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新乡地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初探

新乡地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初探

时间:2022-05-21 16:10:02 浏览次数:

[摘要]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生态环境面临的污染威胁也日益严峻。分析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依据、新乡农村居民生活、生产以及工业污染等方面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通过深入研究并提出了加强新乡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生态文明;生态环境;建议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近几年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也伴随着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劣、生态系统严重退化,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要构建“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布局,即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体化。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新乡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也直接或者间接关系到社会文明建设成果。只有广大农村生态文明与生态环境建设有了实际成效,新乡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才算有实质性和根本性的改变和质的突破。而对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模式的选择,我们应了解我国各地区农村实际情况及存在问题,以便我们因地制宜、有的放矢的制定科学合理、切实有效的对策。

新乡作为一个农业大市,在中原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性和代表性,区位等优势明显。然而,随着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和人们对经济利益的过度追求,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行为时有发生,新乡农村生态环境的一步步恶化,威胁着农民的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严重地制约了新乡农村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当前,新乡部分地区或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使得新乡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难度加大,因此推动新乡地区农村生态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新乡农村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新乡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依据

1.1    生态文明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

生态文明,是指以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可持续与全面发展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其哲学理论基础包括人与自然环境、物种和生态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在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中,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是其中的核心问题,而劳动实践不仅是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取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的方式,更是人与自然系统之间以及整个自然生态系统实现平衡的机制。

1.2    生态文明与新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间的关系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没有生态良好的农村就没有美丽中国,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真正的小康。推进新乡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既是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必由之路。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内在和本质要求,是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提高广大农村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

2    新乡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与分析

2.1    存在问题

2.1.1    新乡农村生产生活废弃物肆意倾倒。由于农村广大农民自身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加之,新乡广大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生态环境管理体制的相对滞后,生活污水任意倾倒在院外的路上,或者与固体垃圾倾倒在一起。大量的生活生产废弃物被肆意倾倒在家庭的房前屋后、村边道路两侧、河流、沟渠。尤其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一些原来农村没有的城市消费品进入农村,如自身消费导致的一些“白色污染”等。而对于农业生产主要副产物的农作物秸秆,尽管在不同的地区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式,如农作物秸秆作为牲畜的饲料,部分农作物秸秆实现了还田,仍有一部分农作物秸秆进行了露天焚烧。大量的无机垃圾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以及农作物秸秆的任意堆放及露天焚烧等陋习造成了环境污染。新乡城市周边的农村已经陷于生活垃圾的包围之中,特别是夏季降雨量丰沛时节,这些垃圾随水漂浮,大量未处理的生活生产废弃物严重污染了农村的生态环境。

2.1.2    污染严重型工业废弃物向农村转移。随着国家城市环保标准的提高以及城市污染防治监督机制的完善,一些污染型的工业企业特别是一些具有高污染性的企业开始向农村转移。因此,不少农村乡镇出现了高污染、高耗能且工艺落后的企业,使得新乡很多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甚至是毁灭性的破坏,对广大农民的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严重污染型企业的阶梯式转移是导致新乡广大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尤其是近几年地方政府在GDP 导向发展模式的驱动下,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基层政府为了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采取各种措施招商引资,只要投资人能来投资兴办企业,便对其提供所需的所有条件,对这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污染漠不关心。越来越多的污染型企业为了寻找生存之地,从发达地区转移到落后地区。结果一批又一批在城市中环评不合格的高污染、高能耗企业进驻新乡农村,与区域中已有的污染型企业相互叠加,进一步加剧了新乡农村生态环境污染。

2.1.3    过度施用化肥农药。随着土地资源的开发逐步接近极限及人民对经济利益的过度追求,现代农业生产越来越多地渗透了工业因素,为了提高耕地产出水平,就大量施用农药、化肥和激素类产品,以此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在新乡粮食生产地区调查发现,一般小麦播种时每667m2施50kg尿素、50kg磷肥作为底肥,这还不包括小麦生长季节另外追肥。目前我国的化肥利用率只有30%,大部分化肥进入到土壤和水体,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对土壤及水体造成了污染。大量使用化肥导致土壤酸化、硬化,直至土壤退化,大量施用农药及激素使农产品中含有超标农药和激素成分,危及食品安全。

2.1.4    农民生态意识薄弱。在新乡广大农村,受上千年封建传统思想和小农意识的影响,农民的生态环境意识还相当淡薄,没有形成正确的生产和消费的生态价值观和生态文明观念,为了追求眼前、短期的经济效益和回报,破坏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的现象经常发生。另外,农村的年轻人大部分都进城务工,村里剩下的大部分都是老人、妇女和儿童,而这一群体平均受教育程度低,且思想观念保守、满足于现状,不愿意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根本无法意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2.1.5    政府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及缺少系统的文化建设组织机构。在新乡农村建设比较健全的公共基础设施, 有利于培养农民的生态环境意识和良好的生产、消费和日常行为习惯。近些年来,虽然党和国家高度关注广大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但是基层政府的并没有实质性响应。地方政府并没有积极增加投入到农村的生态环境治理资金。相较于城镇,农村缺乏环境保护设施及环境保护机构,在一些偏远的乡村根本没有排放污水管网和垃圾废物收集运输设施,没有农村环卫管理队伍;在新乡的一些地区即使有了污水处理装置和垃圾中转站,但运行经费的严重缺乏,致使污水处理设施、垃圾中转站都不能够正常运行。

