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现代化进程中高校图书馆参与民间文学保护与传承的路径探析

现代化进程中高校图书馆参与民间文学保护与传承的路径探析

时间:2022-05-27 11:50:03 浏览次数:

摘 要文章提出了在现代化进程中民间文学具有濒危、消失的趋势,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参与民间文学保护与传承的意义和西藏自治区高校的个案,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参与民间文学保护与传承的五种路径:深度挖掘、开发馆藏民间文学资源;招募学生爱好者参与普查与采录;加强对读者宣传教育,培养传承群体;设置民间文学保护与传承研究方向;馆际合作,共建一个开放的数字化平台,允许读者参与民间文学数据库资源的创建。

关键词现代化 图书馆 民间文学 保护与传承 路径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遗产的保存、保护与传承,以及如何保持他们的特性和个性,如何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话题。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项十分浩大而又异常复杂的文化工程。其中,民间文学的保护与传承是文化传承工程中十分重要而又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民间文学(口头文学)是以农民和手工业者为主体的最广大的下层民众以幻想的、艺术的方式,反映客观世界、社会生活和心灵世界的一种口头语言艺术(文学),浸透着他们的价值判断、道德判断、伦理判断、是非判断等,故而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意识形态性和批判性乃是民间文学的根本属性和基本特点[1]5。民间文学分为神话、传说、故事、歌谣、史诗、长诗、谚语、歇后语、谜语、说唱和小戏共11个一级分类,并最终在2011年9月中国民协八届主席团二次会议上确定了67个二级分类目录[2]1。目前,现代化进程迅速发展,一方面,西方文化大量涌入国门,年轻人快速接受西方文化,以民间文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受到极大的冲击;另一方面,城镇化使得农业人口大幅减少,生产民间文学的土壤遭到破坏,从而导致了民间文学呈现出快速衰微、濒危,乃至部分消失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保护与传承民间文学的工作就变得迫在眉睫了。

一、高校图书馆参与民间文学保护与传承的意义

1.保存、传递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从我国古代的藏书楼到近现代的图书馆,不管社会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不同时期的图书馆都一直致力于保存、传递各种文化遗产。典型的事例就是呈缴本制度的建立。呈缴本制度,又称出版物呈缴制度、缴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完整地收集和保存全部出版物,要求所有出版者必须向指定的图书馆或出版主管机关呈缴一定份数的最新出版物的制度[3]32。在我国,有一种说法认为呈缴本制度可以追溯到汉代,认为从汉代初年就开始实行的“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使渴者求遗书于天下”[4]5的政策已经具有典籍呈缴的含义。在国外,该制度可以追溯到1537年的法国,当时法国国王发布的《蒙彼利埃敕令》规定:凡国内出版社和印刷者在其出版的图书销售前均应向设于国王城堡内的国王图书馆缴存一册,否则将悉数没收出版物并科以重金[5]23。自法国设立呈缴本制度以来,至今将近五百年,世界上已经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这一制度。该制度对保存国家文化遗产、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见,由古至今,由中到外,图书馆历来都非常重视对文化的保存与传承。民间文学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对其保存、保护与传承是图书馆不可推卸的职责。

2.对读者进行民间文学保护与传承的宣传、教育。西藏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文化遗产日”(我国已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设立为“文化遗产日”)等相关节日,将民间文学保护与传承的基础知识、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相关内容,如藏族非常著名的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珞巴族史诗《创世纪》、《斯金金巴巴娜达萌》、《阿巴达尼》、《多岗岗日》等,门巴族艺术成就较高的诗歌如萨玛酒歌、民间古典情歌、叙述诗等做成展板展览。一方面展示图书馆具有的西藏特色文化,一方面向全校师生宣传民间文学保护与传承的相关信息,提高他们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性并为爱好者提供教育和学习的机会,培养传承群体。

