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治策略

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治策略

时间:2022-03-31 09:54:00 浏览次数:

摘要 林业病虫害防治在我国林业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对我国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制约林业病虫害防治的因素以及防治策略展开论述,期望为我国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提供借鉴。

关键词 林业病虫害;制约因素;防治策略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20-0130-02

Causes of Pest and Disease on Forestry and Its Prevention Strategies

MI Xiao-qin

(Liupanshan Forestry Bureau in Guyuan City of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Guyuan Ningxia 756401)

Abstract Forestry pest and disease control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forestry in China. This paper had discussed the causes of pest and disease on forestry,the limited factors in its prevention,and the useful prevention strategies,so as to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s for our country forestry pest and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ork.

Key words forestry pest and disease;restricting factors;prevention strategies

林业资源在我国生态建设和生态环境维护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与传统农业相比,林业发展具有其特殊性,林业生长周期长、空间利用率高、单位面积生物量大,且林业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策略也与农业病虫害防治有着显著的不同。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某些林业措施失误,林业病虫害问题逐渐凸显,防治难度逐年加大。因此,及时找出制约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的限制因素和原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防治策略对保障我国林业建设的持续、快速、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大规模林业病虫害的发生是林业生态系统失衡的一种表征,它反映了林区中树种与其他构成森林生态系统的因素之间的失衡,这与林区中的树种单一、物种多样性简单、人为活动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以及对害虫天敌的灭杀有关,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1 人工造林工作中的失误

人工造林是保护森林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作为我国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一项重要举措,人工造林近些年来发展迅速。但是,随着人工林面积的不断加大,森林病虫害的发生面积也同步增加,两者呈同步增长趋势[1]。自1950—1980年,我国人工林面积增加了近50%,而森林病虫害的发生面积也同步增加了近40%[2]。在人工造林过程中普遍存在树种单一、种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从而导致了人工林植物群落结构简单、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差、生态系统脆弱、对病虫害的防御能力低下,极易发生大规模的病虫危害。同时,人工林受到危害之后还会对原始林造成不利影响,造成双重影响[3]。因此,在人工林建造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当地林区的气候、生态条件,合理引进树种、科学配置树种结构,优化林区生态结构,实现其长期稳定发展。特别是在经济林的建设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林区生态结构的建设和优化。

1.2 防治措施失当

长期以来,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过度依赖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化学防治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长远来看也带来了众多负面影响。林业病虫害发生后一味使用化学农药,在杀灭害虫的同时也杀伤了大量有益生物,长期使用化学药剂又可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药剂对非靶标生物的杀害极大地降低了林区生物多样性,害虫的天敌数量急剧减少,次生害虫变为主要害虫,林区生态系统变得愈发脆弱,林区本身的自我修复功能逐渐丧失。同时,化学药剂的使用还导致了林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在防治手段上缺少符合林业特点的防治药剂和器械,防治效率低,防治工作往往处于被动救灾状态。

1.3 防治技术落后

我国的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还相对落后,发展进程缓慢,不能适应我国林业快速发展的现实需要。在我国林业发展较好的地区,大多经济发展较为缓慢,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力度不够,缺乏先进的防治设备,防治工作往往比较被动。在防治手段上缺乏创新,不注重林区生态多样性的建设和维护,不能很好地发挥并利用林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与恢复功能。此外,国家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投入的资金力度有待加强。

1.4 病虫害发生的种类、数量不断增多,危害面积逐年扩大

我国的林业病虫害种类有8 000余种,其中经常造成严重危害的有200余种[1]。近20年来,每年都有3~5种非主要害虫转变为主要害虫而大面积发生成灾[4]。历史性重大病虫害依然猖獗,新的重大危险性病害不断出现,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逐年扩大,以生态环境整体恶化为诱因的生态型病虫害暴发成灾等,这些问题的出现都给森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5]。

2 制约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因素

2.1 林业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薄弱

我国林业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工作基础还比较薄弱,很多地方都不能及时、有效地监测预报当地林业中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趋势,往往待病虫害大面积发生时才采用被动式防治,不仅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防治效果也往往不理想。

2.2 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亟待提高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要求从业人员不仅要掌握相关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同时还需要有比较丰富的病虫害防治工作经验。针对不同的病虫害,不同的危害程度,不同的地理、气候环境及生态条件,所采取的防治措施也不尽相同。森防从业人员应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采取最有效、恰当的方式进行林业病虫害的防治。

2.3 防治技术和手段亟需提高

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对现有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力度不够,很多地方的防治手段还比较落后。面对日益严峻和复杂的森防形式,只有不断提高森防的防治技术和手段才能在森防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

2.4 林业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配合

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有脱节现象,林业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和配合,造林、育苗、引种等工作缺乏统一调度和安排,不仅不利于统筹统防,而且常常使森防工作处于被动的局面。有些地方在搞造林规划时对病虫害防治未做认真规划,预防机制不健全。

