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试论地方性院校物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试论地方性院校物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时间:2022-03-18 09:50:16 浏览次数:

摘 要:地方性院校招收的学生很大部分来自当地,这就决定地方性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应注重结合当地经济,关注当地产业结构,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本文探讨物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几个方面,包括办学定位、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的实施等。地方性院校的办学定位应针对办学所在区域的经济特点,有的放矢地培养人才;物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兼顾理论性与实用;实践环节有校内的安排和校外安排,以及师资的要求。对培养应用物理专业应用型人才有一定参考作用。

关键词:地方性院校;物理专业;应用型人才

近年来,大学转型的呼声很高,尤其对地方性新升本科院校而言。2014年5月颁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家教育部的改革方向已经明确:国家普通高等院校1200所学校中,将有600多所转向职业教育,转型的大学本科院校正好占高校总数的50%。转型是把理论教育变成应用型教育,应结合地方院校与当地实际设置相应专业。地方性院校很多毕业生将服务于本地,很多生源来自本地,学生技能若能与本地经济配合,将对本地经济产生极大良性影响。

1999年,我国高等院校开始进入大规模扩招,当年总体招生超过上年42%。随后,高校走上了扩招的快车道,大学毕业人数连年来不断创新高。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创纪录的727万人,比2001年增加了6.4倍,年均增长41.4%。同期我国GDP由11万亿增加到2013年56.8万亿,增加了4.16倍,但其中包含高速上涨的物价比如房价,因此其实际上涨率要远低于高校毕业生的增长。再加上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的变化,就业市场对大学生的需求已远不能容纳全部毕业生,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不断下降。但另一方面,在前几年,我国两处重要的制造业大基地,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却出现严重的用人荒。于是,一方面是大量的大学毕业生无业可就,另一方面却是工厂里用工严重缺乏。针对如此矛盾的社会现象,一些知名经济学家指出,由于我国目前产业结构中普遍以第二产业的制造业为主,而这个产业需要大量普工和技工,而需要大量大学生的产品设计、销售、研发等多为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所垄断,因此才出现工厂用工荒和大学生失业潮两种十分矛盾的现象。

1 地方性院校办学模式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地方性院校办学思想的滞后性

面对高等教育扩招及社会产业结构带来的对不同人才需求的新形势,一些地方行政领导和高校管理人员在思想上轻视应用型人才培养,认为职业教育档次低,视理论教育为高端,想当然地将学生的未来向考研、研发等方面安排。然而,这种良好的想法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即地方性院校生源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综合素质相对较弱,英语、数学等基础课方面表现不佳,在学业完成后进行深造的可能性较小。如果在学校里仍照搬名牌重点院校相应专业的课程,过多开设一些高端深奥的理论课,自然会导致学生在学校里学习兴趣低落,缺少真实可信的奋斗目标。最终结果是花了大量学费,耗费四年时间却培养出一个个无一技之长,无法在社会生存的人,对学校来说浪费了国家经费和资源,对学生来说则是荒费了青春,导致学校和学生的双重失败。

1.2 地方性院校面临招生难和毕业生就业率低的双重困境

高校扩招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有所降低。2011年大学本科生全职工作就业率约为80%。由于就业率的降低,大学毕业生就业选择开始逐级下沉,即高级别大学的毕业生开始在原先较低级别院校的相似专业毕业生就业范围内找工作,比如重点师院毕业生开始进入中小城市,而一般师院毕业生进入农村学校,由此带来的传递效应,就表现为级别较低的地方性院校同专业类毕业生,由于其较差的竞争力,出现远高于同专业平均数的高失业率。而高失业率的持续性反馈,使地方性本科院校一些传统专业的招生出现困难,报考人数及可招录人数不达预期,部分较冷专业甚至录取人数不足预期一半,专业的生存开始出现危机。

面对高失业率及专业生存危机,相关高校主管部门及学校领导应及时转变思想,适应社会发展,适应产业结构对不同人才的需求,尽快实现相关传统专业的转型。国外有很多技术型大学的成功办学模式(印度软件业很大部分属于职业教育),值得我们借鉴。以德国为例,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专业设置集中在农林/食品营养、工程学、经济/经济法、社会服务、行政管理与司法服务、通讯传媒等领域,具有显著的应用性特色和职业导向。

2 物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与师资配备

2.1 物理专业课程设置特点及调整建议

目前,大多数地方性院校在专业设置之初往往参照一些重点本科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这些课程偏重于理论性,较少关注实用性。除了大学理科的共有基础课如数学、外语等之外,物理专业的课程可分为四类:

一是传统物理学,如光学、热学、力学、电磁学、原子物理学、普通物理学、数学物理方法等,这类课程为经典物理学的基础,难度适中,应是物理专业最为基础和具专业特色的课程。

二是理论物理学,如天体物理、量子力学、凝聚态物理、统计物理、几何光学、热力学、电动力学等,这类课程为物理研究前沿理论的总结,为人类目前物理学最新成果的总结。

三是应用性物理学,比如电子技术、电路基础与模拟电路、光纤通讯原理、数字电子技术、激光技术、微电子设计与应用等,这类课程多是物理原理在某一领域的应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四是计算机相关课程。

只有设置了应用性导向的专业,课程设置和授课方式才能强调实践性。例如,实践性课程可采用项目化教学方式。这类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期间完成至少一个项目作业,时间一般为一学期,由5~8名学生组成项目小组共同完成。项目选题可由学校的合作企业提出。企业可通过这种方式来解决生产实践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可安排专业人员与教师一起指导学生完成此类项目课题。

