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高职院校《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的思考及对策

高职院校《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的思考及对策

时间:2022-05-25 09:30:06 浏览次数:

【摘 要】根据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开设的《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普遍存在的设施不完善、理论与实践脱节和教材建设落后等实际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提出了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编写高职教育的特色教材、改革考试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着手,全面系统地实现教学改革、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的课程建设。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高职院校;课程教学

1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在职业院校建筑类专业中的地位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是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等土建类专业一门重要专业课,是研究建筑工程施工中各主要工种的施工技术、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案的一门学科。着重学习新技术和现代科学成果新手段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结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以及现行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强调既要保证工程质量,又要保证生产安全。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建筑工程施工中出现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结构的应用及发展,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中出现的各种施工技术问题的能力。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内容涉及测量学、建筑材料与检测、构造与识图、建筑力学、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等课程,而且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因此,要求教师不仅具有综合的理论知识,而且在教学过程中选用切合实际的方法和手段,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

2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设施不够完善

由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动手能力较强的实用型人才,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大实验、实训的比例,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必须拥有较大数量的实训设施、设备。而好多院校往往在这一块上是不容乐观的,当然,校外的实训基地需要学校不断地开拓,以满足学生完成实训的需要,但这做起来也是很难的。多年来,学生在校外的实习中,好多实习单位考虑到学生人多以及安全等问题,无法提供实习条件,这一点很让职业院校无奈。

2.2 理论与实践脱节

由于《建筑施工技术》这门课程的内容比较多,也比较复杂,如果只是靠单纯的理论课的教学想让同学们去理解和记忆是非常困难的,同学们大多会觉得很抽象、很枯燥。在做课程实训时,很少有同学能够根据自己对工程实际的理解编写出合格的施工方案和进度计划。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理论课程学习的课时偏少,学校的实训基地条件有限,学校的资源做不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校外实训基地也无法实现大量学生的实践教学;二,任课教师理论知识较强,而实践经验不足,有的教师甚至就没有去过施工企业,从事过工程施工现场的实际工作。

2.3 教材建设落后

目前的《建筑施工技术》方面的教材缺乏创新,大多数的教材都是介绍传统的建筑施工工艺,而没有体现出与高职高专相对应的特色教材,而且一些比较成熟和现代建筑中使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和新工艺都很少在教材中体现,反而都是一些枯燥成熟的理论知识,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教材中也没有实际的应用案例,导致学生所学与实际工程相脱节,而且学生不能深入的理解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3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措施及方案

3.1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是课堂授课的核心,因而,在建筑施工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在授课之初,教师应重视课程介绍,明确课程的目标、要求、能力的培养及本课对学生以后工作起到怎样的重要作用。如果在第一堂课就让学生明白本课程对他们毕业后工作的作用,而且与目前国家注册建造师、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等职业资格考试密切相关,那么他们一定会给予较多的重视,且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实际教学中,要想在有限的学时内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应针对学生特点,结合教学要求,选择主要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同时还要不断收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方面的相关资料,了解新工艺、新技术及最新的相关政策法规,以便能及时的调整讲授内容,补充最新成果,使学生掌握的知识与工程施工技术发展实际保持同步,尽可能的克服教材内容不完善、信息滞后的缺陷。

3.2 建设校内建筑施工实训中心

校内建筑施工实训中心应设钢筋工加工施工实训区、模板设计安装实训区、脚手架安装实训区、砌体施工实训区、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工程实训区。通过这些系列施工实训,使学生掌握钢筋工、砌筑工、土石工、架子工、模板工等有关工种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施工质量控制、检测、管理等技能。

3.3 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为了使学生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有全面的认识和学习,就必须让他们到施工现场进行实训学习。这样,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将理论与实践知识相结合。因此,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显的尤为重要。高职院校应积极与一些房地产开发公司、建筑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公司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学校为公司培训员工,公司安排学生和教师到现场实习,参加顶岗锻炼。

3.4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的建设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切实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条件。高职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和较强的职业技能,同时也要具备工程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通过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等方式,让教师走出去,深入建筑施工企业挂职实践,使教师获取企业先进的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和新理念,并鼓励教师作为企业人员参加国家职业资格考试,获取建造师、造价师、监理师等执业资格证书。同时从相关企事业单位选聘具有丰富工程施工经验的专家、工程师或技师担任兼职教师,既弥补了“双师”师资的不足,又加强了学校与企业、社会的联系,还为学生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5 编写符合高职教育的实用教材、改革考试内容和形式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完成教学的基本工具,是人才培养工作的一项基础性措施。教材建设的好坏不仅反映一所学校教学与科研的水平,也直接体现专业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因而积极组织校内外从事《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讲授的教师和施工企业中在施工现场多年的工程师、技术员编写具有地区特点、符合现代施工技术方法和技术手段的实用教材。

高职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考试内容应加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部分,考查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回答同题,提高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及对知识的掌握能力。除了传统的闭卷考试形式以外,还可以采用开卷、讨论、答辩、撰写论文及现场测试等形式,从多个角度考查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结束语

高职院校的《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必须加强实践教学,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构建一个相对独立的,与理论教学体系彼此渗透、互相融合、相互支撑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要立足于职业教育的自身特点,以就业为导向,强化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和完善可持续措施,才能实现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为社会输送有较强的职业能力和科学文化素养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魏道江.双证通融模式下建筑施工技术教学的思考[J].四川水泥,2014(11).

[2]宋世波.《建筑施工技术》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新西部(理论版),2014(22).

[3]彭德红.基于工学结合模块的“建筑施工技术”教学改革研究[J].大学教育, 2014(16).

[4]田江永.《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3).

[责任编辑:杨玉洁]

推荐访问:施工技术 对策 课程教学 思考 高职院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