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云南干热河谷区潞江坝香蕉主要病虫害发生调查

云南干热河谷区潞江坝香蕉主要病虫害发生调查

时间:2022-03-30 09:38:56 浏览次数:

摘 要 2014~2016年,对潞江坝试验基地进行香蕉病虫害调查,共鉴定出病虫害17种。其中真菌性病害4种,病毒性病害1种,根结线虫病害1种,昆虫类虫害11种。对病虫害的病原、田间特点、发生条件进行了详细描述,为香蕉病虫害诊断提供参考。

关键词 香蕉 ;潞江坝 ;病虫害 ;种类 ;发生危害

中图分类号 S436.68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2008/j.issn.1009-2196.2018.03.018

Abstract The main banana diseases and pests in the Lujiangba Experimental Sites in the Dry-Hot Valley area of Lujiangba during 2014~2016 were investigated,and 17 diseases and pests were identified,including 4 fungal diseases, 1 virus disease, 1 root-knot nematode, 11 insect pests. The etiology, field characteristics and occurrence conditions of banana diseases and pests were described in detail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diagnosis of banana diseases and pests.

Keywords banana ; Lujiangba ; diseases and pests ; species ; damages

云南生产的香蕉具有其它产区无法比拟的优良品质,具口感甜、风味好、营养成分高[1]的“高原香蕉”产品特性,而“高原香蕉”已经成为云南香蕉的名片[2]。

目前,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海南和云南是香蕉主产区,但由于种植模式单一,病虫害严重威胁香蕉的生产与发展,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2002年杨培生等[3]对广东、海南、广西等香蕉主产区进行了考察,发现病虫害肆虐可造成香蕉产量损失20%~40%,严重时可毁产绝收。据统计,2011~2012年云南孟定种植香蕉面积6 667 hm2,到2016年不足2 000 hm2,主要原因是病虫害不断蔓延。付岗等[4]调查广西蕉园发现病害21种,虫害23种。周传波等[5]报道海南香蕉病虫害达35种。郭志祥等[6]调查云南香蕉害虫种类及危害,发现害虫20种。曾莉等[7]调查云南香蕉病虫害,发现病害28种,害虫29种。

潞江坝试验基地四周没有成片的蕉园,而同一区域内常年香蕉、粉蕉、野生蕉共存,各生育期并存,周年造蕉,形成独立的小气候,较多使用广谱性农药,对害虫天敌杀伤力大,且植被种类丰富等,这些都为病虫害迁徙扩繁提供了有利条件[4]。随着香蕉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种植年限不断延长,香蕉病虫害种类及发生程度呈逐年增加趋势[8]。掌握病虫害田间流行动态,适时作出病虫害预报,是进行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本文通过对潞江坝试验基地香蕉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危害程度进行调查及分析。参考前人资料进行种类鉴定,为生产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 调查的内容与方法

1.1 调查内容

1.1.1 调查时间

调查时间为2014~2016年。

1.1.2 调查地点

调查地点为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潞江坝老金坑香蕉试验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基地位于滇西横断纵谷怒江干热河谷区,海拔约750 m,属于亚热带干热河谷气候类型,全年基本无霜,年均气温21.5℃,≥10℃活动积温7 800.0℃;年均降雨量约750 mm;年日照时数2 333.7 h;年均空气湿度70%。蕉园地土壤属于砂壤土。

1.1.3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香蕉、粉蕉、野生蕉,其中香蕉调查面积约2 hm2,粉蕉约0.2 hm2,野生蕉约0.67 hm2,所设调查地块均位于基地内,粉蕉和香蕉于2012年4月定植香蕉苗,野生蕉为2011年以来收集,属于品种资源保存种植园。通过对香蕉地、粉蕉地、野生蕉资源地进行调查,对病虫害种类及发生情况进行分析。

