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颌骨牙源性囊性病变的CT诊断

颌骨牙源性囊性病变的CT诊断

时间:2022-05-21 14:25:03 浏览次数:

[摘要] 目的 探讨颌骨牙源性囊性病变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 方法 搜集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颌骨牙源性囊性病变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24例颌骨牙源性囊性病变中,牙源性角化囊肿6例,单房囊性病变,囊内密度不均;非角化囊肿14例,颌骨内囊肿、界清、密均;造釉细胞瘤4例,为单房或分叶多房状,囊内密度不均,侵犯邻近结构。 结论 颌骨牙源性囊性病变的CT表现各有其一定的特征,大部分可作出诊断,明显优于X线检查,可作为定位、定性的重要影像学手段。

[关键词] 颌骨;囊性病变;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 R816.9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8-0088-02

牙源性囊肿(odontogenic cyst)是牙齿形成器官的上皮或上皮剩余发生的一组囊肿。牙源性囊肿多由牙齿发育障碍或病变所形成的囊肿,来源于牙组织者为牙源性肿瘤[1]。因病变的生物学特性及受侵范围不同,采取的治疗不同,术前定位、定性非常重要。回顾分析24例颌骨囊性病变的CT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搜集我院2009年8月~2012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颌骨牙源性囊性病变24例,男15例,女9例。年龄12~58岁,平均32.6岁。所有患者均行螺旋CT检查

1.2 CT检查方法

使用SIEMENS欢悦6螺旋CT机,准直1.25,横断面扫描层厚3~5 mm,重建2 mm。GE LightSpeed VCT 64层螺旋CT;螺距0.984 mm,层厚5 mm,以标准算法将原始图像以0.625 mm层厚重建,用MPR及SSD观察病灶的形态、分部、骨质结构、牙齿数目及囊内密度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病变类型及分布

24例颌骨牙源性囊性病变中,牙源性囊肿20例,其中牙源性角化囊肿6例,非角化囊肿14例(根尖囊肿9例,含牙囊肿5例),牙源性上皮肿瘤(造釉细胞瘤)4例。囊性病变中,上颌10例,下颌14例。6例牙源性角化囊肿中,均为单发,其中下颌磨牙区4例,上颌前牙区2例;14例非角化囊肿中,含牙囊肿5例,上颌磨牙区4例,下颌磨牙区1例,9例根尖囊肿中,下颌磨牙区4例,下颌前牙区2例,上颌磨牙区2例,上颌前牙区1例;4例造釉细胞瘤中,下颌磨牙及升支区3例,1例位于上颌磨牙区。

2.2 病变CT表现

2.2.1 牙源性囊肿 ①牙源性角化囊肿,6例均为单发、单房型,囊壁薄,内无牙齿结构(封三图5),其中4例囊肿呈长椭圆形沿颌骨长轴膨胀改变,邻近牙齿受压移位,部分牙根骨质吸收,3例囊内密度不均,囊壁周围见骨质缺损,2例呈类圆形改变,囊内密度均匀。②非角化囊肿:5例含牙囊肿,均表现为单房类圆形,骨皮质膨胀变薄,囊肿内均含有牙齿,牙冠朝向腔内,囊壁包绕牙颈,囊液呈均一低密度。9例根尖囊肿,表现为类圆形单房囊肿,边界清楚、光滑,周围骨质膨胀吸收,囊壁骨质部分缺损,病变区病原牙牙根位于囊腔内(封三图6),3例囊内密度不均,见气体影,合并感染,1例囊肿突入上颌窦内。

2.2.2 牙源性上皮肿瘤 造釉细胞瘤4例,多房型2例,呈分叶多房状,可见骨性分隔,骨壁明显膨胀,骨质破坏(封三图7,8);单房型2例,颌骨内囊实性肿块,骨壁菲薄,边界清楚,囊内密度多不均,内可见软组织密度灶,病变区邻近齿根骨质吸收变短。

3 讨论

3.1牙源性囊性病变的病理基础

颌骨为混合化骨,组织成分复杂,其发生的肿瘤可来源于牙组织、骨及其他间叶组织。来源于牙组织者为牙源性肿瘤,按照WHO(1992)颌骨肿物组织学分类:牙源性肿瘤依组织起源不同分为牙源性上皮来源、牙源性上皮及间叶来源肿瘤和牙源性间叶来源肿瘤[2];牙源性囊肿多由牙齿发育障碍或炎性病变所形成的囊肿,前者多为含牙囊肿和牙源性角化囊肿,后者多为根尖囊肿和残余囊肿[3]。

