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基于复杂网络视角下的产业网络理论的提出与建构

基于复杂网络视角下的产业网络理论的提出与建构

时间:2022-04-07 11:18:06 浏览次数:

〔摘要〕文章综合运用经济学与复杂系统理论,尤其是复杂网络理论,通过对产业系统的分析提出产业网络的概念,建立以企业为结点,以企业间的合作或竞争关系为边的产业网络模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产业网络集聚特性、动态特性和层级特性,并以此定性地推导出产业网络的拓扑结构可能具有小世界特性和无标度特征。进而,分析了产业网络对企业成长、地区及国家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方面表现出的功能。最后还分析了产业网络的演化。初步建构起产业网络理论的框架,丰富和发展了产业经济理论,为探索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发展路径及防范系统性经济风险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产业网络;复杂网络;产业系统

〔中图分类号〕 C93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8-2689(2009)04-0031-07

随着全球经济分工的不断深化和扩展,企业和相关组织之间的网络化特征越来越明显,次货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就是极好的印证。这说明已有的经济学理论对次贷危机解释力的不足,恰好也说明其内容和方法上的局限性,亟须对经济系统结构和动态过程有一个新的、根本性的认识[1]。而这种新的认识需要在经济学中引入新的方法论(系统论)取代现有的方法论——还原论。

产业网络(industrial network)成为全球化背景下产业发展的重要形态,引起了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充分关注。在其他学科领域,很多性质看似完全不同的网络,如万维网、社会关系网、新陈代谢网等,其统计性质却有着惊人的相似。普适性规律的发现与复杂网络(complex network)研究之间互相促进,给众多学科带来了反思和启发。然而,产业系统作为一类典型的复杂系统,应用复杂网络思想和工具对其进行研究的相对很少。

经济学家已从不同角度对产业网络进行了定性的阐述,但由于没有运用复杂性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很难全面系统地反映作为复杂系统的产业系统的整体运行规律。另外,复杂科学的研究者则从实证的角度定量分析了较小区域内或较小子产业内产业网络的一些统计特征,力图给复杂网络理论在经济学中找到用武之地。但由于缺乏对产业网络的经济学机理的研究,使得其实证分析的结果对经济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参考意义不大。

本文主要应用复杂网络的理论和工具,通过重新审视产业网络现有的研究成果,构建复杂网络视角下产业网络研究新的理论框架,尝试性地将经济学与复杂科学的思想和方法有机结合,为更全面、系统地认识产业网络的结构和功能奠定基础,从而为经济学的研究提供新的思想和工具。

一、产业网络和复杂网络的研究综述

(一)产业网络的研究综述。在经济系统中,存在着大量不同的组织形态,Williamson(1975)提出了市场和科层(即企业)两种重要并且常见的组织形态。上世纪后半期,新技术的发明、应用和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劳动分工,企业间关联越来越紧密、也越来越复杂。从而,网络这种介于开放市场和单个企业之间的资源配置方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主要在组织理论、产业组织和市场营销三个领域的研究最为广泛[2]。在产业方面,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成长环境就是与之相关联的其他企业。基于企业是在由企业间关联形成的网络中运营的认识, H·kansson提出产业网络的概念。他把企业看成使用不同资源完成经营活动的主体(actor),这个主体与其他单元(不仅指企业)有关联,把企业、其他单元和所有的关联组成的整体称为产业网络[3],很快就成为了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前沿。

从2004年开始,国内学者陆续展开对产业网络的研究。盖翊中和隋广军从综合成本(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的角度讨论了产业网络的形成机理,由于产业网络既能实现高效率生产,又规避了高额的市场交易费用,从而综合成本的研究兼顾了产业网络的生产和交易两个属性[4]。在不同的阶段,产业网络的结构特征会有明显的差异,张丹宁和唐晓华对产业网络可能存在的具体形态给出了“嵌入式”、“浮游式”和“主导式”等八种系统的分类标准和特征刻画[5],对分析产业网络的动态演化奠定了基础。黄守坤等人提出了产业网络演化的模式,从主体-资源-活动三者之间的主导关系提出了几种不同导向型的演化模型,为企业战略和产业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6]。另外,李守伟等人基于企业的进入和退出机制,构建了产业网络的演化机制和模型。通过调整企业进入和退出速度,可以形成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具有特定拓扑结构特征的产业网络[7]。同时,还有学者研究了产业网络在运营效率方面与市场或单个企业的不同,如钱省三等人关注创新是如何在产业网络中扩散,进而影响企业的绩效和竞争力[8];我国近几年热络的产业集群研究中较多地运用了复杂网络理论,如蔡宁等人研究产业集群①在风险传播过程中具有的鲁棒性和脆弱性的双重特征[9]。

从上述研究可以看出,现阶段经济学中对产业网络这种组织形态的研究,主要是从定性的角度描述和论证其形成机理、运行特征、演化机制等。然而,产业网络中企业间的关联是大量的,也是错综复杂的,传统的研究方法很难从系统和全面地揭示产业网络的运行机制。也有少数学者尝试结合复杂系统理论对其进行探索,如罗一鸣和毛力平提出可以把产业网络看作一个复杂自适应系统,结合CAS模型对产业网络中的主体之间、子系统之间、主体和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建模[10]。李守伟和钱省三从复杂网络的角度提出了产业网络的三个层次的复杂性,并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网络进行了实证研究[11]。这些尝试虽然只是初步的借鉴了复杂系统研究的思想,但是足够吸引我们对复杂系统研究的思想、理论和工具进行关注。

(二)复杂网络的研究综述。18世纪中叶以来,两次科技革命带来科学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使得经济体内部和不同经济体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这样,以还原论为基础的“实体”科学不能胜任对现实世界的阐释,以研究实体间关联为主要特征的系统科学开始兴起[12],也标志着科学研究新的方法论——系统论的诞生。系统科学的发展经历了由“老三论”(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到“新三论”(耗散结构论、协同学和突变论)的发展。“新三论”中影响最为广泛的是普利高津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耗散结构理论,他把研究视角从老三论的封闭的静态的机械系统转向动态的开放的热力学系统,开始了对真正的复杂系统的研究。

上世纪80年代,霍兰(J. Holland)等人又把研究视角从“无生命”的复杂系统转向“有生命”的复杂系统,提出复杂系统中“活的”适应性主体的概念,认为主体的适应性行为是系统复杂性的关键,创生了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13],该理论在分析生态系统、社会系统和经济系统等复杂系统的某些整体特征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1998年和1999年,Watts和Barabási等人分别提出了小世界网络[14]和无标度网络[15],掀起了复杂网络的研究热潮,也开创了对复杂系统新的研究方向,为复杂科学添加了新的研究工具。“任何包含大量组成单元(或子系统)的复杂系统,当我们把构成单元抽象成结点,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抽象为边时,都可以当作复杂网络来研究”[16]。复杂网络对复杂系统的研究从静态的拓扑结构特征、网络演化模型和网络上的动力学特征三个方面展开[17]。

推荐访问:网络 建构 视角 提出 理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