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食品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食品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5-14 11:35:03 浏览次数:

摘要:食品行业近年来不断发展,处于转型升级期,高等学校食品专业本科生教育的重点转变为培养能够服务区域发展的具有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通过研究适应食品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目标和方法,提出“项目引领”“创新竞赛吸引”“企业深度参与”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食品专业大学生服务地方食品企业转型升级的能力。

关键词:食品专业;转型升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项目引领;创新竞赛;企业参与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doi:10.16693/j.cnki.1671-9646(X).2019.07.027

Abstract:The food industry has been developing continuously in recent years,and the industry is in the period of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The focus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of food major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been changed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talents capable of serving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applied research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By studying the reform objectives and methods of 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 mode adapted to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food industry,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e 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project leading,innovation competition attracting,and enterprise deep participation,so as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food majors to serv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local food enterprises.

Key words:food specialty;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innovative talent;training mode;project leading;innovation competition;enterprise participation

0   引言

近年來,伴随食品行业的不断发展和转型升级,提升食品专业本科生服务区域发展的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迫在眉睫[1],培养具有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的人才已经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2]。由于食品行业资深岗位类型的变化,对食品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3],食品类专业的优质人才应当主动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和变化[4]。但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应用型人才与社会的需求脱节[5]。因此,探究如何提升食品专业学生服务地方发展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1   食品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普遍问题

(1)目前全国已有330多所高校开设了食品专业,然而教学条件不足、教学体系不完善、实际工作能力不强等问题在很多高校开始出现[6],如何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变实践环节不被学生重视的现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是高校本科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

(2)虽然很多高校在实践教育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相当多的高校出于各种达标和本科教学评估的需要,跟在一些名牌学校后面,亦步亦趋,缺乏服务地方提升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培养的系统规划[7]。如何构建各方全方位参与的大学生能力提升模式是高校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3)很多高校的教学改革,多注重自身的教学计划内容及硬件建设[8],如何充分发挥地方企业作用,而非仅作为实习基地存在,国内外的探索不   多[9]。现有的产业联盟关系松散、利益分配不均衡,企业缺乏参与教育的热情[10],未能充分发挥企业在大学进行教学改革中的引领作用。如何提升高校人才供给质量和水平,在互动共赢中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高校办学质量和水平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需要思考的问题。

(4)食品行业的创新竞赛项目不足,竞赛宣传与学生参与度不高,没能形成以创新竞赛引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发展模式,创新竞赛的参赛项目设定与区域内相关企业发展及地域特色脱节,企业参与度不高,获奖项目没能服务于地方企业发展[11],如何使学生参赛由获奖驱动到知识获取冲动的改变,如何使竞赛项目与地方企业转型升级急需的技术支持紧密结合是创新竞赛举办需要考虑解决的问题。

(5)国内外关于推动培养食品专业学生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应用研究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不多,但许多发达国家有一些较为成熟的经验和理论体系[12]。即推动食品类大学生服务区域发展,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课程体系内容的改革和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美国研究性大学主要采用创新的教学方式,提出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适应社会所需的人才[13]。以牛津、柏林大学、巴黎大学为代表的一批大学,在欧洲高等教育内部承担着重要的研究性功能,也很注重应用研究课程体系内容的改革[14]。将创新人才培养与服务区域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相结合是高校食品专业教育发展的方向。

2   构建适应食品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目标

通过调研了解区域内食品相关行业企业对毕业生应用研究和创新实践能力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着重解决能力提升与现有教学模式的融合问题。改革的核心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能力提升软硬件条件的建设、相关教学的组织和实施方式,进而形成较为完善的食品专业能力提升工程人才培养模式[15-16]。

(1)“项目引领”,重视提升服务地方的应用研究和创新能力,学生在二年级就进入科研团队,参与科研项目,自身也要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并予以完成,大学生已经成为团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竞赛吸引”,大学生参加辽宁省食品创新大赛等,可获得证书并易于就业,竞赛选题均来自企业实际,具有转化前景。吸引其主动实践,有效提高了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索意识和应用研究能力,弥补了普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不足。

(3)“企业深度参与”,通过建立食品学院校企合作发展联盟密切了校企合作关系,弥补了教学与生产脱节问题,促进了就业,补充了实践教师。企业可深度参与办学、优选毕业生、加强与高校的科研合作。

3   食品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改革办法

(1)建立区域食品行业校企合作发展联盟,涵盖食品类重要教学的各个行业。与高校共同制定大学生实习实践计划,配备高水平技术指导人员,帮助大学生实习就业。双方开展科技项目合作,改进工艺研发新产品,合作共赢。加强校企联合,打造校企联盟。企业为教学提供实践(实习)基地、实践教学条件,反馈毕业生用人信息,参与研究制定实践教学计划。聘请的兼职教师积极参与实验、实习过程,为实验内容的调整提建议。根据合作企业的情况,把实习和就业结合起来,针对性地培养工程技术人才,重点是培养企业所急需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产业工人,开展产学研合作,达到校企双赢。