3.图书馆服务方式创新的有效途径。众所周知,高校图书馆历来都是为本校教学、科研、育人服务的文化机构。高校图书馆参与民间文学的保护与传承是拓展图书馆服务方式的有效途径之一,因为高校图书馆是地区文化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保存地区传统文化、为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地区社会建设提供信息保障等职能。西藏高校图书馆参与民间文学保护与传承对西藏自治区的文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维持西藏自治区传统文化的特色、个性和文化生产环境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活动日,图书馆可以开展各种活动,如请民间文学项目和传承人进入校园、开展讲故事比赛、相关产品展示、知识竞赛、猜灯谜比赛等活动,丰富大学生日常生活,在活跃大学生学习气氛的同时,使校园文化氛围和气氛更加浓厚,从而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和良好学风、校风的形成。

5.图书馆与环境不断交换的必然趋势。根据系统学的理论,系统是封闭性和开放性的统一。这使系统在与环境不停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中保持自身存在的连续性。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使二者组成一个更大的、更高等级的系统[6]1。用系统的思想去看待世界的系统观点,早在古代就已有萌芽,无论在中国或古希腊、古罗马的哲学著作中都可以找出证据。不过那时的系统思想和系统观是寓于朴素的哲学思想之中的。在图书馆学研究中,系统方法的应用经历了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最初人们对图书馆的看法就包含着系统的思想,如印度学者阮冈纳赞指出:“图书馆是一個生长着的有机体。”……到了现代,人们更是自觉地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图书馆活动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把图书馆作为社会信息交流中的一个子系统去加以考察[7]43。目前,现代化进程快速发展,以农耕社会为依存的民间文学生存、传播的环境受到了极大的影响,部分民间文学已经面临着失传、消亡的危险。在这种外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高校图书馆应该及时与外界环境进行信息沟通与物质交换,及时调整信息资源建设内容、服务策略等,积极参与收集、保存、采录、宣传民间文学资源,对保存民间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意义。

二、西藏高校图书馆参与民间文学保护与传承的个案分析

以西藏民族大学图书馆和西藏大学图书馆为代表的西藏自治区高校图书馆在民间文学的保护与传承方面作出了许多尝试和努力,对西藏民间文学的保存、资源的传递、相关文化的宣传传播传承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西藏自治区传统文化的保存、地方文化建设及维持自治区文化本色、特色等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西藏民族大學图书馆始建于1958年,历经西藏公学、西藏民族学院、西藏民族大学三个发展阶段,办馆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厚重,人文底蕴深厚,对民间文学类非遗的保护与传承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和人文关怀。以世界上最为宏大的、已搜集到的能够列出篇目的226部情节各异、内容不同、至今还在民间说唱流传的《格萨尔王传》[8]13为例,西藏民族大学图书馆专门组织熟悉西藏、精通藏学的人员到西藏采购《格萨尔史诗数字资源——藏北篇》等数字资源,资源内容覆盖面非常全面,包括精品说唱、精品赞歌、岭国金刚大乐舞、格萨尔文化遗迹、民间史诗——艺人口述史、360首精品音乐唱腔等,并将音频视频资源上传到图书馆特色数据库——“西藏文化特色数据库”中。该项工作非常有利于在广大教师和大学生中传播格萨尔王文化,为格萨尔史诗的保护与传承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为爱好者提供了学习和模仿的平台。

西藏大学图书馆前身为藏文干部训练班图书室,历经西藏军区干部学校图书室、西藏地方干部学校图书室、西藏行政干部学校图书室、西藏师范学校资料室、西藏师范学院图书馆,1985年成立西藏大学图书馆,图书馆在民间文学的保护与传承方面作出了许多的努力。以格萨尔王为例,2013年,由西藏大学藏学研究所、图书馆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共同组织的“最年轻格萨尔说唱艺人斯塔多吉说唱录制工作启动”,该活动以现代化的手段把斯塔多吉所能讲述的《格萨尔》音频和视频记录下来,保存入档。斯塔多吉1989年出生,是最年轻的西藏自治区级(格萨尔)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目前录制的是《格萨尔》之《西方底斯王》分部,是以往其他《格萨尔》艺人从未说唱过的孤本[9]1,具有较高的保存价值。

