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作文范文 > 提高林业科技创新能力优化经济发展

提高林业科技创新能力优化经济发展

时间:2022-04-19 12:20:16 浏览次数:

(内蒙古森工集团技术中心,内蒙古 牙克石 022100)
摘 要:通过对2006年我国及我林区经济发展进程的 回顾,认为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重大战略的确立和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及林产品需求的不断 增长,提高林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已成为林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指出了要调整经 济结构、减少资源的使用量和提高资源的循环再用量,增强林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就必 须从转变思想观念入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倡导科技、制度和管理方式的创新与应用, 发展循环经济。
关键词:林业;
科技创新;
循环经济
中图分类号:F32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6921(2008)14—0309—03
1 经济发展进程的回顾

2006年是“十一五”计划的开元年,也是新世纪第一次全国科学技术 大会和全国林业科技大会隆重召开的一年,胡锦涛总书记向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发出了建设 创新型国家的伟大号召,温家宝总理对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 6~2020年)》也进行了全面部署。两会的召开,无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标志着我国科学 技术发展又迎来了一个璀璨的春天。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重大战略的确立和经济社会发展对 生态及林产品需求的不断增长,提高林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进步水平已成为林业发展的重 要内容。林业科技和林业经济也在“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方 针指导下,坚持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大了林业科学研究的力度,提高了科技成果的转 化率,加快了林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步伐。时间就在这么好的形势下进入了2007年,进入 了“十一五”计划的第二个年头。回顾2006年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竟然有那么多的数 字令我们欢欣——我国外汇储备超过1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
我国对外贸易总量稳居全 球第三;
我国经济总量已上升为第四,占世界生产总值的12.6%;
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 的贡献率已达到15%;
2006年全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超过了1.7万亿美元;
毋庸置疑,中国已成 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我国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工作也继续 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截止到2006年12月初,我林区森调设计和伐区作业合格率分别达到 了95.4%和80.6%以上;
木材凭证运输率、凭证加工率达到了99%以上;
活立木总蓄积增 长了8 154.7万m3
森林蓄积增长了6 468.27万m3
年均增长1 293.65万m3
有林地 面积净增加61.21万hm2,年均增长12.24万hm2
森林面积达到了808.09万hm2,森林 覆盖率从69.09%提高到了75.68%;
从中不难看出,我区林业已实现了森林资源蓄积和面积的 双增长, 森林质量和生态效益得到了提高。然而,尽管我们已做出了巨大努力,可资源消耗和环境状 况,包括全球性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与耗竭、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壤退化、地震、水灾、沙 尘暴等问题依然令人担忧。与林业先进国家相比,我们无论在商品林还是生态林的经营上都 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林区仍面临着可采资源枯竭、林分质量低、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都十分 脆弱的严峻形势。加之林业科技人才队伍结构的不合理,特别是拨尖人才和领军人物的匮乏 、科技投入的严重不足,基础设施和条件能力建设的落后,科技体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 科技资源配置的不合理,高水平的创新团队和共享机制尚未形成……这一切都使我国林业、 特别是我林区,为维持经济的高速增长付出了以往更高的成本和现价。这也是一组数字—— 2006年前一季度,我国高耗能工业继续膨胀,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更加大了资源环境的压力 ,煤炭和电力生产增速分别为11.7%和12.9%,高于经济增长1~2个百分点;
2006年上半 年,工业废水、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与2005年相比不降反升,同比分别增长了2.4、3 .7和4.2个百分点;
这离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十一五”规划所确定的质量与效益目标尚有 不小的差距,增加了实现“十一五”规划确定的节能环保目标的难度。

更令人担忧的是,有些人,尤其是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他们的思想还远未统一到科学发展 观的思想之上,依然奉行“大干快上”之举。据某环保局公布的一份问卷调查显示:有93.3 1%的群众认为环境保护应与经济发展同步,但居然有高达91.95%的市长(厅局长)却认为加大 环保力度会影响经济发展。用如此片面的发展观作指导,要想落实“十一五”林业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2 历史带给人类的思考从历史的镜面上,我们似乎看到了人类思考的折射点

有人曾用这样 的话来勾画一些古文明的消亡:“文明人跨越地球表面,在他们的足迹所过之外留下一片荒 漠。”——古巴比伦,人类文明的摇篮。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养育了两河流域的土地。

