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高师声乐专业教学应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高师声乐专业教学应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时间:2022-05-27 17:45:06 浏览次数:

[摘要]在高师声乐教学中,声乐教学质量的高低并不单单由教师的专业水平决定,与学生人文素质的积累和歌唱艺术修养的提高也有着很大的关联。文章试从“注重科学文化知识培育,加强民族音乐教育,加强情感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这三方面对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进行探讨,以期能对高师声乐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启示。

[关键词]高师声乐教学 人文素质教育 科学文化 民族音乐教育 情感素质

[作者简介]王琳(1970- ),女,安徽芜湖人,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声乐演唱与教学。(安徽 芜湖 241000)

[中图分类号]G6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18-0118-02

对于高师声乐专业的学生而言,科学的声乐专业知识、丰富的教育教学技能、良好的艺术品质与修养是决定其日后歌唱教学水平高低的关键,而这些综合知识的获得与良好人文素质的具备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在声乐教学中对他们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试从“注重科学文化知识培育;加强民族音乐教育;加强情感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这三方面对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进行探讨,以提高他们作为音乐教师所应该具备的基本人文素质。

一、注重科学文化知识的培育

声乐艺术是人类情感的重要表现形式,与其他文学艺术一样,只是表达方式不同。所有的歌曲、歌剧都毫无例外地离不开文学,因为歌曲作品是歌词与音乐旋律的组合体。另外,声乐除了与文学紧密联系,与其他学科也存在很多的牵连。如声乐教学中,物理声学、音响学、教育学、心理学等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歌唱状态和歌曲演唱效果。因此,教学中应注重科学文化知识的培育,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以提高学生的人文涵养和声乐修养。

1.确立“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教育理念。高师声乐专业的技能课和理论课都应该树立音乐的美学意识,注重音乐的美学属性,突出音乐艺术的审美功能,克服“以专业为中心”“重技艺,轻人文”的不良倾向。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把声乐技能课变成艺术美的表现和创造的课程,更多地关注艺术美的熏陶,善于把教学内容中那些最富美感、最具艺术感染力的亮点挖掘出来,呈现给学生,引领他们主动地去感悟美、发现美,形成一种积极乐观的求知态度和良好的审美修养。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来激发学生追求和谐、公正、仁爱的思想境界,培养其批判、反思之力,促使其理解自我实现与共同富裕价值取向的真正内涵等。

2.适当开设促进学生艺术修养、人文素质综合发展的必修课。声乐教学不仅要弘扬我国民族音乐文化,还要关注世界多元文化;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还要加强学生的相关学科的综合知识修养。声乐教学要与文学、美术、历史、哲学、宗教、民俗等紧密联系,使歌曲演唱的人文内涵更加丰富和鲜明。笔者认为,应适当开设促进学生艺术修养、人文素质综合发展的必修课,如“艺术人生”“艺术概论”等;为学生提供多学科的信息,如美术、舞蹈、戏剧、文学、诗歌、电影等,引导学生感受、思考、理解这些互相渗透的艺术材料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拓展艺术视野,提高艺术素养,促进人文素质的综合发展。此外,声乐专业高考录取的文化课分数线不应降低太多,尤其是那些关乎思想素质的学科。因为文化素质偏低不仅给学生学习带来困难,也为高师声乐教学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带来局限。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以及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高师声乐教学必须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此二者是学习借鉴外国先进教育体系和教学方法的强有力的工具,应视为与音乐专业课程同等重要。

二、加强民族音乐教育

我国高师声乐教育一直受西方音乐教育的较大影响,民族声乐文化观念并未占有主要地位,特别是声乐课基本上是美声唱法一统天下,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较为淡薄,缺乏作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所应具备的基本民族文化素质。对于以后将走上教师岗位的音乐工作者来说,这种不全面的自身素质,是远不能胜任教育后代的重任的。