三、高校图书馆参与民间文学保护与传承的路径探析

民间文学的保护措施多样,包括传承人的保护、保护民间文学赖以生存的环境、设立文化保护区、数字化等多种保护措施。那么高校图书馆保护与传承民间文学适合什么路径,目前全国还没有统一的模式,需要将民间文学的特点和每个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综合考虑、分析,制定出合适的途径。

1.利用本馆优势,深度挖掘、开发馆藏民间文学资源。西藏高校图书馆不仅办馆历史悠久、管理经验丰富、馆员队伍庞大、技术力量雄厚,而且馆藏资源覆盖面广泛,民族特色鲜明,形成了既全学科覆盖又突出特色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以西藏民族大学图书馆为例,该馆总面积15000平方米,现有职工38名,其中本科及以上有34人,博士2人,硕士17人,正高级职称3人,副高级职称11人[10]1。经过58年的建设与发展,图书馆现已逐步建成以藏学、民族学为突出特色,覆盖人文社科、医学和自然科学的多学科、综合性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截至2016年10月底,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总量达289万多册,纸质文献资源122万多册,电子图书167万册[11]1,其中藏学图书6万多册,包括比较全面的西藏地方志及大型地方文献《中国西藏及甘青滇藏区方志汇编》;自建了西藏文化特色数据库。地方志中描述了许多河流、山川的故事、传说、神话,如位于那曲境内的“桑丹康桑山峰、达尔果雪山、夏跃贡嘎尔、亚拉山、青嘎、梅木扎嘎山脉等都有一个神奇的传说[12]。特色数据库音频、视频资源中包含了西藏家喻户晓、老幼皆知的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如果西藏高校图书馆能够利用资源丰富、高层次人员队伍、技术力量雄厚等优势,深入挖掘民间文学类资源,将他们做成专题进行展览,将相关的纸质资源数字化,在特色数据库中开辟民间文学版块等,对民间文学的宣传、保护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招募学生爱好者参与普查与采录。高校图书馆通过宣传民间文学的保护与传承,可以在大学生群体中普及民间文学基本知识、保护意识、传承思想、法律法规等,还可以招募相关的爱好者参与民间文学的普查与采录。在西藏高校中,大部分汉族教职工都不懂藏族、门巴族、珞巴族等少数民族语言,而且西藏高寒缺氧、偏远地区交通不便,这些西藏的地域特点都给民间文学的普查与采录带来了重重困难。但是,如果邀请本校当地大学生参与其中,那么语言障碍、风俗习惯不同、水土不服等困难将不攻自破,而且还可以在大学生中普及相关知识的同时寻找爱好者,挖掘其潜力,培养高层次的传承人,此途径对于西藏民间文学的完整保存与活态的传承有重大意义。

3.开展活动,加强对读者宣传教育,培养传承群体。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13]1。西藏高校图书馆可以在文化遗产日、世界读书日等相关的节日开展活动,如举办民间文学类知识竞赛,进行民间文学类动漫产品、游戏产品展示,举办讲故事比赛;灯谜竞猜;邀请传承人进校园等活动,在丰富大学生业余生活的同时,向他们宣传民间文学保护与传承的知识、法规,培养传承群体。这种将经典的民间文学转化为校园活动的方法,不仅建设了校园文化,为大学校园增添了浓厚的读书气氛和氛围,而且是民间文学传承方式的一种创新。