(2)建设虚拟仿真实验中心,探索实践教学、能力提升新方法。根据社会对毕业生就业需求及食品专业特色选择适合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进行建设,完成实验、实习指导教师的培训,建立完善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管理制度,通过培训、引进人才等方式提高虚拟仿真教学教师队伍水平。建立完备的虚拟仿真实验技术与食品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相结合的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3)举办“食品创新大赛”,设定科研项目,吸引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建立基于“项目+竞赛”应用研究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主办辽宁省食品创新大赛,结合大学生创新项目或竞赛等活动,为省级、校级食品创新大赛提供场地。向学生提供具有不同特色、不同教学要求和较大发展空间的能力提升实践项目,以加强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工业意识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4)改革教学内容,建立完善的校内外生产实习创新模式。生产实习环节增加设计性与综合性项目;完成实习指导教师的培训,制定实习基地管理制度。尝试取消学生集中生产实习模式,利用晚间、周末小范围组织学生进行实习,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完成实际操作。学生参与学院科研成果中试生产,完成成果初步转化。建设好校内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购置实习实训所需的食品生产线、仪器设备等。建立集教学、科研、生产为一体,校内外基地互补的工程实践教育实习场所。建立真实、先进和充满活力的工程实践教学环境,充分利用多学科工程渗透和集成,为学生营建一个集市场观念、创新思维和大工程意识为一体的实践载体。完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建立以高校为主、校企共管、省内院校食品及相关专业共用的开放式实践教育中心。

(5)建立实习内容机动化模式。学生毕业论文内容可以结合生产实习,由单一的在实验室工作改为在企业进行工艺、设备改进研究、关键操作控制的研究上,进一步服务社会;针对工程人才培养目标,动态调整专业教学计划。在内容、学时、开课学期等各方面调整。将能力培养分几个模块,与教务部门等配合,采取相应措施分别设计实施,包括基本素质与能力、专业知识与能力模块、综合素质知识能力等模块。

(6)可自主选择创新项目或营业研究题目,学校予以立项补贴,优秀者予以奖励,培养学生的食品开发能力,对学生进行创业训练。改革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开设足够的综合性实验,增加实践性教学的比重,认真研究确定实践内容及方式,通过课程设计、毕业论文、科研训练等途径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大学生。

4   结语

通过对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食品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形成大学生能力提升的完整培养模式,搭建一个服务省内食品企业、以校企合作发展联盟为基础的校内外共享实践平台,食品创新大赛将引领大学生面向区域内企业需求,开展科研项目及新产品开发,从而助力区域内食品产业发展。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食品专业建设和大学生能力提升工程,可以逐步创立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加强校企交流,形成多层次沟通、双方共赢的人才培养运行模式,从而带来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

参考文献:

王红梅.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现代食品,2018(10):22-23,26.

郭磊,阚欢,范方宇,等. 林业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高职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以西南林业大学为例[J]. 农产品加工,2018(9):86-88.

何新益,马俪珍,刘晓东,等.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以天津农学院为例[J]. 农产品加工,2018(9):94-95,98.

李保国,王欣,周化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食品工业,2017,38(5):234-237.

钱方,吴海涛.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 农产品加工,2016(18):86-88.

富校轶,左丽丽,孙茂成,等. 食品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6):69-71.

杨宏志,曹荣安,赵慧妍,等. 食品专业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 现代食品,2016(6):60-63.

徐辉艳. 普通高等院校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 农产品加工,2015(5):71-72.

曾维才,李霄洁,贾利蓉,等. 实践教学与食品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J]. 广东化工,2015,42(3):137-138.

李苏红,朱旻鹏,赵秀红,等. 以双导师制为主导的食品科学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课程教育研究,2015(1):227-228.

马磊,毛相朝,王富龙. 食品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 教育教学论坛,2014(37):165-166.

戴月波,饶志明,张光生. 研究型工程创新人才培養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江南大学食品发酵类专业为例[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41(4):41-44.

马雪梅,袁超,张光杰,等. 复合型食品类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豫北区域经济发展为例[J]. 安阳工学院学报,2012,11(1):116-118,124.

侯利霞,梁少华,王晓坤,等. 食品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中国西部科技,2011,10(3):74-75,86.

李伊佳. 高职高专食品类专业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以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 农产品加工,2017(16):69-72.

梁峙,马捷,朱正利.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 中国轻工教育,2009(1):28-30. ◇

推荐访问:转型 探索 实践 升级 创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