1.声乐课堂中要充分利用民族音乐资源。我国民族音乐有着四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歌、舞、乐、说唱、戏曲五大类。每一类按民族地域划分都有着各自的风格特点。绚丽多彩的民族音乐源于生活,来自民间,它真切地记录了一个民族的呻吟、痛苦和欢乐。无论是高亢、明亮、优美、婉转的民歌还是多姿多彩、热情奔放的舞曲;无论是似高山如流水的古琴曲还是细腻优美的江南丝竹;无论是诙谐风趣引人入胜的说唱艺术,还是有着浓郁地方特色的说唱、戏曲音乐,都已成为民族音乐的宝贵财富,构成中华民族浩瀚多类的艺术文化。声乐艺术扎根于民族文化,融汇民族传统,依附于历史、地理、语言等人文环境,不同的民族有各自的歌曲,受生活习惯和民风民俗的影响,其情感表现形式和审美风格都存在一定差异。作为一名高师声乐教师,有义务也有责任加强民族音乐(特别是民歌)教育,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民族音乐资源开展民族音乐教育,提高大学生民族音乐修养,以继承和发扬中国民族文化。这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民族音乐素质,培养青年人的爱国热情,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2.声乐教学中民族声乐作品应用的比例应适当增加。民族声乐作品风格突出,特点鲜明,蕴涵着深厚的民族审美意识和精神风貌,通过讲、看、听、唱零距离感受民族音乐流畅、委婉的旋律及令人心旷神怡的神韵,把民族音乐的风格和神韵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的音乐感觉中去。因此声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传授美声唱法时使学生多接触民族歌曲,定期组织学生欣赏、学唱民歌经典作品,激发学生学习民族声乐的兴趣,在下意识的追求和模仿中培养高尚的演唱情趣,了解“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民族唱法技巧,探寻其规律、吸取其精华,让学生领悟民族音乐创作风格及演唱风格特点。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生动讲解、娴熟演唱、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结合声乐课堂教学实践,让学生走上舞台演唱民族声乐作品。一方面“师生互动”体现“寓教于乐”的教育目的;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富有独特艺术魅力的民族声乐,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化,使他们感受到民族声乐的博大精深。

三、加强情感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1.加强情感教育的必要性。情感是心灵的窗口,也是歌曲本体非常重要的内容组合,情感教育可以净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精神修养。当今世界已步入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时期,大量的商业文化、娱乐文化乃至低级庸俗文化纷纷涌向高校,传播媒体的环境音乐无时不影响着学校的各个角落。商业演出、有偿家教、器乐培训等种种急功近利之举,给高师声乐教育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声乐教师不但是音乐文化的传播者,也是精神文明和完美人格的塑造者,还是培养高尚情操及正确审美观的实践者。针对高师声乐专业学生道德素质滑坡的现状,在高师声乐教学中进行情感素质教育,以促进学生的道德素质发展可谓是迫切需要实施的人才战略。

2.声乐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的方法。高师声乐教学中,教师应以自觉的情感教育意识,给学生做出榜样,充分挖掘专业中蕴涵的情感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全面细致的情感教育。让学生感受自然,感受多种风格的声乐作品,感受人际间感情,锻炼移情能力;让学生通过对情境、音乐、他人、自己的情感感受体验,提高认识能力,从识别粗糙到细腻,从分类不当到恰当,从判断错误到正确,从肤浅到深刻,使声乐学习包含丰富的情感认识背景。强化对学生情感人格素质的培养,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的声乐训练在无意识中渗透意识,在感性中交织着理性,在概念中积聚着情感,把学到的技术用到表现作品上来,演唱声乐作品时完成从“模仿”到“继承”再到“创新”的转变。

在舞台实践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教授学生以情感为尺度,与声音共同融合,开发学生的演唱潜能和综合的舞台情感体验,更完整地体现声乐艺术的价值。教育学生表演时既要有科学的发声技术追求,又要有丰富温馨的情感交流,需要始终注重渗透情感,与观众进行心灵对话,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通过这些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养成好的情感交流习惯和自然的情感体验,逐步提高歌唱审美意识,促使情感趣味更加高尚多样,把歌曲作品的表现层次推向更高,真正理解和诠释出作曲家的思想情感和作品的音乐特征,把自己的声音表现和作曲家的创作思维融为一体,通过“我”的演唱进入“忘我”的情感艺术境界。

[参考文献]

[1]范晓峰.声乐美学导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俞子正.声乐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王耀华.高师音乐教育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廖家骅.音乐审美教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

推荐访问:声乐 素质教育 人文 高师 教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