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寻味烤乳猪

寻味烤乳猪

时间:2022-04-09 09:51:07 浏览次数:

闾巷谁教臂印红,洞房花影总朦胧;

何人为定青庐礼,三日烧猪代守宫。

——清·俞溥臣

烤乳猪本是中国的“神话菜”。它来源于一则流传很久的民间传说:上古时代,有个叫火帝的小孩,偶然拾得数块火石,在猪棚旁敲击玩耍,不慎火花四溅,点燃了猪棚,引起了熊熊大火。一股前所未闻的香味飘散出来,他循味探物,原来香味发自那些皮焦肉熟的小猪,火帝摸了摸小猪,手指头被烫了一下,他下意识地吮了吮指头,味道好极了!为了让更多人享受这一人间美味,他把秘密泄露给了部落平民,不久,千家万户飘满了熟肉之香。

在火帝发现火的妙处之前,诚如《韩非子》所说的那样,先民们仍过着禽兽一般的生活,“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由于常吃腥臊恶臭之物,“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自火诞生后,才使“炮生为熟,令人无腹疾,有异于禽兽”。正是这种最原始的熟食,使人类身体强壮,大脑聪慧,从此告别与动物为伍的野蛮状态。同时,启发了先祖保留火种、制造火种的欲望,为人类从事有意识的劳动开启了一扇智慧的天窗。

然而,在那茹毛饮血的蒙昧时代,吃熟食被视为异端,火帝的行为触怒了各部落首领,他被处以极刑,然后连同火种一起永远埋葬。但是,因为火种已燃遍了整个华夏大地,熟食之法已广为流传,人类熟食之初的神品烧乳猪更以其古老的烹熟方法备受珍爱。作家黄宗英说得好:“人类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其第一章,应该是烹饪,是从人类懂得用火烤肉开始吧。”

英国作家查尔斯·兰姆在《爱利亚伦》一书所记叙的情节与上大同小异。不同的是,事后,火帝害怕被族人加上违背祖训的罪名,遭到乱石砸死的处罚,再三叮嘱儿子波波严守秘密。但邻人发现火帝家的茅屋烧了又盖,造了又烧,而且火灾偏偏发生在每次小猪生下后,觉得蹊跷,很快便侦知其中的奥秘,告到了族长那里,族长在检查了物证后,宣告火帝无罪,并急忙赶回自己家中,点燃了茅屋……从此,人类便进入了熟食猪肉的阶段。

这则古老的中国神话,连鼎鼎大名的英国思想家培根也听说过。他在著作中提及,当山林大火熄灭后,中国人在燃烧的灰烬中捡到了一只烧熟的小猪,一尝味道远胜活剥生吞,于是中国人就开始吃烧猪了。在这位老外的笔下不乏调侃的意味,但也道出了我们祖先的聪慧与贡献。

猎奇的追溯

烤乳猪,宋人称羔豚,后人则称烤小猪、烧乳猪、片皮乳猪。据史学家考证,烤乳猪最原始制法,是将尚在吃奶的小猪宰杀后剖腹去除内脏,以黍或枣果填充腹腔,用芦苇缠好,涂上一层草泥,放在火上烤之。烤的时候,用柞木棍将小猪串起,“缓火遥炙”,一边炙一边不停转动;同时用清酒反复涂抹外表,“以发色”,再换新鲜的熟猪油或芝麻油不断地涂抹,到烤熟便可食用。

2000多年前广州已有烧烤乳猪的习俗。在南越王墓中出土了大小两件不同的烤炉,还配备了烤炙用的铁钎、铁钩、长叉、悬炉的铁链等。烤炉四角朝天,可以防止食物掉落。其中一个小烤炉两侧近足处铸有两只小猪,猪嘴朝天,中空,用来插放烧烤用具。大烤炉的底部设有四个带轴的轮,可以推动,设计非常巧妙。