1.2 调查方法

基地内,采用五点取样法、定点取样法及平行取样法(适用于主要病虫种类连片发生的地块)3种方法,在蕉株不同生长时期、不同部位(如新叶、假茎,球茎等部位)分别调查病虫害发生情况。对于连片发生的病虫害采用五点取样法,每块田调查5个点,每点调查6株,如褐足角胸叶甲。对于零星发生或者单株发病的病虫害用定点取样法,如香蕉灰纹病。对于连片发生及危害部位相对集中的采用平行取样法,如根结线虫病。记录病害症状和虫害特征(害虫形态和危害状况),采集病样并编号,以备下一步分类鉴定。

发病率=危害株数/监测总株数×100%。

1.3 病虫害鉴定与分类

1.3.1 病害鉴定

1.3.1.1 病原菌的分离纯化

病样表面消毒(75%酒精及0.1%升汞),取病健交界处在PDA培养基上26~28℃恒温培养,分离提纯[9]。

1.3.1.2 病原菌形态鉴定

将分离到的菌落重新转接在PDA培养基上,观察培养情况,镜检形态特征,将病原物鉴定到属。统计不同菌落在PDA培养基上出现的频率,将纯化的菌落转接到装有PDA培養基的试管中,按编号置于4℃冰箱保存[10]。描述、拍照、记录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

1.3.1.3 优势菌的致病力测定

将出现频率高的优势菌制成孢子悬浮液(显微镜低倍视野下30~60个孢子),接种在健康蕉株的第4~5片叶(以表皮完好为标准)。用接种针刺破上表皮,消毒后用无菌水冲洗3次。将20 μL的孢子悬浮液滴到每个刺破的位置,以滴定20 μL无菌水作为对照。每个处理接种3片叶,每片叶接种6个点并重复 3 次,观察记录病原菌致病症状,比较发病情况,确定致病菌;参考相关资料[10~19],请教相关专家鉴定病害种类。

1.3.1.4 香蕉束顶病的鉴定

因外部特征比较凸显、特殊,可直接定为香蕉束顶病毒(Banana bunchy top virus)(BBTV)。

1.3.2 虫害鉴定

采集虫害样本:用毛笔轻轻将害虫扫入装有75%酒精的5 mL冷冻管,带回实验室用显微镜观察(体型较小的,如蓟马)或解剖镜(型号JSZ6)观察,参照相关资料进行定种[20-24]。

2 结果与分析

2.1 调查结果

调查发现,危害基地蕉株的病害有6种,其中真菌性病害有4种,病毒病害1种,根结线虫病1种;虫害11种。由表1可知,香蕉枯萎病、香蕉束顶病、香蕉根结线虫病和褐足角胸叶甲危害较大、发生普遍,是目前急需防治的病虫害。

2.2 主要病虫害特性

2.2.1 香蕉枯萎病

病原菌为半知菌类镰孢菌属1号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

田间特点:危害粉蕉。植株幼龄自然发病时,外部症状不明显,在抽蕾中后期症状表现最为明显。植株下部叶片及假茎的外层叶鞘先发黄,从叶片边缘开始,逐渐向主脉、中脉扩展,黄化的叶片迅速凋萎下垂,叶柄在靠近叶鞘处折曲,上部叶片相继变黄、变褐、干枯或倒垂在假茎四周,仅剩顶部嫩叶或整株枯死。有的病株近地面处假茎纵向开裂,横切面可见维管束组织呈红褐色或暗褐色点状,纵剖面可看到红褐色至暗褐色的线条状病变维管束(坏死现象)。近球茎处到球茎部颜色深。蕉株干枯后期球茎腐烂、发臭,根系变黑褐色。该病害危害程度大,毁灭性强,一旦爆发,很难控制病情。