3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策略

3.1 提高认识,加强植物检疫和监测预报

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治是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举措。随着国内及国际间交流的加强,危险性病虫草长距离人为传播的可能性增大,像松材线虫、美国白蛾、松针褐斑病等重大病虫害的流行均是由于有害生物通过林产品进口从国外引入的[6]。因此,必须加强植物检疫工作,提高检疫水平,对苗木、种籽及木材的调运采取严格的检疫措施,减少危险病虫害的传入。同时,运用科学的方法,做好病虫害的监测工作,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林木状况,及时预测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趋势,做好病虫害的预报工作。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我国植保的总方针,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同样适用。通过林业病虫害的及时预报,做到及时预防,综合防治,不断提高监测和预报水平,努力杜绝大规模病虫害的发生。

3.2 提高森防科技含量,改进防治手段

面对目前日趋严峻及复杂的森防形势以及国家对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的要求,在林区病虫害的防治中应努力提高防治的科技含量,改进防治手段。在化学防治中逐步禁止氧化乐果、杀虫脒、甲胺磷等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积极倡导高效低毒、对非靶标生物安全的生物农药、微生物生防制剂、仿生农药、植物性农药等的使用[6]。大力倡导生物防治和无公害防治,如我国某些地区采用的利用周氏齿小蜂防治美国白蛾、利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利用昆虫性信息素引诱害虫等都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7]。同时,积极推广飞机、6HY-25系列喷烟机等新型防治器械的使用,探索利用遥感技术对美国白蛾、松毛虫、小蠹虫等的监测。尝试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相结合(即“3S”技术)对林业有害生物进行监测预报,发挥“三诱”(昆虫信息化学物质诱杀、灯光诱杀和颜色诱杀)技术在森林害虫监测和诱杀中的作用[8]。

3.3 因地制宜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应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防治的植保战略,在防治思想上应树立森林健康的理念,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害虫天敌,综合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多重防治措施,对林区中的各种物理环境(如温度、湿度、光照及通风等、生物区系、物种多样性等)进行调节和控制,充分发挥林区内有益生物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发挥林区内物种之间的依存与牵制作用,最终形成一个相对平衡、稳定的生态系统。在此生态系统之下,病虫害的数量及其造成的损失控制在一定经济水平之下,并且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与修复、较好保持系统稳定性的能力,从而持续发挥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3.4 搞好林区生态建设,不断提高林区的生态功能

因地制宜地搞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工作,减少人、畜活动对林区植被的影响和破坏。减少天然林的砍伐,通过研究天然林的树龄结构、树种组成、分布密度等,以天然林稳定的系统结构来指导现有林的建设和改造[9]。积极营造多树种、多种形式的混交林,着重发展乡土树种,适度引进优良品种,不断优化树种林种配置。在林区建设中选育抗逆性强的树种进行适当的混交,营造混交林,实施天然林经营模式,适地适树,实现林果、经济树木、灌木和草本的立体发展。努力丰富林区生物群落和物种多样性,增加天敌数量,增强林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对病虫害的抵抗性,逐步实现森防工作由治标向标本兼治、治本的转变,由重治理向重预防的转变[10]。

3.5 大力倡导无公害防治

无公害防治是以森林培育技术措施为基础,以生物控制为核心,以经营管理为保证,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培育健康森林与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提高森林自控能力和持续控灾效果的管理科学[11]。林业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是一种借助营林措施、生物防治和物理机械防治的综合防治技术,是加强我国林业生态建设,促进生态文明,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营林防治贯穿在育苗、造林及抚育管理等营林的整个过程中;生物防治主要借助有益鸟类、天敌昆虫、有益微生物及生物农药来进行林业病虫害的防治;物理机械防治包含了捕杀、阻隔、高温、诱杀及涂白等方式。无公害防治具有成本低、投入少、安全性高、对天敌安全及环境影响小等优点。

4 结语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对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加强我国生态建设,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林业病虫害防治的特殊性,应因地制宜发展适合本地区林业病虫害防治的有效综合措施。加强林业病虫害的预防监测与检疫,借助各种先进科技成果和手段,以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规划为出发点,科学合理地进行林业病虫害的防治,保障我国的林业建设持续、快速、高效地发展。

5 参考文献

[1] 叶建仁.中国森林病虫害防治现状与展望[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6):1-5.

[2] 龚云华,黄国成,陈秀东.关于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及无公害防治策略的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2(12):207.

[3] 刘世英,赵瑞玲,李振海.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1(17):196-197.

[4] 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任重道远[N].中国绿色时报,2000-02-28.

[5] 梁军,张星耀.森林有害生物的生态控制技术与措施[J].中国森林病虫,2004(6):1-8.

[6] 刘宝华.浅谈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J].民营科技,2009(6):88.

[7] 王志勇.浅谈森林病虫害防治[J].林业勘查设计,2007(4):72-74.

[8] 宋玉双,黄北英.中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的新进展[J].中国森林病虫,2008(6):31-34.

[9] 赵良平,叶建仁,曹国江,等.森林健康理论与病虫害可持续控制—对美国林业考察的思考[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5-9.

[10] 潘宏阳,朱新飞,张春美,等.西部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中森林病虫害防治问题及对策[J].中国森林病虫,2001(6):36-38.

[11] 夏雨霞.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重要意义和防治方法[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9(5):58-59.

推荐访问:病虫害 林业 防治 策略 原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