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基于生活品质视角的居民消费高级化路径研究

基于生活品质视角的居民消费高级化路径研究

时间:2022-03-26 09:56:49 浏览次数:

【摘要】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与居民消费水平、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文章依托生活品质的测评指标体系,从经济生活品质、文化生活品质、社会生活品质和环境生活品质的提升角度来探索促进居民从较低生活质量标准的消费结构向较高生活质量标准的消费结构演变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生活品质;消费高级化;消费水平

【中图分类号】F7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2)05-0042-03

生活品质,是指人们享受物质和文化发展的水平和对于这种享受的主观感受与满意程度,它包括客观的生活品质和主观的生活品质。客观的生活品质是指经济发展水平及其给人们带来的经济收入和在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上获得的包括公共服务和基本公共服务在内的服务;主观的生活品质是指人们对于经济发展水平及其给人们带来的经济收入以及对在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上获得的包括公共服务和基本公共服务在内的服务的主观感受和满意程度。居民消费高级化是指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居民从较低生活质量标准的消费结构向较高生活质量标准的消费结构演变的过程。

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与居民消费水平、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一方面,生活品质的评价指标很多跟居民消费水平、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的指标相关联;另一方面,一个地区居民消费水平、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的转变升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地区生活水平和生活品质的高低,合理的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能有效增进居民生活的幸福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以浙江省会城市为例,杭州正在着力打造“生活品质之城”,体现了浙江省“以人为本、以民为先”的发展理念。为了更好地衡量生活品质,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2007)形成了以经济生活品质、文化生活品质、政治生活品质、社会生活品质和环境生活品质5大维度、20个领域、50项指标为内容的生活品质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这个评价指标体系,笔者提出促进消费高级化的路径。

一、从经济生活品质角度促进居民消费高级化的路径探索

经济生活品质维度由城乡居民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居民收入满意度(主观)、服务性消费占消费性支出比重(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民营经济占经济总量比重、新产品产值率、国际开放度、人均GDP和创业环境满意度(主观)等9项指标组成。根据经济生活评价主要指标,扩大居民消费并提升经济生活品质需要从“两个提高”着手。

(一)提高居民收入占GDP比重

以浙江省为例,虽然居民收入居全国前列,但自2000年以来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的增速,也低于GDP的增长速度。所以,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从GDP的增长中获得的福利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从这个角度我们认为,政府可采取的措施有三个。一是合理增加城镇居民收入,并在制定收入分配政策时针对不同的收入群体要区别对待,比如通过“补低”、“扩中”和“调高”等措施,缩小浙江省城镇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二是努力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深入挖掘其潜在的消费能力,具体的途径包括:调整农业结构,确保第一产业收入稳定增长;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增收途径;积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考办技能培训班,提高农民自身素质等。三是大力开展积极有效的政策和措施,着力改善城镇居民对未来的收入预期,把持续增加居民收入作为主要目标,不断增加社会现实购买力。

(二)提高服务性消费比重,改善消费结构

以浙江省为例,从居民服务性消费发展变化看,具有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可以在较长时间里拉动消费市场的繁荣。要在政策层面和产业层面采取有力措施,将居民的消费需求潜力转化为现实购买力,增强居民消费信心,让居民消费需求得到有效释放,尤其要做好消费政策的调整,引导和发展新的消费热点和消费方式,促进消费结构的优化。为此建议:一要在提高居民收入的基础上完善社会保障以增加居民服务性消费能力;二要进一步优化服务性消费结构,必须在保持传统服务业发展的同时,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特别是加快信息中介、金融保险、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业、人文旅游、农业旅游和工业旅游等行业的繁荣发展,以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三要加强对居民服务性消费价格监管的力度;四要建立良好的消费环境,加快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建立健全物流、金融、邮政、电信、运输、旅游、体育、商贸和餐饮等行业服务标准,并充分发挥职业学校及有关社会机构的作用,加大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服务水平。

二、从文化生活品质角度促进居民消费高级化的路径探索

文化生活品质维度有平均受教育年限(15年教育普及率)、教育满意度(主观)、市民文化程度(主观)、人际关系满意度(主观)、文娱消费占消费性支出比重(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高雅艺术活动满意度(主观)、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满意度(主观)、享有休闲时间的充分程度(主观)、本地休闲旅游活动满意度(主观)、平均预期寿命、体育人口比重、医疗卫生满意程度(主观)和心理健康自我关注度(主观)等13项指标组成。如何培育和促进文化消费,推动杭州经济、社会的提升与发展,可采取的措施有两个。