4.设置民间文学保护与传承研究方向。西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所以西藏的各大高校都纷纷设立了文学院,配备了较强的师资队伍,研究西藏文学。以西藏民族大学为例,该大学文学院共有7个教研室,51名教师,现有教授7人(其中2人兼职国内知名高校博导),副教授24人,获博士学位者20人,在读9人,已形成了一支高学历、高职称、教学能力强的师资队伍[14]1。开设有中国语言文学硕士一级学科点,正在积极申请古代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该学院在专业教学中既有和内地高校同专业的相同之处,又有西藏和其他民族院校的特色,增加了西藏特色的内容;不仅注重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还注重学生对于传统文学的继承和弘扬。在教学中,都能积极地将科研与教学密切相结合,以教学促进科研,积极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给本科生开设的许多选修课,就是老师多年来研究的心得。其中,和西藏相关的《唐代边塞诗研究》、《明清咏藏诗人研究》等颇有特色,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受到学生的好评,更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15]1。根据文学院的师资力量、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办学传统等情况,可以预见,通过西藏高校图书馆对西藏民间文学资源的挖掘、展示、宣传等,培养教师对民间文学的兴趣、爱好,使其逐渐深入钻研民间文学,并开设此研究方向的课程,将研究心得讲授给大学生。该途径对于民间文学保护与传承理论研究及传承人的培养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5.与其他馆合作,共建一个开放的数字化平台,并允许读者参与资源建设。西藏高校图书馆应该与自治区档案馆、文化馆、博物馆、艺术馆等沟通、合作,使民间文学类资源互通有无,资源高度整合后将其数字化,共建一个开放的数字化平台,完整保存资源并让读者可以參与数据库记录内容的撰写,将他们耳熟能详的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谚语、歇后语、谜语等民间文学资源内容提供给平台管理者,管理者再按照一定的格式或标准进行重新编排。这种方式可以弥补各机构中民间文学资源的缺失,丰富民间文学资源内容,尽可能完整收集、保存地区民间文学资源。以数字化技术对民间文学进行存录、传播,既顺应了网络时代趣语、谣谚、笑话继续流行的社会趋势,也开启了民间文学保护与传承的新途径。

高校图书的资源建设、读者服务只有和社会发展、读者需求相吻合,才能受到读者的好评和外界的认可,才能提高图书馆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在现代化进程中,高校图书馆参与民间文学的保护与传承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图书馆内在生长的必然要求,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从高校图书馆自身层面分析,可以创新服务方式,打破高校图书馆服务本校教学与科研的藩篱,促进图书馆与外界进行物质、信息、能量的交换,从而使图书馆不断生长;从高校层面分析,可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繁荣校园文化,增强学习气氛;从社会层面分析,可以培养传承者群体、保存传递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刘锡诚.“非遗时代”的民间文学及其保护问题[J].民间文化论坛,2013(5).

[2]张志勇.建设数字化的中国民间文化长城[N].中国艺术报,2012-10-31.

[3]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

[4]班固.汉书·艺文志·总序[M].北京:中华书局,1962:1701.转引自李国新.论出版物样本缴送制度改革[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2).

[5]刘英赫.我国呈缴本制度发展举要[J].法律文献信息与研究,2011(3).

[6]系统理论[EB/OL].http://baike.sogou.com/v68406621.htm?fromTitle=%E7%B3%BB%E7%BB%9F%E7%90%86%E8%AE%BA,2016-12-28.

[7]吴慰慈,董焱.图书馆学概论[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

[8]刘志群.西藏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急迫性和艰巨性及其对策思考[J].西藏艺术研究,2004(6).

[9]张丽娜.最年轻格萨尔说唱艺人斯塔多吉说唱录制工作启动[EB/OL].http://news.tibetcul.com/wh/201309/32280.html,2013-09-22.

[10]本馆简介[EB/OL].http://lib.xzmy.edu.cn/newsinfo?id=748&cid=31,2016-12-08.

[11]图书馆文献资源[EB/OL].http://lib.xzmy.edu.cn/newsinfo?id=3806&cid=31,2016-12-08.

[12]那曲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那曲地区志[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2.

[13]中国西藏新闻网.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EB/OL].http:///fy/201506/t20150608_62

9999.html,2015-06-08.

[14]文学院简介[EB/OL].http:///wxy/contentlist

?dept_id=6&column_id=115&column_type=1&per=1&url=list2,201

6-12-13.

[15]教学团队[EB/OL]..http:///wxy/contentlist?dept_id=6&column_id=130&column_type=1&per=1&url=list2,2016

-12-13.

基金项目:西藏民族大学校内青年学人项目现代化进程中高校图书馆参与民间文学保护与传承研究(项目编号:17MDQP04)。

作者简介:崔荩,西藏民族大学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为图书馆学。

推荐访问:民间文学 探析 传承 路径 现代化进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