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健康教育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中的应用

时间:2022-04-14 10:03:47 浏览次数:

[摘要]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该中心于2014年1月—2016年12月接受救治的1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入院前健康教育,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指导,观察组在常规指导基础上,加以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健康的生活习惯以及日常饮食禁忌等的掌握情况,评价健康教育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方式指导后,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健康的生活习惯以及日常饮食禁忌等的掌握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健康教育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中的应用,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健康教育;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7)09(a)-0047-02

急性心肌梗死(AMI)起因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因而导致血流骤减甚至中断,心肌持久性缺血,最终使局部供血区发生心肌细胞坏死[1]。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中最为严重的一类。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也随之攀升,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易引起人类死亡的严重疾病之一。多数患者在入院前突然发病,并产生心脏骤停,心室颤动等症状,使其生命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大量研究表明,约有30%患者因对疾病知识缺乏了解而死亡,其中大多数猝死的患者死于可救治的心律失常[2]。因此,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对医生治疗的配合等都极为重要。该中心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对1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院前健康教育,取得较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该中心救治的1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排除严重语言交流障碍、智力低下等严重精神交流障碍患者。将1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女性39例,男性46例,年龄26~70岁,平均年龄49.0岁;观察组患者女性41例,男性44例,年齡29~74岁,平均年龄51.0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大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健康教育方法

采用该院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饮食禁忌、用药等方面的了解程度,根据调查结果具体开展以下方面的健康教育。

1.2.1 急性心肌梗死相关疾病知识健康教育 ①根据调查结果确定患者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了解情况,通过一般知识的讲解让患者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原因、过程、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治疗过程进行浅层次认识;②一一解答患者的疑惑,纠正患者的错误认识,对急性心肌梗死相关疾病知识进行深层次的讲解,并向患者解释疾病的相关临床特征及具体表现,普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减少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降低疾病危险性的知识及方法等。因患者的受教育程度差异,该次健康教育所有指导措施应统一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1.2.2日常生活及饮食习惯健康教育 告知患者养成规律饮食、休息的良好习惯,少量多餐,多吃水果、蔬菜,少食辛辣、高热量、高盐类食物,禁烟酒、禁工作过度,适当运动,禁剧烈运动,保持充足睡眠。并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结合各患者的不同情况,给出合理的个人生活及饮食习惯建议。

1.2.3心理健康教育 大部分患者对急性心肌梗死知之甚少,也因此极易对该种疾病产生畏惧心理,极易产生不理智想法和行为,更因此不能很好地配合疾病的治疗,该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提前帮助患者设好心理防线,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帮助患者正确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及自身的疾病情况,减轻患者的消极心理,建立乐观的心态。同时要求健康教育实施人员与患者沟通时要耐心解答患者的疑虑,消除患者的顾虑,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病情。

1.3 指标评价

该院采取自行设计问卷调查两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健康的生活习惯以及日常饮食禁忌等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以百分比大小评判健康教育实施效果,百分比越大说明患者对急性心肌梗死相关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越好,健康教育效果越明显。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不同指导方式下,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健康的生活习惯以及日常饮食禁忌等的掌握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具体内容见表1。

3 讨论

心血管疾病是目前临床上造成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之一,是公认的高危险类型疾病。急性心肌梗死(AMI)作为急性心血管疾病的代表疾病[3],以其发病突然、变化快、病情危急、病死率高等特点引起国内外医护工作者广泛的重视,相当一部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于院前,因此早期发现,早期抢救极为重要,尤其是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急性心肌梗死相关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并保持积极心态,从源头上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降低疾病危险性。

急性心肌梗死源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因而导致血流骤减甚至中断,心肌持久性缺血,最终使局部供血区发生心肌细胞坏死。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中最为严重的一类。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生活方式、饮食作息习惯的改变,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也随之攀升,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易引起人类死亡的严重疾病之一。

多数患者在入院前突然发病,并产生心脏骤停,心室颤动等症状,使其生命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大量研究表明,约有30%患者因对疾病知识缺乏了解而死亡,其中大多数猝死的患者死于可救治的心律失常。因此,除医生的及时有效治疗这一必要条件外,患者对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知识的了解、患者的心态以及患者对医生治疗的配合情况等都极为重要。

健康教育是一类研究并传播健康知识的技术,具有有效消除危险因素的功能,能够避免或降低疾病发生率,促进患者健康,健康教育属于传统教育方式的升级模式,不拘泥于传统教育模式,而是采用灵活新颖的教育方式及丰富的教育内容使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得到满足[4]。健康教育是经过认真计划、组织的系统化教育,实施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目的是帮助患者自觉主动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并改善和促进患者自身的健康生活方式[5-9]。该次采取的健康教育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真正做到了服务患者,以患者为中心,使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帮助患者更好地掌握健康教育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该文选取该中心于2014年1月—2016年12月接受救治的1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指导,观察组在常规指导基础之上,加以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对急性心肌梗死相关疾病知识、健康的生活习惯以及日常饮食禁忌等的掌握情况,并以此来判定健康教育实施效果。结果显示,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方式指导后,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健康的生活习惯以及日常饮食禁忌等的掌握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說明健康教育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中的应用在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帮助患者建立良好心态、养成良好生活饮食习惯等方面效果显著,同时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工作对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中的应用具有积极意义,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可快速有效向群众传播急性心肌梗死相关的健康知识,帮助患者深度了解急性心肌梗死的各方面内容,并帮患者克服恐惧心理、消除消极情绪,纠正患者不良生活饮食习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积极心态,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黄春华.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4):667-669.

[2] 赵云,邹恒娣.急救护理流程再造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安徽医学,2015(1):96-98.

[3] 李静.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护理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4):193.

[4] 孙俊娟,肖凤琴,蒋霞.健康教育执行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7):124-125.

[5] 孙茂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J].护理论著,2014(221):147.

[6] 叶小红,陈伟琼,欧红梅.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阶段性健康教育的探讨[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2):167-168.

[7] 蔡妙凤,郭剑虹,许少花.健康教育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体会[J].吉林医学,2012,33(5):1072-1073.

[8] 王琼涛,彭清臻.87例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患者的院前急救分析[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2(1):116.

[9] 曹永革,杨萍芬,朱庆生,等.院前现场救治急性心肌梗死致心脏骤停48例分析[J].中国医刊,2014(7):106-107.

(收稿日期:2017-06-07)

推荐访问:心肌梗死 健康教育 急救 护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