发生条件:高温多雨、土壤酸性、肥力低、砂壤土、土质黏重、排水不良、下层土渗透性差和耕作伤根等因素都有利于该病害发生。

香蕉枯萎病发病率见表2。由表2知,香蕉枯萎病1号生理小种侵害粉蕉,不侵染香蕉。2014~2016年,粉蕉的枯萎病发病率由3%上升至90%,带来毁灭性的危害。野生蕉(只调查粉蕉)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由5%上升至45%,但发病率没有粉蕉增长的快,主要原因是:在野生蕉地块发现枯萎病株以后,本着保护野生品种资源的角度,加强管理,肥料以有机肥和生物菌肥为主,这对增强植株抵抗力,抵御枯萎病起了一定作用(作用的评价标准为枯萎病的发病症状是否明显,能否挂果)。

2.2.2 香蕉灰纹病

病原菌为半知菌类暗双孢属香蕉暗双胞菌[Cordana musae(Zimm)Hohn]。

田间特点:主要危害香蕉。相对其它时期,在6~9月雨水季节处于生长期和抽蕾期的香蕉受危害较严重。初期病斑呈暗褐色或灰褐色,半圆形、椭圆形或沿叶缘呈不规则形,大小不一,周缘浸润状;后扩展成两端稍尖的长椭圆形大斑,轮纹状,中央灰褐色至灰色,边缘深褐色且有明显亮黄色晕圈。湿度大的叶片,叶背面的叶斑有灰褐色霉状物,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该病害在基地的危害程度较轻。

发生条件:因病原菌分生孢子靠风雨传播,高温高湿特别是台风暴雨、蕉园种植密度过大、排水不良均有利于该病害发生。

2.2.3 香蕉褐缘灰斑病

病原菌为半知菌类尾孢菌属香蕉尾孢菌(Mycosphaerella musicola)。

田间特点:主要危害香蕉。通常先发病于下部叶片,后渐向上部叶片扩展。初期在叶背面产生与叶脉平行的浅褐色小条纹或椭圆小斑点,后扩展成中央黄褐色,边缘颜色较暗,周围有亮黄色晕圈的大斑,沿叶缘形成大片不规则状坏死区,病斑表面着生灰色霉状物。该病害危害程度较轻。

发生条件:高温高湿,种植密度大,排水不良有利于该病害发生。

2.2.4 香蕉炭疽病

病原菌为半知菌类炭疽菌属香蕉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musae)。

田间特点:主要危害成熟或将近成熟的果实。在成熟果实上出现浅褐色、绿豆大的病斑、俗称“梅花点、芝麻蕉”,后扩大为深褐色不规则块斑。潮湿时病斑上可见粘质橙红色小点,果实变黑褐色腐烂。果柄发病将引起蕉指脱落。刚抽蕾的幼果感病,病斑明显凹陷,外缘呈水渍状,中部常纵裂,露出果肉,花序腐烂,果指提早脱落变黑腐烂,影响果实发育。该病害危害程度较轻。

发生条件:果实成熟度越高,病害发生越严重。排水不良、多雨多雾蕉园有利于该病害发生。

2.2.5 香蕉束顶病

香蕉束顶病的病原为香蕉束顶病毒[Banana bunchy top virus(BBTV)]。

田间特点:主要危害香蕉,整个生长期都可能发生该病害。生长早期发病植株明显矮缩,叶片狭小、直立状,叶缘黄化,叶质硬脆、易折断,主脉和叶柄呈现长短不一、断断续续的浓绿色条纹(俗称“青筋”)。如果抽穗后发病,因叶片已出齐,没有“束顶”现象,叶片也不狭小、黄化,但幼嫩叶片主脉仍现“青筋”,抽出的花蕾直生,不结果或结果极少,把柄细长、弯曲,果小而少,果端细如指头,果肉脆、无香味,危害程度大,有“不治之症”之称。

发生条件:主要借助带毒吸芽苗和香蕉交脉蚜传染。

2.2.6 香蕉根结线虫病

病原为垫刃亚目根结线虫属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Kofoid & White) Chitwood]和爪哇根結线虫[M. javanica (Treub) Chitwood]。

