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实现五个转换 推进素质教育

实现五个转换 推进素质教育

时间:2022-03-20 10:00:54 浏览次数:

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的重大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但在目前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的广大农村地区,如何恰到好处地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重大转变,是每一个农村基层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最为严峻的问题。实施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培养一批高素质后备人才的客观要求。教师作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和体现者如何去完成他们所承载的艰巨责任,是每一位教师认真思索并不断实践的课题。

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必须实现由理性化、凝固化向实用化、动态化的转换

农村小学现行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基本上是一种理性化的模式,学校通过现行的课本由教师向学生传递凝固化了的学科知识,较少根据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农村生活、生产的实际需要而作必要的调整。如果学而不全,学无急用,就造成了学生学习情绪的低落并影响学生素质水平全面提高。因此,农村小学要适应现代化大农业生产的需要,就必须对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另外,还要注重与农村的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强化文化课的实用性。

二、教学必须实现由封闭型向开放型的转换

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应该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结合,个人智力与体力的统一发展以及人的思想品德、志趣和意想的协调发展。但是,农村小学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由于单纯地强调了知识的传授,以致脱离了生活、生产的实际,使学生的发展囿于书本、课堂,而缺少农村社会生活为舞台的良好发展空间。据调查,农村小学生的文化知识目前普遍掌握得较好,但操作能力、创造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却远远不够,说明学生所学的知识还没有得到内化。笔者认为,要改变这种状态,就必须实现课堂教学的开放,做到教学与生产相结合,训练学生操作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农村小学生充分、主动地发展。

三、教师必须实现由“一员”到“多员”的转换

目前,农村小学教师除了传授学科知识外,大多别无所能,这显然不能适应未来大农业生产要求培养现代化新型农民的需要。笔者认为,小学教师既是传授文化知识的好教员,又是农民教育的辅导员和科技推广的信息员,这种三员式教师虽然只是在实践中探索的初步模式,但毕竟对农村小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高一层的要求。

四、实验基地、教学设施必须首先由落后不齐向系统配套的方向转换

农村小学的实验基地是培养学生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课堂。要学生懂得果树栽培技术,就必须要有果园实验基地;要学生学会养殖技术,就必须有养殖基地;要学生了解农作物管理技术,就必须有农业实验基地等等。没有配套的实验基地,要培养“受四小”儿童,只能是一纸空谈。

五、评价标准必须实现由“唯分数论”向全面素质评价的方向转变

教育评价,是对师生教学活动的绩效和学校的教育质量给予价值上的判断。科学的评价体系、评价标准,对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起着制约、保证和促进作用。因此,要在农村小学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就必须彻底改变以“唯分数论”为特征的应试教育评价模式,代之以旨在对农村小学生素质水平进行全面稳定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事实上,升学考试是对学校教学工作教育的一种间接衡定,如果能改变“一卷定终身的”做法,在教育评价中科学地融入对学生的人格素养、个性品质等素质的评价,并作为升学不可缺少的条件,那么就能够极大地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深化,否则势必会产生负效益,以致成为教育改革的障碍。

还应指出的是,素质教育目标一方面是素质发展目标在学校教育中的具体化,对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有普遍的导向规范作用。另一方面,根据学校教育的特点,素质教育目标的最终落实还得依靠各学科教学活动和其他一些具体活动。

推荐访问:素质教育 转换 推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