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手法调整治疗交感型颈椎病

手法调整治疗交感型颈椎病

时间:2022-05-21 14:00:05 浏览次数:

摘要 目的:探讨并分析手法调整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作用、机制,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参考。方法:将临床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推拿以手法调整为主),共41例,对照组(推拿以手法松解为主),共37例。结果:治疗组。治愈17例,有效21例,无效3例,有效率92.7%.对照组,治愈11例,有效17例,无效9例,有效率75.7%.经统计学X2验,治疗组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手法调整治疗交感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为摆脱更多患者的痛苦带来了福音。

关键词 颈椎病,交感型 手法调整 推拿治疗 牵引治疗 中药热敷治疗

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发现交感型颈椎病患者相当多见,因为患者症状多,体征少,其中相当一部分患者自以为是神经内科(头痛、头晕、恶心、记忆力下降)、五官科(视听障碍)、心血管科(心慌、胸闷、血压改变、多汗、无汗)等疾患,经反复治疗不见好转而转来我科治疗,经综合保守治疗后多能获得满意效果。而且在临床治疗中同时发现精细化保守治疗具有更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治疗组和对照组共78例。其中治疗组(4l例):男14例,女27例;住院时年龄21-80岁,平均年龄47.53岁,住院天数7-25天,平均天数12.05天;对照组(37例):男9例,女28例;住院时年龄25-82岁,平均年龄53.03岁,住院天数7-36天,平均天数14.54天。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推拿以手法调整为主,对照组推拿以手法松解为主,所有病例均配合颈椎牵引、中药热敷、电脑中频治疗。

1.3 结果全部病例随访1年以上。并根据随访结果自定义疗效标准:交感神经症状、体征消失,为治愈,治疗组为17例,对照组为11例;交感神经症状部分消失、体征部分改善,为好转,治疗组为21例,对照组为17例;交感神经症状、体征无改变,为无效,治疗组为3例,对照组为9例。有效率经统计学X2检验(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对比较具有明显差异。

2 讨论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发现优化治疗方法,能够提高交感型颈椎病临床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的满意度。随机在住院患者中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进行医学统计学统计,证实精细化保守治疗具有更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于泽生、李淳德等报道均认为颈椎不稳与交感型颈椎病密切相关,纠正颈椎不稳的主要手段为在不稳阶段施以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因而达到重建颈椎的稳定性,最终减轻或消除颈椎不稳而产生的症状,多获得较理想的临床疗效。熊焱昊认为交感型颈椎病中椎体半失稳和颈椎旋转是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在我科神经根型、脊髓型颈椎病或颈椎良性肿瘤的手术患者中,在术后有一部分出现交感型颈椎病的症状,作者考虑与以下五点有关:①术中刺激了分布在颈项肌的交感神经;②神经因受到外来刺激而激惹分布于此的交感神经:③术后颈项肌的疤痕、粘连刺激交感神经;④术后颈项肌因不能完全“回归”解剖结构位置,导致颈项生物力学的失衡而刺激交感神经;⑤长期劳损而导致的颈椎病,因人体的“自我保护适应机制”而产生病灶处骨质增生、肌痉挛相对的“病理性平衡”,而一旦手术后这种“病理性平衡”将被破坏,继而产生新的不平衡,激惹交感神经。周秉文认为交感神经广泛分布,传导途径多样,因而任何直接刺激或反射都有可能诱发广泛而复杂的征象,如头昏、眼花、视听障碍及心血管变化。故作者认为交感型颈椎病与患者的颈椎不稳及椎体侧弯、弧度,旋转导致的颈项肌的痉挛有直接的相关性。因此在临床上,交感型颈椎病,特别是住院治疗患者,为了避免术后并发症的产生,缩短治疗周期提高临床疗效,多采用综合保守治疗。

推拿手法调整具有松解肌肉,纠正椎体不稳、侧弯、弧度、旋转改变,调整关节紊乱,从而重建脊柱稳定性的作用。中药热敷的目的是温经活血、疏筋通络、理气止痛,电脑中频具有通络止痛的作用,它们通过放松痉挛的颈项肌,提高颈椎的外源性稳定,为颈椎不稳复位创造了前提条件:牵引及推拿均具有理筋整复的作用。坐位牵引治疗主要纠正颈椎额状面角度的侧弯;如果采用平卧位牵引,通过项部垫枕可纠正矢状面的弧度改变,但在临床中发现部分患者出现症状加重的情况,作者考虑为牵引乃静止性用力,如果同时纠正二维平面的侧弯和弧度改变,则只能纠正某—点的位置改变。因颈椎结构由多关节、多节段组成,这种力点的位置通过静止性牵引也很难掌握或控制,也无法纠正横断面的旋转;况且交感型颈椎病往往存在多节段的不稳,即使在某一点位置改变得到纠正,而其它不稳节段多因牵引力的作用加重症状之故。推拿手法可改变这种状况,推拿手法分揪松解和手法调整两类,手法松解的作用主要是疏筋通络、活血祛瘀,推拿手法松解有利于颈项肌痉挛的恢复,为颈椎不稳的纠正、恢复创造条件。但不能也无法改变颈椎不稳的状况。而且颈椎不稳不纠正,不久又将导致颈肌痉挛;手法调整具有理筋整复的作用,令其各守其位,利于肌肉痉挛的缓解和关节功能的恢复。临床中通过推拿手法逐节逐段调整,则可改变颈椎结构三维平面的不稳。手法调整前,首先应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然后,有序地寻找结节、条索物等阳性反应点,并在此处比较两侧横突、关节突、棘突与其它位置的不同处,再结合影像学的变化,确定解剖结构的改变,施加有利于颈椎恢复正常结构的调整手法,在施法过程中拔伸牵引颈椎,使颈椎处于更加失稳的状态之中,然后根据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的资料,施加有利于颈椎恢复正常结构的调整手法,使颈椎三维结构的不稳状态得到纠正,最终减轻或消除交感神经受刺激的因素,达到交感神经症状的消失。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发现:①交感型颈椎病患者多伴有胸椎三维结构的改变。治疗时也应作手法调整处理。因为自上位5个胸神经发出的节前纤维大部分上升,成为颈上、中、下神经节的节前纤维,一旦发生胸椎三维结构的改变。则可刺激相应部位的椎旁、椎前神经节或交感干而产生相关症状。②颈围固定为交感型颈椎病提供外源性稳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这并非一劳永逸之事,因为长期颈围固定一方面可导致固定处颈项肌的痉挛或劳损,另一方面可造成颈项肌因长期固定而产生废用性萎缩。因此纠正不良姿势、颈项肌的功能锻炼,有利于颈椎外源性固定的建立。③交感型颈椎病主观症状多,客观体征少。临床需与神经内科、五官科、心血管科等疾病相鉴别,且需要相关的检查和一定的时间才能确诊,故临床中采用边治疗、边检查的操作原则,经对症保守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的患者,一方面可减少相关的检查,另一方面也为缩短临床治疗周期创造了条件,也为患者减轻医疗负担和提高医院形象提供了一个和谐的平台。

推荐访问:颈椎病 手法 调整 治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