田间特点:主要危害香蕉,尤其是抽蕾期香蕉。病株地上部分矮小,叶片黄化、无光泽,植株易“散把”,抽蕾困难,挂果后期病株因根部受害不能载重,导致倒伏,地下部分可见根结,根尖部位形成虫瘿,呈鼓槌状或长弯曲状。受害植株须根少,黑褐色,严重时表皮腐烂。该病害危害程度较大,不易控制。

发生条件:因初侵染源来自带病吸芽及病土,可通过流水在田间传播,疏松透气的砂壤土更易受害。

2.2.7 褐足角胸叶甲

褐足角胸叶甲(Basileptafulvipe Smotschusky)是基地主要的虫害。属于鞘翅目肖叶甲科角胸叶甲属(Basilepta),也称叶跳甲。

田间特点:主要以成虫群居危害香蕉未完全展开的嫩叶、嫩茎、嫩果及包片。被取食对象形成不规则弯曲的黑褐色柱食状,严重影响香蕉产量及质量。

由表3可知,粉蕉 2014年1~4月发病率分别为2%、1%、0%、11%,2015年1~4月发病率分别为1.5%、0.67%、17.5%、22.67%,2016年1~4月发病率分别为0.00%、3.33%、24.00%、33.33%。通过连续3年的观察结果可知,3~4月危害率明显升高,在自然年出现第一次危害高峰。

2014~2016年香蕉褐足角胸叶甲危害面积逐年增加,2016年,香蕉的平均发病率已达66.15%。其中,2014年1~4月发病率分别为0.50%、1.33%、27.33%、18.00%,2015年1~4月发病率分别为7.00%、16.67%、14.47%、62.57%,2016年1~4月发病率分别为7.00%、22.00%、90.33%、74.67%。通过连续3年的观察结果可知,3~4月危害率明显升高,在自然年出现第一次危害高峰。

野生蕉2014年1~4月发病率分别为0.00%、42.00%、26.67%、4.67%,2015年1~4月发病率分别为0.50%、17.50%、0.67%、22.00%,2016年1~4月发病率分别为3.75%、16.67%、62.67%、9.50%,野生蕉主要作为品种资源保存,在管理上更严格,施药次数相比香蕉和粉蕉频繁,所以调查数据没有出现明显的危害高峰。

褐足角胸叶甲防治上存在一定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该病虫爆发性强,食性杂,飞行力强,容易转移取食;其次成虫以香蕉嫩茎、嫩叶、花蕾和幼果為食,取食部位隐蔽;再次,该虫繁殖力极强,在基地每年发生3~4代,世代重叠。这些特征决定了该虫防治上的难度。目前,成虫主要是运用化学手段进行连片防治;幼虫主要是冬季对蕉园进行翻耕晒土、喷洒农药来进行防治。

2.3 不同蕉园虫害发生特性

对不同蕉园虫害进行调查,发现虫害危害程度为:单一种植香蕉蕉园>野生蕉混作蕉园。

香蕉种植区均属干热河谷区,但因基地地理位置特殊,冬季易发生寒害,蓟马、褐足角胸叶甲在田间有明显的发生峰,连年种植地发生峰尤为明显,危害严重,虫害周年均有发生,主要集中在4~10月。

3 讨论与结论

目前,有关云南香蕉病虫害的报道相对较少,研究深度不够,资料积累不足,特别在分类鉴定和病虫害发展规律方面可供参考的资料不多,给研究工作和病虫害防治上带来一定困难。

根据曾莉等[7]及李悦群等[18]的报道可知,目前,基地病害种类相对于云南其它产蕉区少,虫害种类相对较多且危害严重,这可能与云南热区的气候有关。一般病害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易发病;而干热气候不利于病害发生,但虫害爆发性强、危害严重。调查结果显示,影响基地香蕉生产最严重的虫害主要为褐足角胸叶甲。对基地周边村落走访调查发现,部分病虫害如香蕉束顶病、蓟马、香蕉交脉芽和根结线虫病,危害较为严重,其中香蕉束顶病发病率高达35%,是今后研究的方向与重点。此外,基地土壤为砂壤土,有利于根结线虫病的发生,应加强预防并做深入的调查研究。