然而,雄伟壮丽的古代巴比伦城却像个泥足巨人一样,在经过1500年的繁华后,到公元前4 世纪坍塌了下来。如今的它已是满目荒凉,昔日的繁华已是昨日黄花;
在古希腊,第一次大 规模的环境破坏发生于公元前680年,原因是人口的增长和聚居区的扩大严重地破坏了森林 植被。尽管希腊人已经开始了殖民政策,以求缓解本土的人口压力,也已认识到了保护土壤 的重要性,但是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已很难恢复,土地日益荒漠化,到公元前339年伯罗奔尼 撒战争之后,希腊文明衰落了;
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流域的变迁,足以说明文明发展不 当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从旧石器时代开始,黄河流域就已有人类活动。我国古乐府诗云:“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窿,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就是当时 黄河流域自然景观的写照。从中国的龙山文化——即上古的尧舜生活的年代开始,环境状况 已在史书中有所记载。孟子就曾用“草木繁荫,禽兽众多”的词句记载过当时的环境。在周 代,中国黄土高原有森林3200×104hm2,森林覆盖率高达53%,至先秦时代,森林覆盖 率仍在50%以上。从周到先秦,黄河安定,寂静清幽。我国现在的科尔沁沙地、毛乌素沙漠 、巴丹吉林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等地,那时都是水草丰美、胡杨挺拔的大草原。自泰汉开 始, 由于人口增长、过度开发和连年的战争,以及封建统治者大规模地建造宫室、陵寝,森林开 始遭到严重破坏,其中明清两代是中国森林破坏严重的年代。由此而带来的水土流失,使黄 河泥沙含量增多,这条母亲河开始报复被她哺育着但却贪婪无知的子民,变成了一条黄水滔 天,怒吼着、奔腾着、咆哮着的“害河”。历史在告诉我们,人类毁坏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 境的历史同人类文明史本身一样古老。古代文明发达地区,如今被列入世界贫困地区的行列 ,其根源就在于他们在祖先滥用和浪费了后人赖以维生的自然资源,破坏了那里的自然环境 。18世纪兴起的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希望和欣喜,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类的生活水平大 为提高。然而,工业革命在带给人类欣喜的同时,也埋下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潜在威胁。我 国环境污染问题也是与工业化相伴而生的。1950年以前,我国的工业化刚刚起步,环境污染 问题还不突出。1950年以后,随着工业化的大规模展开,重工业的迅猛发展,环境问题初见 端倪,但污染范围仅局限于城市地区,污染的危害程度较为有限。到了1980年,随着改革开 放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使环境污染向农村急剧蔓延,同时生态被破坏的范围也在扩大。恩格 思清晰而精辟地指出,人类生产活动不当造成了对环境巨大的负面影响,告诫人们“我们不 要过分淘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美国 世界观察所曾发表一份报告说,人类“需要进行一场环境革命”来拯救人类的命运,这场“ 环境革命”的意义就像一万年前的农业革命和18世纪的工业革命一样重大。

这一切的一切,不得不引起人类的反思,特别是我们对诸如人口急剧膨胀、粮食短缺、能源 危机、环境污染、资源锐减等环境问题的关注,使传统的发展模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3 林业可持发展和现代林业及生态经济学理论

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世界委员会”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中提出了可 持续发展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 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在近代虽见于国外,在古代却源于 我国。战国时期秦相吕不韦主编的《吕氏春秋》“恃君览二十”有“天下之士者,利天下之 长利,而固置之以身,若也,利虽倍于今,而不便于后,弗为也”。这于近代者提出的概念 非常相似,但时间却早两千多年,这不能不让我们引以为自豪。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思想, 强调世代间的责任感,主张效率公平目标的兼容;
作为一种原则,它要求决策者在制定政策 时,要确保经济的增长绝对建立在不破坏平衡的基础上;
作为一种目标,它要求在人类不断 地与自然生态系统相协调的同时,保持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一种发展模式 ,可持续发展被认为是人类持久生存的理想模式,它使人们能够持续地使用有限的资源,满 足当代人和未来几代人不断增长的需求。从可持续发展定义出发,可持续林业的概念便应运 而生。美国学者Bogle的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构成 危害的森林经营”。加拿大的Maini提出林地及其多重环境价值的可持续发展,包括保持林 地生产力和可更新能力,以及生态系统的物种和生态多样性不受不可接受的损害。我国学者 潘存德从林业实践的时空特征分析出发,所给出的定义是:在对人类有意义的时空尺度上, 不产生空间和时间上外部不经济性的林业。”黄选瑞等认为:“可持续林业是对森林生态系 统在确保其生产力和更新能力,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和生态多样性不受到损害前提下的 林业实践活动。”而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对后代人需求构成危 害,并不断地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其物质产品和生态服务功能日益增长 的需要,真正实现林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当然,林业可持续发展并不 等同于可持续林业或森林可持续经营,其内涵要相对广泛得多。森林可持续经营主要是指森 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物种、遗传多样性及再生能力的持续发展,以保证有丰富的森林资源 与健康的环境,满足当代和子孙后代的需要。而林业可持发展除了要考虑森林资源的可持续 利用和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外,还要发挥林业的各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林业可持续发展的 核心是森林可持续经营。林业可持续发是建立在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基础上,对目标的要求和 范围要更高和更广一些。因此,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将林业可持续发展放在重点优先研究和发展位置,不断加强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现代林业理论是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以产业发展为动力,以 全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为前提,实现林业资源、环境和产业协调发展,生态、经济和社会效 益高度统一的林业。它的内涵包括:

