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眩晕病例60例临床分析

眩晕病例60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05-21 13:55:03 浏览次数:

【摘要】 目的 总结60例眩晕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治及愈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于我科就诊的60例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0例患者中,52例治愈,8例有效,有效率100%。结论 眩晕病因复杂,易误诊。应及早做MRI等有关检查,及时治疗。

【关键词】眩晕;诊断

以眩晕为首发症状的患者在门诊中较常见,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来共接诊眩晕患者60例,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患者中男23例,女37例,年龄30~75(平均40.3岁)。有颈椎病史10例,高血压病史10例,冠心病史10例,糖尿病史8例,高脂血症5例,其余既往体健。初发者10例,其余为2次及以上发作。所有患者均为急性发病。

1.2 临床表现 ①症状:除眩晕症状外,合并恶心、头晕30例;合并恶心、头痛、头晕及行走不稳着16例;合并恶心、头晕、头痛者10例;合并恶心、耳鸣、,听力下降者6例;合并短暂意识障碍者2例;②神经系统体征:共济失调5例,锥体束征2例。

1.3 检查 所有患者均行头部MRI检查、监测血压、心电图,由五官科对部分患者进行前庭功能检查、听力测定、体位实验、Dix-Hallpike试验等专科检查。

1.4 方法 有10例明确诊断为小脑梗死,收治病房酌情给予降纤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适当控制血压,降颅压控制脑水肿,营养脑细胞及支持对症治疗;6例确诊为美尼尔氏综合征,收治五官科后给予镇静、扩张血管、利尿等治疗;8例因血压突然增高引起,给予适当降压及对症处理;28例考虑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引起,给予扩张血管及支持对症处理;8例考虑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姿势性或位置性眩晕),给予镇静、支持对症处理。

1.5 疗效判断标准 ①治愈:眩晕消失,生活自理,独力行走;②有效:眩晕缓解,生活自理,独力行走;③无效:眩晕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2 结果

经极积治疗后,并随访1个月,结果60例患者中,治愈52例,8例有效,无效0例。

3 讨论

3.1 眩晕与头晕的鉴别 眩晕是因机体空间定向和平衡功能失调所产生的自我感觉,是一种运动性错觉或运动幻觉。患者感到外界环境或自身在旋转移动或摇晃,是由前庭神经系统病变所引起。它是一种主观感觉障碍,通常无意识障碍。“真性眩晕”有明显的自身或他物旋转感或倾倒感,呈阵发性,伴有眼震、平衡失调(指物偏斜、站立不稳或倾倒)和植物神经症状(面色苍白、恶心、出汗、血压脉搏改变等);“假性眩晕”(昏晕)为自身或外物的晃动不稳感,常较持续,但也可为阵发性,伴发症状较轻或不显,外物纷杂时症状加重。与头晕不同一般来说头晕并无外界环境或自身旋转的运动觉,即患者主诉的头重脚轻、头脑不清楚等。“动”的感觉是其和“头昏”的鉴别标志。

3.2 眩晕的病因 眩晕的病因复杂,可分为①脑血管性眩晕:突然发生剧烈旋转性眩晕,可伴有恶心呕吐,10~20 d后逐渐减轻,多伴有耳鸣、耳聋,而神志清晰;②脑肿瘤性眩晕:早期常出现轻度眩晕,可呈摇摆感、不稳感,而旋转性眩晕少见,常有单侧耳鸣、耳聋等症状,随着病变发展可出现邻近脑神经受损的体征,如病侧面部麻木及感觉减退、周围性面瘫等;③颈源性眩晕:表现为多种形式的眩晕,伴头昏、晃动、站立不稳、沉浮感等多种感觉。眩晕反复发作,其发生与头部突然转动有明显关系,即多在颈部运动时发生,有时呈现坐起或躺卧时的变位性眩晕。一般发作时间短暂,数秒至数分钟不等,亦有持续时间较长者。晨起时可发生颈项或后枕部疼痛。部分患者可出现颈神经根压迫症状,即手臂发麻、无力,持物不自主坠落。半数以上可伴有耳鸣,62%~84%患者有头痛,多局限在顶枕部,常呈发作性跳痛;④眼源性眩晕:非运动错觉性眩晕,主要表现为不稳感,用眼过度时加重,闭眼休息后减轻。眩晕持续时间较短,睁眼看外界运动的物体时加重,闭眼后缓解或消失。常伴有视力模糊、视力减退或复视。视力、眼底、眼肌功能检查常有异常,神经系统无异常表现;⑤心血管性眩晕:高血压病引起的眩晕通过血压测定可以明确诊断。颈动脉窦综合征可以导致发作性眩晕或晕厥。发病诱因大多是突然引起颈动脉受压的因素,如急剧转颈、低头、衣领过紧等;⑥内分泌性眩晕:低血糖性眩晕常在饥饿或进食前发作,持续10 min~1 h,进食后症状缓解或消失,常伴有疲劳感,发作时检查血糖可发现有低血糖存在。甲状腺功能紊乱也可以导致眩晕,临床以平衡障碍为主,对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检查可以确诊;⑦血液病导致的眩晕:白血病、恶性贫血、血液高凝疾病等均可引起眩晕,通过血液系统检查可以确诊;⑧神经官能性眩晕:患者症状表现为多样性,头晕多系假性眩晕,常伴有头痛、头胀、沉重感,或有失眠、心悸、耳鸣、焦虑、多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多种神经官能症表现,无外物旋转或自身旋转、晃动感。对于45岁以上的妇女,还应注意与更年期综合征鉴别;⑨中毒性眩晕:常见耳毒性药物有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异烟肼、奎宁、水杨酸类药、有机磷、汞、铝、酒精、烟草等中毒。主要损害内耳听神经末梢,前庭器官中毒引起眩晕,如耳蜗神经亦受损则发生双侧感音性耳鸣。所以对患者应详细询问病史,并及时做有关辅助检查,尽可能区分发病原因,才能给更好的诊治。

