除了“微”,还应强调立体二字,所谓立体,即有长宽高大小的物体,这种立体作品,需要雕刻者从各个角度对雕刻物进行全方位式的雕刻(见图1)。同时,立体微雕的作品往往能满足观赏者从雕刻作品的前后左右以及上下,对整个物体进行整体性的欣赏。立体微雕必须借用与所选雕刻材质所匹配的锋利的金属刀具进行,人们常常在一些未塑造过的坚硬材质上进行雕刻,若想获得所需要的立体对象,还应采用一些雕刻技法,这些技法主要分为镂、凿、雕、刻,可以去除多余的材料。立体微雕,它的艺术构思需要通过整件雕刻作品呈现。平面微刻以表现我国的传统书画艺术为主,同时它以阴刻为主在物体的表面上进行雕刻。微刻是平面化的艺术,观者只能在画前欣赏。

璧山微刻技艺作为传统手工技艺的一部分,它是集绘画、雕刻、书法为一体的一门综合性艺术。微刻重在强调“微”,以“微”见长,但何以为“微”?人们对于微的定义有不同的解释,微即是小,同时还有隐匿、衰落、精妙等意思,微刻的微则取细小、精妙之意,细小用以形容微刻创作材料小,创作内容细,而取其精妙之意,则是形容微刻技艺独特,雕刻精妙。同时人们不能忽略的是,微也是一种通达而简洁的表达方式,这在《礼记·学记》中的“其言也,约尔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就有所记载,它用言简意赅的语言产生较大的影响,就如同微刻一般,远看无物,近看一世界。微刻可以说是我国手工技艺中最为精湛细致的手工艺品,微刻精髓便是以小见大,方寸之间显世界,这往往需要穷工极巧和精雕细琢才能完成如此精致典雅、浑然天成的微刻作品。这一件件纹饰繁密、极尽华美的微刻作品,充分展现了雕刻者技艺之高超,是人类智慧之光。璧山微刻技艺自诞生以来发展至今,虽作品多为小件,但其可谓雅俗共赏,备受青睐。璧山微刻的工艺技法超绝,它是我国传统手工技艺中无价的瑰宝。

微刻的刻绘环境要求极其严格,由于其微的特性,自然要求以微而创作。微的特性就决定了其创作材质画幅都是精细微小的,微刻的工具精细,微刻的材质也精微,比如在指甲盖大小的玉石上雕刻一幅山水画,在头发丝上雕刻一首诗等。在这样一个精细的微观环境下,对雕刻环境的要求严苛也是自然的。因为材质细,直接关系到画幅里面的人物山水,所以雕刻起来难度非常大。璧山微刻大师潘啟慧曾说:“这对环境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静,静到什么程度,静到我脉搏的跳动都是一种抖动,它就有影响,它就会使刀子发生偏离……”可想而知,环境对于微刻来说是多么重要,比如在头发这种材质上雕刻時,虽说头发有一定的韧性,但是手的大幅度抖动,加之刻刀的锋利,直接可以把头发轻易折断,导致作品被毁。一幅好的微刻作品须以安静的环境作配合,这样才能使作品顺利完成。微刻创作时,除了防止周围环境噪音对雕刻手指的影响外,雕刻者还需保证身心的绝对静止,这无疑是因为微刻的画面实在太小。雕刻者就连自己的呼吸也需要掌控,雕刻时要集中意念,屏息凝神,一气呵成。

璧山微刻制作材料多样,如玉髓、头发等。玉髓是一种矿物质,又名“石髓”,它是石英的变种。玉髓常常被人们当作宝石,多用来制作首饰及工艺美术品。玉髓是人类历史上使用最早的玉石品种之一。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就有玉髓材质的饰物出现。璧山玉髓微刻,选用天然形成花纹样式的玉髓作为创作材料,随其天然图案设计创作,故事场景性极强,对雕刻工艺水平的要求非常高。例如,璧山微刻大师潘啟慧利用一块天然玉髓左为创作材料(见图2),随纹作画,刻绘出一个精美的玉髓微雕作品(见图3)。

但到了近代,由于各种原因,璧山微刻开始淡出人们的视线,直至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逐渐进入人们的视角。璧山微刻如今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为其传承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微刻技艺往往掌握在传承人手中,它的传承方式现已打破传统的父传子、子传孙、只传内、不传外的旧习,如今多以师徒方式传承。师徒传承制度,促使传承人广纳徒弟。通过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璧山微刻技艺现已传承至第六代,使璧山微刻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学系)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文理学院研究生科研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璧山微刻为例”(项目编号:M2016ME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推荐访问:文化遗产 物质 保护 背景下 世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