3.2牙源性囊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牙源性囊性肿瘤中以牙源性上皮来源的造釉细胞瘤最为常见[4],占颌骨良性肿瘤的63%[1]。造釉细胞瘤好发于下颌骨(本组3例),发生在上颌骨者可累及上颌窦和鼻腔。CT表现上多为颌骨膨胀性骨质破坏,边界清楚,单房分叶状,多房者其间可见骨性分隔,肿瘤的长径与颌骨轴一致,颌骨内囊实性肿块,肿瘤易囊变,囊壁厚且不规则,腔内壁有乳头状突起;外壁可见穿出包膜的芽状突起[5],未完全囊变者,其内密度不均,可见软组织密度灶,易发生局部侵袭性,邻近骨质破坏,可穿破骨皮质造成周围软组织侵犯[6]。病变区邻近齿根骨质吸收变短或截断,术后易复发,组织学上,部分瘤细胞分化不良,具有潜在或低度恶性倾向[7]。

牙源性囊肿CT表现上可为颌骨内单房或单房分叶膨胀囊性低密度,边界清楚。角化囊肿来源于牙釉质器残余上皮细胞,好发于下颌骨第三磨牙区,多见于下颌角[1](本组下颌骨磨牙区4例,上颌骨前牙区2例),以单房形较多见(本组均为单发),也可多发,囊肿较大,可引起局部膨大变形,囊壁菲薄,囊肿内无牙齿结构,与邻近牙齿多不接触;文献报道角化上皮可影响囊肿的CT形态和囊壁结构[8],囊肿内含角化物,密度常表现不均,囊肿较大时压迫邻近牙齿移位或牙根吸收,多呈斜面状,较少造成邻近牙齿脱落。

囊壁无角化上皮衬里的含牙囊肿及根尖囊肿为非角化囊肿,是最常见的牙源性囊肿,根尖囊肿是由病原牙牙根周围上皮细胞炎症刺激增生、内层上皮细胞分泌物潴留形成,上、下颌骨均可受累,下颌者居多(本组6例);CT常表现为类圆形单房囊肿,囊壁菲薄,边界清楚、光滑,周围骨质膨胀吸收,口腔内可发现龋齿、残根或死髓牙,病变部位常见一个或多个病原牙牙根,位于囊肿的顶端或底部,囊肿位于上颌骨者,可突入上颌窦内,合并感染者,囊内密度不均,可见气体(本组3例合并感染)。含牙囊肿来源于颌骨内未萌出牙齿的釉质上皮细胞,特点是囊肿内有一枚或数枚未萌出的牙齿(正常牙或畸形牙),牙冠朝向腔内,囊壁包绕牙颈,囊壁缘光整,囊液呈均一低密度。

3.3 CT对颌骨牙源性囊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颌骨组织成分复杂,因病变的病理特性及受侵范围不同,所采取的治疗不同,对术前定位、定性非常重要,因此影像学检查成为颌骨牙源性囊性病变术前诊断的主要手段。传统X线检查(根尖片、咬颌片、全景片),虽然对定位有一定作用,但密度分辨率低,对囊壁周围骨质改变、囊内容物性质及邻近重要结构侵犯显示不满意;螺旋CT密度分辨率高,图像清晰,影像无重叠,尤其是三维重建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可多角度观察,较全面、完整显示病变形态、范围及其结构特征。虽然病变的生物学特性不同,但CT表现各有其一定的特征性,大多数病变可作出诊断,为临床选择手术方式提供了可信影像依据,明显优于X线检查,可作为术前定位、定性的重要影像学手段。但在牙源性颌骨囊肿各类型间的鉴别仍有一定困难,主要是CT平扫对囊内容物性质的分辨率较低,MRI具有较高软组织分辨率,其对囊内容物显示优于CT检查。因此各种类型牙源性囊肿的诊断应根据其临床、影像学检查和组织病理表现综合考虑,相互补充,以提高颌骨牙源性囊性病变的影像诊断准确率。

[参考文献]

[1] 杨智云,许达生. 五官及颈面部肿瘤临床CT诊断[M].广州: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4:165-169.

[2] 李威,张宇捷,姜英健,等. 颌骨牙源性囊性病变的CT表现[J]. 临床放射学杂志,2001,20(7):496-498.

[3] 张润荃译. WHO牙源性肿瘤组织学分类(1992)[J].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1996,10:35.

[4] 邹兆菊,马绪臣.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51.

[5] 赵文川. 口腔颌面肿瘤学[M].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20-123.

[6] 王文崔,王贤俶. 临床颌骨外科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51-67.

[7] 李威,孙志华,姜英健,等. 颌骨造釉细胞瘤的影像学研究[J].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6,40(6):567-571.

[8] Yoshiura K,Arake K,Kawazu T,et al. Morphologic analysis of odonto-genic cysts with computed tomography[J]. 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 Oral Radiol Endod,1997,83:712.

(收稿日期:2013-01-10)

推荐访问:诊断 颌骨 性病变 牙源性囊 CT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