3.3 老年性眩晕 老年人突发的眩晕首先应考虑脑血管疾病,因为脑梗死和脑出血早期会有不同程度的眩晕症状。脑组织对血氧变化十分敏感,长期的供血不足和缺氧很容易引起脑功能障碍,发生眩晕症状。颈椎病引起的颈性眩晕好发年龄在40~66岁,约90%的老年性眩晕症是由于椎-基底动脉的供血不足,是老年人眩晕最多见原因。高血压、动脉硬化或动脉粥样斑形成导致小脑后下动脉、迷路动脉供血不足易而出现眩晕。所以对老年眩晕患者,尤其合并有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及以前有血脑血管病者,不能根据经验主观判断为椎-基底动脉的供血不足。而要及时做头部MRI,以免漏诊小脑及脑干的病变而耽误最佳治疗时机。本组患者中有10例小脑梗死患者因早诊断早治疗,其取得了良好的治愈效果。

3.4 眩晕患者辅助检查 ①全身检查:着重检查可引起眩晕的眼部、颈部、循环系统及神经系统;②耳鼻喉检查:着重中耳、内耳有无炎性疾病;③听力学检查:音叉实验、纯音侧听、语言测听、声导抗测试、耳蜗点图及听性脑干反应(ABR)(4)前庭功能检查:自发性眼震,步态试验、位置实验。眼震电图(双温试验)及旋转试验可了解前庭功能损失的量及性质。老年人眼球震颤慢相速率、频率之振幅及眼振值均逐渐减弱。冷刺激反应较小,热刺激反应上述各项参数减弱较明显;⑤影像学检查:耳部X线拍片,耳部与颈椎体层摄影,颞骨薄层或头颅(CT扫描、头颅或颈椎磁共振,经颅彩色多普勒),以了解内听道、颅内及颈椎情况;⑥实验室检查:脑电图,心电图、放射性核素检查,血液流变学、血液生化及变态反应检查,了解脑、心、肝、肾功能及免疫功能。需要说明的是,当考虑患者为小脑或脑干的病变时,一定要做头部MRI。因为常规CT因后颅窝骨伪影多而显示病变不满意,尤其小脑下部病变,由于扫描定位的关系,更易漏诊。MRI为多参数多方位成像,很好的显示后颅窝的解剖结构,全面的显示病变的范围,形态和信号变化,且能分别梗死的时间,有利于临床治疗,其价值明显优于CT[1]。

综上所述,眩晕可以是多个系统病变或多种疾病的共同表现,所以对眩晕患者应详细询问病史,明确眩晕的性质。有了初步的病因判断后,再进行相应的体检和实验室检查。体检重点为前庭功能、听力、神经系统检查和心血管系统检查,避免误诊及漏诊。最后针对病因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使患者尽快痊愈。

参考文献

[1] 陈颖,祝爱峰,孙惠珍.低场MRI在放射性脑病诊断中的应用.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6,20(3):192-193.

推荐访问:眩晕 病例 临床 分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