(一)改善家庭消费结构,提高文化消费的比重

具体来讲,是要做好一个“优先”、三个“提升”。一个“优先”是优先提高教育消费,让学习和接受教育成为文化消费的长久主导,要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就要提高教育消费占消费支出比重。例如,全球金融危机时,杭州发放1.2亿教育培训消费券,由政府主导扩大教育消费比重。三个“提升”是指,一要提升高雅文化消费。结合城市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特别是要优先发展现代传媒、动漫游戏等新兴、优势产业门类,以文化产业结构的升级带动文化消费结构的升级,提高高雅文化的消费。二要提升休闲旅游消费。一方面,政府宏观上加强对行业发展的引导作用,做好相应的政策对策研究;另一方面,微观上进一步改善、优化自然生态环境,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强化服务意识为两大抓手,促进休闲旅游消费的长足发展。比如浙江省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景观资源开发休闲农业、休闲渔业和景观产业,利用现代文化娱乐活动多元化发展休闲旅游市场,像增加电影、话剧和音乐演出,提高休闲旅游市场整体的文化内涵。三要提升体育消费支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应加强全民健身计划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体育消费的意识,树立现代健康观及体育价值观,正确引导居民为健康等需要的满足而进行投资。加强体育市场的管理及新市场的开发,开拓不同层次体育活动方式和场所,加快体育场馆的建造,改善场馆经营方式,引进高水平体育比赛,满足不同层次的体育消费需求。

(二)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消费市场的制度建设

政府要放手让文化专业工作者、文化消费市场来决定和检验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的优劣、水平及成败,这样,文化消费的能量才能真正释放。

三、从社会生活品质角度促进居民消费高级化的路径探索

社会生活品质维度由基尼系数(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社会贫富差距感(主观)、社会对困难群体关爱度(主观)、社会保障覆盖率、城镇登记失业率、亿元GDP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食品检测合格率、市民安全感(主观)和城市归属感(主观)等共9项指标组成。基于社会生活品质视角,提升居民消费需求的对策有四个。

(一)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就业促进政策,加大对创业者的政策扶持,完善对特殊失业群体的再就业扶持;另一方面,积极提供公共就业服务,主要是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和就业培训服务。其中,对农民工的职业技术培训应作为职业技术培训的一个重点,尤其要重视对外来中青年农民工的职业技术培训。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边际消费倾向

在收入一定的条件下,支出预期的上升直接影响消费需求的下降。因此,要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政府可从教育、医疗、养老和住房等四个方面考虑,不断完善相关政策配套,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要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通过出台相应政策,努力使“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通过减轻城镇居民的生活压力,减少居民预防性储蓄,最终促使经济社会释放巨大的消费潜力,不断增强居民消费意愿。

(三)努力构建和谐消费环境,扩大消费需求

当前,和谐消费环境对扩大消费需求的意义已毋庸置疑。和谐消费环境是指以共融性为前提,存在于特定社会时空中的安全、健康、公正、诚信、友好的消费社会环境。构建和谐消费环境,首先必须加强市场监管。近年来,无视和脱离市场监管,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虚高价格打折等等欺诈行为屡见不鲜。随着消费品市场不规范及违法违纪的行为被大量曝光,这些现象也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要促进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的双重提升,首先必须加强市场监管,实现市场监管的有效性,政府责无旁贷。此外,企业也应加强产品自身形象的建设,要自觉、主动参与市场监管与民众督促,维护与消费者的良好关系。另一方面,政府还应站在加强消费文化建设的角度,不断提高消费者消费权益意识。消费者的权益意识提高,能形成一股巨大的社会力量,使得消费环境中的不和谐因素在市场上无所遁形。因此,从政府角度来看,也必须强化法制建设,维护好消费者的权益,维护正常公平的市场秩序。

(四)加强食品安全消费

在打造和保护食品品牌的基础上,要坚持标本兼治,建立健全打假扶优工作制度和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确保食品消费安全。要积极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维护合法权益,加强对产品质量、食品安全和服务质量的社会监督。只有食品安全了,消费者才敢放心大胆消费,消费和生活品质才能真正提高。

