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包公戏研究》读后感

《包公戏研究》读后感

时间:2022-05-22 12:15:02 浏览次数:

摘 要:历史上的包公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历史上的包公与评书、演义、戏曲中的包公有何差异,包公形象为何深入人心,包公题材为何长盛不衰,总共有多少种以包公为题材或涉及包公的戏曲、小说,包公戏与包公小说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陈涛博士的新著《包公戏研究》给予全方位的解读。

关键词:包公戏 ;包公形象; 清官

[中图分类号]: 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6-0-01

小时候听评书,非常喜爱单田芳说的《三侠五义》。到乡村露天临时剧场去听戏,最喜欢听的剧目中,有《铡美案》与《打龙袍》。长大后评书、戏曲听得少了,但还是经常看《包青天》、《少年包青天》等电视剧。欣赏这些评书、戏曲、电视剧的时候,有时会想到一些问题:历史上的包公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历史上的包公与评书、演义、戏曲中的包公有何差异,包公形象为何深入人心,包公题材为何长盛不衰,总共有多少种以包公为题材或涉及包公的戏曲、小说,包公戏与包公小说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等等。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翻很多本书。有没有一本书,能帮我们解答以上所有问题?最近,有幸阅读了陈涛博士的新著《包公戏研究》,读完后感觉,之前设想的那样一本书终于找到了。

《包公戏研究》的突出特点,是试图运用多种方法,从多个角度,对包公戏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研究。现代意义上的文学史研究之所以区别于传统的诗文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系统性与科学性。在这方面,王国维的《宋元戏曲考》早就为我们树立了不朽的榜样。在《宋元戏曲考》中,王国维从宋元戏曲发展的线索、元杂剧的渊源、时地、存亡、结构、文章等多个方面,对元杂剧进行了全方位的系统研究。读完《宋元戏曲考》后,关于元杂剧,我们得到的印象是多维的、立体的、全面的,而不是单一的、片面的、狭隘的。正是在科学性与系统性方面,陈涛的《包公戏研究》做了很大的努力。本书从中国历史上的清官文化切入,从历史上的包公其人谈起,依次对包公戏剧目、包公戏中的包公形象、包公戏的结构特点、包公戏的语言特点、包公戏与包公评书话本的关系、包公戏的文化意蕴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论述。显然,作者的目标,是对包公戏作全面的、系统的研究。作者使用的方法,不是所谓“焦点透视”,而是“散点透视”。利用“散点透视”的方法,作者试图对包公戏进行上下、左右、前后的“通观”,将包公戏内涵的整体性和全面性诠释出来。这是一种值得肯定的思路。

文学史研究的一个大忌,是把印象式的鉴赏、评论,混同于科学意义上的研究。清代的读书人喜欢读《红楼梦》,很多人读完后便写一些读后感,对《红楼梦》中的人物妄加品评,甲说林黛玉最可爱,乙说薛宝钗最可爱,丙说史湘云才是第一流人物,聚讼纷纭,争论不休。这样一些感想评论,只能算是印象式的鉴赏,谈不上研究。鉴赏是主观的、褊狭的,基于一己之好恶。而研究是客观的、中立的,基于严肃之分析比较。鉴赏的结果见仁见智,难分高下,而研究的结果却可以用客观的标准进行评判。读完某一部作品后,便率尔操觚,大放厥词,是鉴赏、评论。针对不同的作品进行分析比较,发现其联系与区别,这才是研究。《包公戏研究》的一个成功之处,是彻底超越了鉴赏、评论,真正进入到了研究层次。本书的主体部分,是对历代包公戏中包公形象的研究。作者运用文化学、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在时代文化变迁和地域文化变迁的文化语境中,深入考察包公形象演变的具体状貌,总结其演变规律,分析其文化背景,得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看法。这些看法,是作者在综合比较、深思熟虑之后得出的严谨结论,而不是即兴的鉴赏与评论。比如,作者指出,在元代杂剧中,包公形象是生动活泼、风趣幽默、诙谐多变的,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体现了下层的民间趣味。而明传奇中的包公形象,除了渗透着人民群众的思想情感外,也渗透着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如浓厚的忠君卫道思想,这与明代戏曲作家社会地位的上升有关系。清代包公戏中,包公逐渐成为忠臣贤相的代表,包公审理的案件,范围扩大至宫廷,涉及皇帝及其宫妃,包公一身维系着整个朝廷的安危,这种变化与明朝末年以来宫廷斗争的日趋复杂与激烈密切相关。另外,清代包公戏中,包公对犯人频频使用酷刑,意欲使其无法忍受,不得不认罪招供,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代的司法状况。时代差异之外,作者还注意到包公形象的地域差异,比如北方包公戏多选用包公与豪强对抗的题材,南方包公戏则以讲述民间纷争为主,北方包公戏中包公角色重要性高,南方包公戏则主要以铺陈情节为主,等等。凡此种种,皆鞭辟入里,发人深省。

在本书的研究中,作者力图贯彻的一个原则是,本着客观、忠实的态度,将包公戏的丰富性与复杂性尽量展示出来,而不是相反,把原本丰富、复杂的现象简单化、教条化。比如,在论述包公形象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时,作者指出:一方面,包公形象是下层民众逆来顺受奴性思想的反映——既然对自己的力量缺乏自信,奴化驯服思想难以摆脱,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于是只好把希望和理想寄托在清官廉吏身上,寄托在圣君贤相身上,盼望他们带来和平安宁;另一方面,包公形象又凝聚着普通民众对于司法公正的向往与理解,它告诉我们,要建构一个司法公正的社会,需要克服那些困难,所有的包公戏都告诉我们,一个清官,要维护司法的公正,他要克服的阻力不仅仅是权力、特权、金钱,而且还包括人人都有的亲情,清官难做,但非如此就无从彰显清官的道德价值。作者还指出,像包公这样的清官形象,一方面凝聚了封建时代下层民众的情感、想象、愿望,另一方面也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的理想期待。包公始终不渝与之斗争的皇亲国戚、权豪势要,其享有的优厚的封建特权,本来是封建制度所容许的,但是无限扩大自己的特权,任意剥夺他人的财产甚至生命,又超出了封建制度本身所容许的范围,危及到封建社会的正常秩序,为封建社会正统的道德观念所不容,因此像包公这样的清官同腐朽透顶的不法之徒的斗争,实际上是维护封建秩序与破坏封建秩序的斗争,这就是包公以至于所有清官的历史作用的实质,也是包公以至于整个清官群体之所以既受到人民的热情赞扬,又受到封建统治阶级推崇的根本原因。因此,像包公这样一个清官形象,实际是上层统治者和下层民众合力塑造的一个人物,它既不简单是下层民众的麻醉剂,也不简单是上层统治者的安全阀。诸如此类的观点,都非常辩证、全面,富有启发性。

推荐访问:包公 读后感 研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