2.2 应用型物理专业的师资建设

在师资方面,由于近年来扩招的影响,目前本科院校的大部分青年教师都具有较高学历。然而,由于这些青年骨干教师多来自于以理论教学为主的名牌高校,因此多存于理论知识丰富而实践经验不足的现象。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首先,相关学校的院系领导和专业教师加强学习,解放思想,要在观念上打破理论至上,放低姿态,重视实践,花大量时间、精力重新充实实践指导的相关内容。其次,要对校内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加强培训,增强实践指导技能,可定期选派青年教师到发达地区的培训基地进修学习;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带头实训锻炼;对新设置的专业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教师转行,通过进修实训获得职业资格。最后,学校可聘任来自企业界或其他社会单位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高级技术人员来校兼职授课,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

3 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实践能力培养

3.1在实验课设置中对操作能力的培养

应用物理专业课程一方面包含普通物理课程,另一方面包含理论力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等理论物理课程,还有电子学相关课程。这些课程涉及实践的内容有测量、电路设计、家电设备、光学器件等。如果能在实验课上针对性地加强学生在这些方面的动手能力,就能切实为学生找到将来工作的重点。有的学生喜欢电路设计,在理论课学习阶段加强对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的学习,熟悉编程软件,单片机原理,将来可从事小家电设计工作,或参与大型设计工作。有的学生喜欢网络知识,将来可以从事网络的安装、运营、维护的工作等,在实训中加强网络器件的认识与操作,网络的组建、调试等任务。光学涉及光学器件,实用知识包括光度学、光电器件等,将来可进入照明市场。物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应用物理专业开有大学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等课程,这些课程使学生掌握一些比较先进的和比较综合性的实验方法和技能,加强理论与实验相结合,锻炼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技术的能力,培养科学工作作风;进一步加深对有关物理学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但实验课程很多时候跟物理理论知识联系紧密,对实践应用关系不大。应多设计开设实践性强的物理实验,从课堂教学向学生灌输学习为实践服务的思想。

3.2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要培养合适的应用型人才,必须使教学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必须考虑实践教学方案和实训基地的融合,加大实践能力培养,要多给学生创造条件接触直接获取实践经验为主的企业生产环境。在开设了相关专业课后,学校应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尽可能在校内建设一些能实际操作的实训基地。通过让学生在校内模拟训练和校外现场实习等一系列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了解、熟悉并掌握企业的生产规律、工艺、设备和技术等。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建设好校外实训基地。学校与企业合作建设实现教学方案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学校应依靠企业进行实训教学,同时,要努力使校内实训基地体现教育和企业运行特点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校内实训基地的社会效益。学校与企业负责培训的人员进行专门的沟通和协调。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结合专业设置,配备相应的厂房、设备,需要大量资金、人员的投入。实训基地实训内容的安排与学生的就业挂钩,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一脉相承,不至于脱节。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有了充分的准备,对仪器设备、生产流程充分了解,不至于到校外实训基地茫然无措。

3.3 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考虑到应用型专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高要求,相关学校应抓住学生毕业设计这一机会,帮助学生联系对口的实习企业,尽可能让学生在毕业之前就已达到技术熟手的标准。如今,由于用工荒导致企业人员的缺乏,学生联系到相应的实习基地相对比较容易。尽管尚未毕业的学生可能并不能熟练掌握企业相应设备,但至少已常握相当专业知识的学生入门速度远超过随机招录的社会人员,且实习生低薪酬或零薪酬对企业也有相当的吸引力。因此,相关院校应充分重视学生这一实习机会,派出专人联系对口实习企业,为学生在毕业前夕这一时期提供实践能力升华的机会。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有60%~70%的学生选择在实习企业中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除了得到大学方面相关教授的指导之外,学生还会得到企业相关领域专家、技术人员的辅导。而在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评价过程中,是否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也成为一项重要的评定标准。

4 结语

我国即将出台方案,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一种模式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考试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另一种高考模式就是现在的高考,学术型人才的高考,即技能型人才的高考和学术型人才的高考分开。技术技能型有三种人,第一类是工程师,第二类是高级技工,第三类是高素质劳动者。之前的职业教育只讲技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升级,技能需以技术为基础。

应用型人才培养从进入大学之前就开始了,将大学入学考试分学术型和职业型在一些国家已实行多年,比如日本、德国等,给很多学生提供了就业保障。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关系到地方性院校对当地经济建设人才的输送,关系到一般家庭后代的成才,体现教育管理者对人才培养的负责任的态度。很多受过专门职业训练的劳动者在本部门的长时间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反过来对工艺等问题能提出革新意见,为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有创新性的改进,甚至进一步可提出相应的专利。

人才的培养,需要家庭、学校、政府等相关部门协调,下大力气从经济、学业各个方面使学生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尽量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益的劳动者,而不仅仅是只懂得零散理论知识的人。

但是,也应看到,地方性院校不同于高职学校,除了培养应用型人才,还有教学、科研任务。科研的实施,一方面有助提升学校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也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学术高度,对师资提出更高要求,学校应加大对教学及科研的投入,如师资的培养,实验设备的配备等。

在物理应用型人才培养中也要注意人文教育,学生不应该只是关注专业知识的学习,应了解社会,有服务社会的意识,体现“以人为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人才提高的一个方面。

参考文献:

[1]郎咸平.产业链阴谋,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搜狐新闻,2008-10-6,http://sy.focus.cn/news/2008-10-06/541496.html.

[2]刘志彪.发达国家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趋势[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0,,37(1):29-37.

[3]邓小红,熊红芳.印度软件业的技术创新及启示[J].工业技术经济,2006,25(3):31-33.

[4]李杰,等.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教学体系及其借鉴意义[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3):104-107.

[5]张健,等.共建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产学研平台[J].大学教育,2013(1):93-94.

[6]马卫华,刘奥林.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区域分布和地理集聚[J].高教探索,2014(2):18-23.

推荐访问:地方性 试论 院校 物理 培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