四、从环境生活品质角度促进居民消费高级化的路径探索

环境生活品质维度由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环境空气优良以上天数、建成区绿地率、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率、生态环境满意率(主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村庄整治率、居民满意度(主观)、城乡公交便利率(城市公交分担率和建制村客运班车通达率)、居民出行满意度(主观)和社区(村)公交设施及服务满意度(主观)等共12项指标组成。基于环境生活品质视角,提升居民消费需求的对策有四个。

(一)提倡低碳绿色消费,循环消费

从客观意义上讲,理性适度地扩大消费与人们历来所崇尚的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是不矛盾的,消费最终目的在于不断提升生活质量。在向居民传播科学、理性、健康消费的消费理念同时,也要引导居民建立安全、绿色、节约型消费的消费理念意识,使人们逐步做到“能消费、敢消费、善消费”,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消费模式向多样化转化,消费结构向发展型转化,消费方式向消费信贷型发展的全面迁移。另外,还要积极开展消费教育和消费引导,进一步丰富消费教育引导的内容和形式,宣传国家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和法律法规,普及消费知识,提振消费信心,提高维权能力,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二)面向消费需求完善、优化供给结构

经济学理论告诉大家:消费支出结构的变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供给结构产生诱导作用,而供给结构也对消费结构具有一定的制约和引导作用。因此,面向消费需求的主导方向,以消费为导向扩大短缺商品供给,不断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和步伐,是促进消费高级化的积极有效措施之一。

(三)积极开展消费信贷,促进居民消费结构顺利升级

扩大消费需求实际上是对消费和储蓄的关系进行调整,即增加现期消费,减少储蓄。消费结构升级涉及的家庭设备类、交通通讯类和居住类等的消费需求收入弹性较大,说明这些商品的消费需要积累一定时间的收入,适时开展消费信贷会降低流动性约束,有利于未来消费向即期消费转变,也有利于消费者福利的提高和金融机构经营绩效的提高。因此,积极发展消费信贷是加快消费结构升级,抵制流动性约束对现期消费限制的有效措施。

(四)改善流通渠道,扩大消费需求

鉴于流通渠道在供给与需求之间的重要纽带作用,政府应该加大力度整顿目前流通领域的发展秩序,改变流通企业长期以来存在的“小而分散”或者“规模不经济”的顽疾,使流通企业布局合理化、规范化,从而实现供给与需求之间良好的“沟通”。只有流通企业规模合理、信息化和现代化服务水平高、商业网点布局合理,才能为消费者运送物美价廉的商品,刺激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五、提升生活品质的基础上促进消费高级化的改进办法

(一)政府层面

从政府层面而言,要促进消费高级化就必须创造居民消费的各项条件: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让居民有钱消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让所有居民平等消费;加强各项消费制度建设,让居民乐于消费;提高就业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让居民敢于消费;积极扶持农村消费市场,让农村居民消费力全面释放。

(二)产业层面

从产业层面而言,加快服务业发展,为消费结构向更高层次发展提供条件;培育新型消费模式,扩大信用消费,网络消费;改善流通渠道,实现供给与需求之间良好的“沟通”。

(三)居民层面

从居民层面而言,首先,要转变消费观念,要敢于消费和善于消费,要进行绿色消费,健康消费,可持续消费;其次,要改变家庭消费结构,提高教育消费、文化消费和体育消费所占消费支出比重,提高消费层次;最后,要乐于消费,在消费中体验快乐和实现生活品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启杰,曹迎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理论研究【J】营销理,2005,(4):26-29.

【2】蔡跃洲,王玉霞.投资消费结构影响因素及合意投资消费区间【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1):25-30.

【3】郝梅瑞.对我国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问题的思考【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8,(2):8-12.

【4】黄妙.基于消费结构升级的扩大内需【J】浙江经济,1999,(11):31-33.

【5】刘毅.中产阶层消费结构变迁及特征【J】经济学家,2008,(3):86-91

【6】王国平2007生活品质评价年度报告【M】杭州:浙江人民出社,2008.

【7】王国平.生活品质之城【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黄兴豪】

推荐访问:视角 路径 居民消费 品质 高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