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中职学校课程改革应遵循的实用原则

中职学校课程改革应遵循的实用原则

时间:2022-05-17 12:25:02 浏览次数:

摘 要: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形势,中职学校要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合新时代的人才,就必须积极进行课程改革。为了更好地推进中职学校课程改革,文章就中职学校课程改革应遵循的实用原则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职学校;课程改革;实用原则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05-0120-01

一、课程体系应体现双重目标导向

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变动和职业技能更新频率的加快,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必然从培养单纯的谋生、就业本领转变为培养既具有初步执业技能,又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人。为此,中职教育要深化教学改革,加强职业教育课程和教材建设,积极开展现代课程模式的探索和实验,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增强课程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实践性,构建适应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

中等职业教育应该具有双重性教育宗旨。这是国际上对职业教育内涵的共识(职业教育不是单纯的职业训练或培训,而是完整地包括职业教育的认识、情感和技能)。

二、课程体系要化解双重任务矛盾

大多数家长和学生从内心希望通过中职学习后考大学,而且把目标都锁定在二本院校;地方政府也明确二本升学率是学校质量考核的奋进指标,中等职业教育基本变成了应试教育。就拿甘肃省山丹培黎学校来说,目前各专业教学计划中课程体系基本围绕八大类高考课程,融合原专业计划拼凑而成。过多地追求学科知识的完备性,课程设置普遍多而杂,主线不明;培养目标倾向于高考但比较模糊,执行难度大。如何解决好双重培养目标的问题,是值得职教人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1.认清现状,正视矛盾

当前,从政策层面讲,中职教育的宗旨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就业教育,即面对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所需的初、中级实用人才。二是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以满足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即升学教育。从中职学校现状看,规模发展与提高质量,满足各种需求与引领发展始终存在内在的矛盾。规模发展自然会导致师资缺乏,必然影响教学质量。从教学层面讲,服务社会发展需要选择就业为导向,技能为核心;服务家长需求要选择升学为导向,理论为核心。目前,各学校专业设置以市场需求为主导,不自觉地忽视了师资因素,在教学中师资配备不平衡问题突出。传统专业缺乏稳定性,师资相对富裕但年龄偏大;中生代专业学生数量多,但专业课骨干教师多以转型培养为主,专业知识的系统性相对较低;新生代專业师资以新招教师为主,独立执教能力不足。这此问题都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中不能回避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2.课程体系要有利于激活资源效能

立足现有师资规划相对稳定的专业体系,引入分层教育机制,构建“双目标”课程体系,按大类教学,是实现双赢的有效途径。现行的对口高考专业理论考试明显具有大口类同现象,一个大类有许多个专业类别,但高考测试的专业课程统一为3到4门,中职学校可将这些课程作为专业理论课程的主干课程。技能项目可在学校师资、实训条件的基础上,在大类内进行规划。整合课程内容、减少课程门类,突出重点技能、拓展专项技能,构建以高考课程为主的理论教学及以重点技能和拓展技能为主的实践教学的“双目标”课程体系,保证高考理论课时和技能培训课时。每个大类专业群中设置不少于4个技能模块,让学生系统接受高考理论教学的同时,重点完成至少两个技能模块的培训。

从高职院校近年对口招生的走势来看,有技能特长的中职学生在现行的三种对口招生方式中都占有一定的优势。对口升学中加大对学生技能评价比重势在必行。通过课程改革、采用分层教学、弹性学分制评价等,可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减少顾此失彼的弊端。按大类规划课程体系,既可有效地降低办学的成本,高效发挥教学资源优势,又能为学生综合素质拓展提供更多机会,为多样成才提供更多可能。

参考文献:

[1]陈灿芬,李阿丽.试论中职课程改革的途径[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16):105-106.

[2]刘其明.中职数学教学“必需/够用/实用”原则探究[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1(5):59.

作者简介:张吉忠,男,甘肃张掖人,高级讲师,本科,研究方向:职业教育课程教学。

推荐访问:课程改革 中职 应遵循 原则 实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