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师德建设视域下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信仰与教育

师德建设视域下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信仰与教育

时间:2022-05-22 15:10:04 浏览次数:

摘要:本文从职业道德建设的视域下提出,坚定职业信仰是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分层次地明确了职业信仰教育的内容,即强化职责与使命是高校青年教师职业信仰教育的基础;把职业当成事业是高校青年教师职业信仰教育的深化。

关键词:师德 职业信仰 高校青年教师

高校青年教师群体成为近几年师德建设研究的关注对象,从现有的研究成果看,对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及解决问题的特殊性研究都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笔者在长期对青年教师群体师德问题存在的原因及师德建设途径的思考中提出,坚定职业信仰是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从单纯的职业道德建设视域下分层次地明确了职业信仰教育的内容。

一、坚定职业信仰是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因素

随着高校近几年的扩招,青年教师在高校教师中所占的比重急遽上升,高校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新生力量,是高校的希望和未来,更是未来教育事业的中流砥柱。一方面,青年教师的群体学历层次比较高,知识结构比较新,加上青年人本身所具有的特性,给高校教师队伍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另一方面,他们相对缺乏艰苦生活的考验和实际工作的磨炼,担负教书育人的历史重任,但任重而道远,尤其是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基于此,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问题成为当前师德研究的热点。综观当前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问题研究,我们会发现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在理论探讨层面上,文章题目虽然为高校青年教师的研究,但内容大多还停留在对师德共性问题的泛泛而谈上,对“高校”“青年”教师的特殊性缺乏深入分析。二是在解决问题的层面上,过多地依赖思想政治教育和学校管理层面,而忽视了师德作为道德问题尤其是职业道德问题的特殊性。以上问题反映出,当前的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问题研究理论上有待于深化和细化。基于研究对象的特殊性、解决问题的特殊性,笔者认为,坚定职业信仰是提升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的重要因素。

从伦理学的基本理论来看,道德的终极价值系统在于信仰是伦理学的一个基本命题。古代中国天理对人伦的持久佐证,现代中国共产主义信仰对道德人格的巨大动力作用,都证明特定的信仰系统可以支撑特定的道德体系。教师道德体系的建立离不开对这一职业的理解与认识,而对职业终极价值的把握就必然上升到职业信仰的层面。信仰系统的存在可以使职业变得神圣起来,职业信仰可以提升现实人格的境界和心理感受。青年教师把教师职业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的时候,就会有一系列动机及其行为,而且会有这一动机所产生的道德方面的是非评价与人格特征,这就是信仰给予青年人的力量。试问缺乏职业信仰的教师,怎么能忠诚于教育事业?怎么可能有高尚的师德呢?伦理学的这一基本命题为解决提升高校青年教师师德问题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支撑。

从高校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来看,教育是“育人”而非“制器”,从教育的现实来看,教师主要是靠传递知识系统来引导学生发展。但“有学问”不等于成“人”,教师依靠什么引导学生成“人”呢?教师的职业信仰使教师突破知识的传递进入人生的价值与意义世界,促使教师自我成“人”,进而引导学生成“人”。教育是需要信仰的事业。高校教师因为大学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职业信仰的有无显得尤为重要。高校教师是学生告别学校生涯走向社会的最后驿站的引领者。这就决定了高校教师必须肩负起教书育人的使命,使学生成长成才。教师要确实地担当起教人成人的教育责任,活出自己的生命价值,必须使自身的职业精神内化为思想境界,使之进入到信念、信仰的高度。只有这样,才能迸发出钟情教师职业、献身神圣事业的不竭动力,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只有这样,高尚的师德才能自觉内化为一种优秀的品质和习惯,并指导实际行动。

从高校青年教师的特殊性来看,一方面,教师这个职业在时下是清贫和寂寞的,教师的职业先天性地决定了它只会是远离功利的“冷门”,对一些博士、硕士来说,算不上风光诱人的职业,也正因为如此,很多人不太愿意选择这一职业。一些人即便选择了这个职业也不太安业、勤业,更不用说敬业、乐业了。另一方面,作为高校的青年教师群体,绝大多数受的是非师范教育,本身对职业的理解很容易产生偏差,承诺终身执教的比例不容乐观。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校青年教师群体的职业信仰现状令人堪忧。职业信仰对师德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青年教师群体的师德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大工程,而以职业信仰为切入点,无疑是找到了一条捷径。高校青年教师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教师职业,就会生成崇高的使命感、成就感和幸福感,并从中找到人生的理想,升华道德境界与生命价值。所以说坚定职业信仰是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因素。

二、强化职责与使命是高校青年教师职业信仰教育的基础

在大多数人眼中,职业已成为“饭碗”的代名词,面对职业压力与困境,很多人经年累月地沉浸在无奈与压抑中。我们不禁要问:怎么才能做到工作并快乐着呢?这就涉及对自身职业职责的认识和职业意义的理解了。坚守职责与使命既是社会法则、道德法则,也是心灵法则。教师作为一个职业人,强化该职业职责与使命的认识与理解是职业信仰教育的基础。

通过教学传承知识、培养人才,是大学在其产生之初就具有的最基本的职能,教学、育人是大学教师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责。这是青年教师理解自身职责必须要深刻领会的内容。青年教师要强化职责意识,具有使命感,就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献身事业。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人梯、春蚕,意在表达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所以,青年教师从执教之日起,就应充分认识到,这是太阳底下最伟大的事业。无论何时,都应该理直气壮地说,投身教育事业终生无悔。