2.2    原因分析

2.2.1    自然环境因素。首先水资源紧缺,新乡大部分地区地下水开采利用程度在 85%以上是,并且浅层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区已经形成;径流大部分被污染,长期的污水灌溉,已经造成明显的农业污染。其次是土地资源被破坏,不少地区土壤出现明显的富氮或富磷现象。

2.2.2    社会环境因素。首先是生态环境意识比较薄弱,农民其实在追求劳动的最小化和产品产量的最大化,自身缺乏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意识,很不注重他们自己的行为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其次是农村科技水平落后,新乡农村普遍采用的是一种粗放型的生产经营和生活方式,生产和生活中的废物处理率和综合利用率较低,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现象严重。再次,因传统的政绩考核体系的制约,重经济、轻环境的倾向十分严重,正是这种不正确的政绩观的指导使得新乡地方领导层面未将生态环境问题提升到应该引起重视的高度,使得局部农村的生态问题越来越严重。

3    加强新乡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

3.1    提高广大农民生态文明建设意识

作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农村农民自身素质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农民认识到自身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角色和主人翁地位,认识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和长远意义,积极主动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才会切实推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不仅是广大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素质的提高显得更为重要,农民文化素质和思想素养的提高在某种意义来说需通过生态环境的改变来实现, 同时也促进新乡农村“文明乡风”的形成;做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工作, 在新乡每个行政村建设农村图书阅览室、乡村文化活动室和文化生活广场等, 带领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破除迷信封闭思想,实现“科学种田,科学致富”。同时运用电视、报刊、广播、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生态文明生产和生活观,让人们懂得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真正含义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内容,引导农民树立生态文明意识。针对农村老年群体大的现状,可以通过组建老年歌舞队、健身体操队、戏剧会、歌友会等,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乐观、友爱的生活氛围和精神状态。

3.2    做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治理农村环境

首先要充分争取并利用好国家支持农村环境改善的财政资金,大力建设基础设施,如道路硬化、供排水设施、文化体育设施、城市公共绿地建设、供电配套设施及信息通信和治安、环卫等在内的环境污染防治的基础设施;其次,建立比较完善的农村生产生活污染防治与监测体系。再次,要从优化人居环境入手, 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的整体面貌。从搞好农村环境卫生入手, 彻底改善广大农村的环境卫生状况。乡村可通过种植各种园林绿化树木, 进行合理配置,安装照明设施等, 美化农民的生活家园。要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的交通闭塞状况, 打开村民与外界联系的通道,改变雨天道路泥泞晴天灰尘的面貌, 从源头上改变农村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针对新乡农村畜禽养殖业污染现状,相关部门要大力推进科学养殖、健康养殖。在这些区域,根据循环型生态农业原理,以农作物生产为基础构建生态农业产业循环体系,农村的养殖业为种植业提供有机肥料,减少化肥的施用,为养殖业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农作物秸秆再为养殖业提供饲料,实现种植业与养殖业的协调发展;同时对养殖业产生的废物做资源化利用、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丰收。

加大对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物的综合利用开发力度,政府可以采取补贴政策,对农作物秸秆还田的设备设施的改进、应用进行补贴;同时,对秸秆的燃料化利用、基料化利用等领域进行开拓,同时,也逐步减少农药化肥的投入,进而改善土壤,提高农产品品质,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对于企业的引入,要完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施行环评一票否决制,积极介入项目的前期评估,严把环评关,环评不合格的重污染企业严禁进入农村,把有限的环境资源留给更好的企业。对于已进入农村的工业企业进行彻查整改,促使企业自觉规避污染、控制污染和进行污染处理;在农村建立工业园区,把第二产业移至工业园区,进一步实行污染集中治理,统一化管理。

3.3    政府转变观念,落实生态政策

广大农村的基层政府之所以不顾一切以全民招商方式引进一批污染严重企业,与大力推动经济建设,以GDP总量 为主要内容的政绩考核机制有很大关系。对此,需要督促地方政府变革政绩考核机制,协调多主体利益,达成各方利益共识,建立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相互协调统一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避免以牺牲自然资源和人居环境为代价而换来的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的假象,同时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各级地方政府,应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基础,结合新乡农村的具体情况,制定并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地方性和区域性法规,增强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

不断拓展农村环保工作的内容,成立基层农村环境保护机构,配备专业执法人员,建立必要的监管机制,加强各个职能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加强对环保工作人员的学习和培训,使他们在工作实践中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与职业素质,提高农村环境管理水平和服务发展的能力。

3.4    发展高效、生态的集约型农业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推广标准化生产,合理使用农用化学物质,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大力引进各类绿色高科技、新工艺和新产品,推广成熟的绿色环保的农业新技术和污染处理新技术,对农民加强科技培训,使新乡地区农业走上科学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少、能源利用率高、环境污染小、综合生产能力强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廖福霖.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2]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 高德明.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11.

[5] 彭华辉.镇盛镇创建生态文明镇的研究与实践[D].广州:华南农业大学,2010.

[6] 刘海龙.生态文明建设的全球视野[J].云南社会科学,2012(01).

[7] 张志刚,周才云,张毓卿.生态文明视域下“三农”发展的新路径探析[J].当代经济管理,2011(03).

[8] 黄勤,曾元,江琴.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进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

[9] 郝栋.绿色发展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道路选择[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2(16).

[10] 许显萍.浅谈农村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J].青海环境,2005( 3).

[11] 廖福霖.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推荐访问:新乡 初探 文明建设 生态 农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