到了北魏时期,烤乳猪虽没有西周那么费时,可是在烤法上又讲究了许多,按1500年前南北朝北魏农学家贾思勰《齐民要术》的说法,待乳猪去除内脏后,在腹内塞上枣果,用苇子包裹后再涂上草拌的泥,然后放入猛火中烧烤。烤好之后,去其泥壳苇草,以稻米粉调成粥状的糊浆涂于外表,放入油锅内煎炸,最后将猪与调料倒入小鼎内,小鼎置于汤锅内以文火连续烧煮三天三夜方好。实际上经过炮、煎、蒸三个程序,才算完成。此时乳猪“色同琥珀,又类真金;入口则消,状若凌雪,含浆膏润,特异凡常也。”真是极尽夸炫之辞,无以复加。

清代袁枚将烤乳猪称作烧小猪,《随园食单》介绍其制法与前代稍有差异,已从开小腹改为开大腹,撑开,先烤内腔,后烤外表,烤时刷奶酥油,直烤至深黄色,而食用时只吃皮,以“酥为上,脆次之,硬斯下矣”。据慈禧身边女官德龄女士透露,烤乳猪似乎最合太后的口味,差不多是每顿都会供呈。

烧乳猪,吃的就是一张皮。要烤出乳猪的那层金黄酥脆皮,要有极佳的烤工和绝妙之火候。10公斤以下、尚未断奶的小猪,宰杀,去内脏,以作料腌制,抹糖,上叉置于炭火上转动烧烤90分钟左右而成。烤的时候,要不停地转动,使之受热均匀,同时用小刷子不断涂油于猪身。烧出一身脆皮的诀窍,还在于先炙乳猪内膛,再烤外皮,惟如此,肉的油脂方能慢慢渗入表皮,最终得到肥与瘦、脂与肉的罕有的美妙结合,制成色香味俱全的乳猪。

中国烤乳猪何时走向海外,无从稽考。据侨胞介绍,在西班牙古城塞哥维亚,有一间名为“坎第多”的老餐厅,它地处古城广场,风景独好。这间餐厅属于典型的西班牙建筑风格,装饰古朴典雅。自1902年开始,这间餐厅已在经营烤乳猪,在当地久负盛名。据说,当年海明威和罗兰等名人都曾在这里流连忘返。

甜蜜回忆

旅行家徐霞客在云南吃过烤乳猪。明崇祯十二年(1639)初,以考察祖国地理为己任的徐霞客一路风尘来到云南丽江,受到当地大豪绅木公热情款待,留住十余日。徐霞客日记载有这样一道菜:“猪乃五六斤小猪,以米饭喂成者,其骨俱柔脆,全体炙之,乃切片以食。”经考证,这种烤灼的小猪,实际上就是烤乳猪。

清代小说《老残游记》描写山东巡抚款待老残时,即有烤乳猪:“两个人抬着一个三屉的长方抬盒,揭开盖子,头屉里是碟子小碗,第二屉是燕窝鱼翅等类大碗,第三屉是一个烧小猪,一只鸭子,还有两碟点心。”这说明烤乳猪在当地属于招待贵客的佳肴。

骚人墨客在酌酒品尝烤乳猪之余,留下不少高雅诗句,如“绍兴三烧要满壶,挂炉鸭子与烧猪”;“宴客设宴设饭庄,熏猪烧鸭各争尝”。

诗人臧克家在其《家乡菜味香》一文中,曾忆及山东济南 “黄家烤肉”,他对这种学生时代吃过的烤肉颇为留恋。黄家烤肉与烤乳猪虽称谓大相径庭,其制法却有异曲同工之处。它是由经宰杀、去内脏、去部分骨头的整头猪烤制而成。烤制前将细盐、花椒、茴香、砂仁、豆蔻、草果等调料研粉撒在猪内膛上,用力搓至入味;然后将其放置在深二米许的土坑内,用秫秸或果木烧烤,至其外皮焦黑时取出,用刀刮去黑皮后再入坑烧烤,如此三次,整猪烤熟,最后刮去外皮呈淡黄色,切削成片,配以大葱甜酱食用。据说,这种烤肉源自龙山文化遗址的章丘县,为明末当地一黄姓人家所创制,其制法沿袭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并从章丘传到济南各地。

推荐访问:乳猪 寻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