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浅谈纵隔气肿的X线和CT诊断分析

浅谈纵隔气肿的X线和CT诊断分析

时间:2022-04-16 10:06:43 浏览次数:

【摘 要】目的:探讨X线胸片和螺旋CT在纵隔气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接收诊治120例纵隔气肿患者行X线胸片或螺旋CT检查,行X线胸片检查50例,行螺旋CT检查70例,同时行X线和CT40例。观察两种检查图像以及诊断率。结果:行X线胸片显示纵隔气肿呈现透亮影像,侧位片比正位片显示更清楚,诊断率是73.3%。螺旋CT可清晰显示纵隔气肿呈现气体密度,以及被气体勾画出的纵隔结构,诊断率是100%。结论:与X线诊断比较,CT具有较很高的分辨率,能够显示积气部位和积气量,根据图像还能判断病因和是否有并发症。

【关键词】纵隔气肿;X线;CT

【中图分类号】R81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098-01

纵隔气肿(mediastinal emphysema)是指因各种原因空气进入纵隔胸膜内结缔组织间隙之间[1]。导致纵隔气肿的因素有:自发性、胸部创伤、食管穿孔、医源性因素等[2]。临床症状可见胸闷、气短、胸骨后疼痛、呼吸困难等症状。该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由于症状不突出且积气较少是,一般难以发现。目前临床用得较多的是X线和CT进行诊断,CT具有较很高的分辨率,能够显示积气部位和积气量,根据图像还能判断病因和是否有并发症[3]。本文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接收诊治120例纵隔气肿患者行X线胸片或螺旋CT检查,观察影像表现,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接收诊治120例纵隔气肿患者。(1)自发性纵隔气肿62例,男36例,女26例;年龄13~80岁,平均年龄43.5岁。临床症状:胸闷、气喘、呼吸困难、胸骨疼痛等。(2)急性外伤纵隔气肿50例,车祸伤16例,高处坠落10例,重物压伤12例,刀棍伤12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9~75岁,平均年龄46岁。临床症状:胸闷、休克、气喘。(3)医源性纵隔气肿4例,男4例,年龄29岁和54岁,均是患者行胸骨骨折手术后排气不畅导致的纵隔积气。(4)食管破裂纵隔气肿2例,男2例,年龄51岁,由于鱼骨刺破食管破裂导致。120例患者中,X线胸片检查50例,行螺旋CT检查70例,同时行X线胸片和螺旋CT患者40例。

2 结果

2.1 X胸片检查结果

90例患者行X线胸片检查,明确诊断纵隔气肿66例,怀疑纵隔气肿10例,漏诊14例,诊断率是73.3%。胸部正位片表现内有不规则的条片状的透亮影30例;纵隔旁线条样的透亮影20例。胸片侧位片整体表现较正位片清晰,影像表现在胸骨后方和心脏之间的透亮区增大16例;内条索状透亮影14例;伴胸部皮下气肿20例;气胸16例;肋骨骨折22例;肩胛骨折4 例;上肢骨折8例。

2.2 螺旋CT检查结果

110例行螺旋CT检查,明确诊断纵隔气肿110例,诊断率是100%。其中诊断为前纵隔气肿40例;后纵隔气肿20例;中纵隔气24例;弥漫性纵隔气肿 26例。肺门大血管旁线条样透亮影28例。伴有胸部皮下气肿72例;肺部挫伤42例;胸腔内有不同程度积液60例;肋骨骨折36例;食管破裂2例;肺气肿10例;颅脑外伤导致血肿16例;内脏损伤破裂16例;膈下见有气体游离8例。

3 讨论

3.1 纵隔气肿发病原因及机制

纵隔气肿形成原因主要有:(1)外伤导致胸膈气流不畅,胸外伤直接损伤气管、支气管、食管、肺泡等,可能导致破裂。部分外伤可能会导致肠穿孔,气体通过腹腔间隙上升至纵隔部,引发纵隔气肿。(2)自发性纵隔气肿,由于哮喘、肺炎、肺气肿等导致,常在咳嗽或运动时诱发。(3)一些原因不明的纵隔肺气肿,常常发生于年轻人中,可能与肺泡破裂所致。(4)由于医生在操作中手段不当所致或者康复过程不顺利造成的医源性纵隔气肿[4]。常见的发生机制是因为胸腔内压力过大,引起气道内压力随着上升,肺周边的部分气泡出现破裂,导致肺部出现气肿[5]。肺部内的气体使肺部的血管剥离,沿着肺部的气管和支气管移动至肺门,形成纵隔气肿。本组研究中,发现肺门大血管旁线条样透亮影28例,支持上述发生机制。

3.2 X线和CT在胸膈气肿中的应用价值

纵隔气肿X线胸片可以显示在纵隔结缔组织之间间隙的气体影,并且侧位片比正位片影像图更清晰。该病在纵隔正位片表现为纵隔影增大,周围出现透亮的条装气体影像,或不规则的透亮区[5]。如气体扩散到纵隔内,透亮的气体影像会上升。在心脏缘的膈肌上,可见连续的膈肌征,这个在侧位片中表现较为明显。

螺旋CT扫描的分辨率较高,且与组织影像不相重叠,具有更准确更灵敏的诊断图像。不仅能够显示纵隔气肿的积气部位和积气量,并且还可以根据图像判断发病的病因和疾病蔓延的范围。在外伤性的纵隔气肿中,能够准确发现X线胸片难以发现的少量气体。螺旋CT的主要表现范围是心脏、气管、支气管命脉血管周围、动脉血管,可以扫描出清晰的纵隔结构。值得注意的是胸膈内出现少量的气体组织会自行吸收,不需要进行处理,大量气体会导致胸内压力增大进而导致纵隔气肿,需要准确诊断后及时处理[6]。在本组研究中,发现x线胸片漏诊14例,漏诊率是11.3%,诊断率是73.3%,而CT的诊断率是100%。可见CT在纵隔气肿的诊断中更加可靠,但是CT价格较X线贵,因此对怀疑患有纵隔气肿的患者,应该合理选择诊断方法。必要时选择X线和CT同时检查,相结合不仅可以提高诊断率,还可以检查并发症是否有发生,以及一些潜在疾病,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吴琦,方维丽.肺气肿继发气胸并纵隔气肿3例.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1997, 9(6): 376.

[2] Francosis B, Desachy A, Cornu E,etal. Traumatic pulmonary hernia:surgical versus conservativemanangment. JTrauma, 2008, 44(2): 214.

[3] 王煜晅,周尚军,龚昌瑞,等. X线平片和CT诊断纵隔气肿[J],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5(15):3-230.

[4] 吴晓建,高尚志,王武军,等.非胸外伤性纵隔气肿发病机制探讨及外科治疗[J].中国胸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08, 5(2) : 93- 95.

[5] 孙维高,史讯,时大海,等.CT在颈纵隔气肿病因诊断中的应用(附16例报告)[J].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4, 20(2) : 172- 174.

[6] 张静江,朱玉春,方军,等. 纵隔气肿的X线和螺旋CT诊断价值[J], 实用医技杂志.2007,10(14):30-4124.

推荐访问:纵隔 浅谈 诊断 分析 气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