充分发挥林业的多功能作用;
建立生态,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林业生态经济社会系统;
建 立林业科技创新体系;
实现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建立分类经营、分区指导、 分层管理的林业综合经营管理体制;
以人为本,全民参与,全社会办林业;
建立有利于林业 资源、环境和产业协调发展的林业体制和运行机制。

生态经济系统是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耦合而构成的具有 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复合系统。生态经济学理论就是指导人们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如何看待发 展、环境和资源三者之间的关系,帮助人们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更长远的利益上做出科学的 决策。生态经济学理论反对用孤立的、片面的、静止的观点去观察分析问题,它是林业系统 工程生态经济理论不可缺少的理论依据。
4 降低经济发展成本实现林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森林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我国环境保护法界定的十四类环境因素 中,森林资源就占多个,并对其他因素有较大的影响力。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维 护陆地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发挥着支柱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肺”。虽然目前世界森 林资源、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地荒漠化日增。然而,今人振奋的是,我们国家经济工作会议 审时度势,从战略的角度提出了今后经济发展要从“又快又好”转变为“又好又快”。看似 简单的文字顺序的改变,却反映出了我们国家第四代领导集体对中国国情的深刻理解以及对 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准确把握。而要实现林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就必须强调经济社会发展的 质量和效益,最大限度地降低经济发展成本。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就是要调整 林业经济结构,减少资源的使用量和提高资源的循环再用量,实施清洁生产,增强林业经济 发展的可持续性,而要变“忽视环保换取经济发展”为“重视环保优化经济发展”,就要真 正从转变观念入手,弘扬自然力与人力综合集成、天人合一的营林文化,大力宣传和牢固树 立科学观,倡导科技、制度和管理方式的创新与应用;
要从生态设计入手,把节约资源和保 护环境作为转变林业经济结构的突破口,提倡可持续生产和消费;
要提升生态资源保护和利 用水平,按照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切实加大生态保护的力度,加强和完善环境法 制,发展循环经济。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从总体上看,我国林业、特别是我区林业,其 科技创新能力和整体水平还不适应林业发展的要求,与世界林业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 的差距。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还比较薄弱,技术储备也显不足,科技进步的贡献率目前还不 到46%,与国家总体水平和林业发达的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

众所周知:我国林地生产力低和森林生态功能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森林经营技术水平不 高。商品林和生态林都存在经营问题。因此,对于商品林,要处理好培育与采伐的关系,争 取在抚育间伐技术、结构调整、生产性采伐新工艺和综合经营模式上有新的突破,以此来指 导生产实践,提高林地生产力和林业资源的循环再用率。对于生态林,要处理好保护与经营 的关系,引用、消化、吸收林业先进国家的森林近自然经营等理论,突破生态林可持续经营 和生态采伐技术,创造适合我国、特别是我林区的新方法和新理论,提高森林的综合效益和 整体功能。林业经济是地域经济的组成部分,林业不能脱离社会经济情况独立发展。因此 ,我们必须立足全局审视林业,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科技进步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 重要支撑,它包括林业科技从研究、开发到应用的动态发展过程。我们必须要加快科技创新 的步伐,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新时期林业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要 通过科技创新攻克技术难关,发挥科技在生态建设中的支撑作用,重视对资源开发、循环再 用技术的研究,加强对土地、水、生物、气候资源的技术研究和开发,重视对生态环境保护 技术的研究,如天然次生林经营技术、退耕还林技术、工业治理污染技术等。要积极探索高 效的实用技术推广体制,使科技成果迅速扩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加强对林区人民的教 育和培训,广泛宣传可持续发展思想,提高他们运用科技、正确决策的能力。大力发展林业 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拓宽林业发展的空间和领域,培育新兴产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林 业基础设施建设,尽快改变林业科技的部分先进与总体落后并存、跟踪研究为主而创新研究 不足的被动局面,为林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物质保障,缩小与世界林业发达国家的差距。要同 时发挥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全面提高科技成果的应用水平,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 营性服务的要求,积极推进林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增加对林业科技的投入,要一手抓创 新、一手抓推广,为林业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储备,大幅度提高科技成果供给能力,为 林业科技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从而提高科技对林业发展的支撑能力,促进林业又好 又快地发展,建设出一个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新林业。
[参考文献]
[1] 陈大珂.经济生态引论[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5.
[2] 黄选瑞等.对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基本认识〔J〕.林业科学,2000,3 6(4):85~91.
[3] 吴光辉等.建设绿色浮梁开拓绿色财富.江西林业科技,2006,180(6):13~18 .
[4] 金永红.在林区森林资源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林海日报,2007-04 -12.

推荐访问:创新能力 林业 经济发展 优化 提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