目前,基地由于资金、劳动力等原因仍以化学防治为主,这对于蕉园以及野生蕉资源保存、持续发展十分不利。因此,可继续开展基地病虫害调查,掌握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及时空动态分布规律,为科学防治提供有力的依据;坚持循序渐进,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总方针,为实现基地蕉园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尚海凤,王美存,俞艳春,等. 云南高原香蕉产业低效益成因与对策[J]. 江西农业学报,2012,24(10):27-29.

[2] 曾 莉,郭志祥,番华彩,等. 云南香蕉枯萎病及防治研究进展[J]. 热带农业科技,2016,39(4):19-22.

[3] 杨培生,陈业渊,黎光华,等. 我国香蕉产业—现状、问题与前景[J]. 果树学报,2003,20(5):415-420.

[4] 付 岗,杜婵娟,潘连富,等. 广西香蕉病虫害种类调查初报[J]. 西南农业学报,2014,27(4):1 527-1 531.

[5] 周传波,吉训聪,肖 敏,等. 海南省香蕉病虫害种类及防治技术研究初报[J]. 安徽农学通报,2007,3(19):205-213.

[6] 郭志祥,曾 莉,番华彩,等. 云南香蕉害虫种类及发生危害调查[J]. 热带农业科学,2012,32(10):42-45.

[7] 曾 莉,郭志祥,番华彩,等. 云南香蕉病虫害危害现状及防治策略[J]. 热带农业科技,2011,34(3):18-22.

[8] 方中达. 植病研究方法[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1-166

[9] 吴建圆,王 娜,冀志蕊,等. 苹果炭疽叶枯病菌致病力分析及苹果种质抗病性鉴定[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7,18(2):210-216.

[10] 梁丽松,王贵禧. 不同产区板栗病原菌的种类及其致病力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2003,16(3):284-288.

[11] 农业部农垦司热带作物处,中国热带作物学会植保专业委员会.华南五省(区)热带作物病虫害名录[M]. 儋州: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华南热带作物学院文印中心,1994:56- 58.

[12] 李雨龙,杨 叶,韦 诚,等. 海南飞机草病原真菌鉴定、致病力测定及其寄主范围分析[J]. 热带作物学报,2016,37(1):177-182.

[13] 邵力平,沈瑞祥,张素轩,等. 真菌分类学[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4.1-333.

[14] 林明光,刘福秀,李伟东,等. 海南省香蕉作物病害调查与鉴定[J]. 热带生物学报,2010,1(1):59-61.

[15] 张中义,冷怀琼,张志铭,等. 植物病原真菌学[M].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56-399

[16] 戚佩坤. 广东果树真菌病害志[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24-37.

[17] 李锐群,唐志敏,李树忠,等. 西双版纳州香蕉主要病虫害种类及防治措施[J]. 热带农业科学,2016,36(1):58-62.

[18] 谢联辉. 普通植物病理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14-399.

[19] 周传波,吉训聪. 香蕉病虫害防治彩色图说[M]. 海口:海南出版社,2008,205-213.

[20] 昆明动植物检疫所. 云南农业病虫杂草名录[M]. 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89,98-106.

[21] 谭娟杰. 中国经济昆虫志(第十八册)鞘翅目 叶甲总科(一)[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1-49.

[22] 袁 锋. 昆虫分类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1-664.

[23] 李云瑞. 农业昆虫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37-338.

[24] 许再福. 普通昆虫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215-308.

推荐访问:病虫害 云南 河谷 香蕉 发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