(2)搞好教学。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用之才,就必须搞好教学工作。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俗话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丰富的知识储备是搞好教学的前提,高超的教学艺术则是搞好教学的重要手段。只有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3)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只有热爱学生,才能使教师倾情投入、执著工作,不计私利地把培养人才放在首位,切实做到以崇高的品德塑造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培养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培育学生、以满腔的热情关心学生。

(4)正确对待科研工作。教师尤其是大学教师,教书育人、培养人才是我们的天职,科学研究、追求真理是我们的重要任务。大学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也承担着科研的任务,这点与小学教师、中学教师有很大的不同。当前大部分青年教师对科研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教书育人,这也是当前对青年教师产生消极评价的一个突出方面。当前在青年教师中普遍存在一种倾向性认识,科研成果的多少、优劣是决定职级、待遇的硬指标,教学工作则是软指标。这样,许多青年教师有意无意之间就轻视了教学工作。出于功利的需要,过分强调科研在自己职责中的分量,甚至忽视教书育人,忙碌于“妙笔著文章”,而不再“铁肩担道义”。要改变这种状况,最根本的还是要不断培养教师职业责任感,学校应通过思想教育和多种监督检查措施,进一步明确大学教师首先是教师,其次才是学者。在科研方面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学术道德的失落,学术责任感的淡化,不良学术行为的出现。青年学者应该保持学术良知,尊崇学术道德,强化学术责任,力求做到道德文章皆佳。

三、把职业当成事业是高校青年教师职业信仰教育的深化

把职业当成事业干,实现职业与事业的统一,这是职业生涯的最高境界。选择教育的年轻人如果能够把它作为一项事业来追求,教育者的舞台就会变宽广,三尺讲台同样可以演绎精彩人生。在对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信仰教育中,必须强调把职业当成事业这一认识,这是高校青年教师职业信仰教育的深化。

把职业当成事业就要钟情教育事业。事实上,中国社会历来有着浓厚的尊师重教的传统,将孔子奉为圣人,是很早就有的事情,以前人们供奉的主要牌位就是“天地国亲师”,可见,教师这个职业已经被人们从信仰层面放到了和祖先、神灵同等重要的位置。这样的工作是值得我们终身奉献的事业。国学大师钱穆讲:“职业往往是社会要求于我和我要求于社会的,而事业则是我在此职业上善尽责任外,又能自我贡献于社会的。只知道职业,其实是人生的痛苦。必待有事业,才是人生的快乐。”职业生涯的最高境界就是职业与事业的统一、职业向事业的升华。当前教育工作和教师职业面临信仰危机和道德危机的境地,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整个中国教育事业都有可能遭受重大损害。青年教师作为教师群体的新生力量,解决上述问题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从干事业的角度理解自己的职业,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是人们心目中最神圣的人。这就决定了教师不同于其他任何职业的特殊性。高校青年教师应该认识到教师职业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责任重大,大有可为。新的世纪,青年教师要按照时代的要求,切实做到政治坚定,思想过硬,知识渊博,品德高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

把职业当成事业就要深化职业精神。职业是每个人安身立命、养家立业的基础和保证,职业关乎生存,但绝不仅仅满足生存。职业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物质报偿,更要有内心的满足感和生命的充实感,这就需要深刻理解职业精神。职业作为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必然承载着一种道德、一种精神。职业精神所表达出来的是一种对待工作对待社会的态度。这种态度蕴藏着使命感、责任感、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等核心元素。高校教师首先是一个职业群体,在职业生涯中,必须有正确的职业精神的引领。教师职业承载着教书育人、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这一特殊的使命,这就决定了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精神,热爱尊重学生是教师职业精神永恒的主题,同时,教师职业是一种无私付出的职业,奉献是教师职业精神的内核。高校青年教师在工作中有高尚的职业精神作支撑,就必然生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有效履行教师的职责与使命。

把职业当成事业就要通过敬业来成就大业。所谓敬业,就是指一个人以一种尊敬、虔诚的心灵对待自己的职业,甚至对职业有一种敬畏的态度。如果将敬畏心态上升到视职业为天职的高度,那就离成就事业只是一步之遥了。在追求事业的过程中,敬业是支撑、是动力。敬业的人具有使命感,能够执著投入,永不懈怠,最终成就一番伟业。对于敬业,孔子称之为“执事敬”,朱熹解释为“专心致志,以事其业”。即使有了这种认识,对于职业的热爱,有时也会受到兴趣、待遇、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这就涉及到觉悟的问题,也就是说,要认识所从事工作的意义和责任所在,自觉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干事业上,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对于高校青年教师来说,就要充分认识到教育事业的光荣与神圣,充分看到自己肩负的重要职责,努力做到钟情教育事业、矢志不渝,进而全身心地投身本职岗位,为教育事业作出贡献。敬业必须落实在勤业上。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在我国传统的道德修养中,勤勉守职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被人们广泛推崇。古人讲:“忧勤者,建业之本也。”勤的本质就是尽己之力,对所担负的工作勤勤恳恳,不怠不惰。高等教育对教师的教学技能和知识储备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必然面临教学经验不足、知识积累相对薄弱、科研能力和水平有限等因素的影响,这样“勤”就显得尤为重要。不言败,不放弃,有坐冷板凳的心理准备,十年必定磨一剑,只要我们不断进取,教育事业必将为我们实现和升华自己的人生价值提供广阔的空间。

高校青年教师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职业信仰在中的特殊地位。青年教师应该把职业升华为事业,将信念转化为信仰,以坚定的职业信仰引领一思一念,对待一职一责,规范一言一行,不断完善道德修养,提升形象素质,实现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正平.中国传统道德论探微[M].上海三联出版社,2004.

2.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上海三联出版社,1991.

推荐访问:视域 青年教师 信仰 高校 师德建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