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影响渔业生态因素和对策

影响渔业生态因素和对策

时间:2022-05-28 10:05:05 浏览次数:

摘要:渔业是一个以开发利用水生动物和水域滩涂等自然资源为基础的产业。渔业生态环境为水生动物生长,增殖提供了必要的生存空间和生存条件,其状况及变化对渔业生产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以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为例对影响渔业生态因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渔业生态;对策

中图分类号:[S9-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11-0202-1

1 蕉城区渔业生态的现状和影响因素

蕉城区渔业生态环境总体状况良好,但局部水域污染严重。渔业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和渔业资源衰竭,严重影响渔业经济持续发展。

1.1 渔业资源减少,捕捞产量下降

据统计,全区1980年海洋捕捞产量14230吨,到2010年减到5904吨,减少三分之二。渔获物低龄化、小型化、低值化,优质品种比重降低,经济鱼虾形不成渔汛。其中,大黄鱼捕捞产量由最高2500吨(1955年),减少到10吨以下。经济渔业资源处于严重衰竭之中,渔村经济发展举步维艰。

1.2 局部海域水质富营养化,致病性微生物泛滥,水质恶化,给养殖生产带来重大损失

从2000年以来,每年都爆发严重鱼病,造成产量损失累计五万吨,产值十亿元的经济损失。影响渔业生态的主要原因有

1.2.1 涉海涉渔工程原因 随着环三战略的实施,许多重大的涉海涉渔工程项目落户蕉城区,其中围垦、工业园区、码头等填海造地以及高密度渔排养殖影响最大。这些项目对蕉城区经济发展发挥了主要作用,但也对渔业生态构成严重影响。围海造地、拦河修库,直接改变水域的自然地形地貌和底质分布及潮流条件,切断洄游性和半洄游性水生动物的回游路线,破坏了亿万年来形成的优越产卵场,育肥场和越冬场,近岸海域生物种类不断减少,产生生物链断裂,海洋和渔业资源日益越衰退,海洋生态环境已遭到不可逆转的损害。

1.2.2 废弃物的污染原因 涉海涉渔工程在建设过程和生产过程中产生许多建设废渣、工业废水以及生活垃圾直接通过河川径流入海和直排口直接入海。其中,工业废水是渔业水域最重要的污染源。它会有大量的悬浮物有机和还原性物质,以及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的物资。生活垃圾来源人们日常生活产生的各种混合性固体和污水。其中含无机盐类和有机物及多种致病性微生物,是造成渔业水质有机污染、生物污染和产生富营养化的主要来源。

1.2.3 渔业生产方式改变的原因 改革开放后,蕉城区的水产养殖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由于缺乏科学的论证和海域功能区划,无序无度进行围海修塘,建造海上渔排,片面追求养殖面积与产量,形成了大面积、单品种、高密度的养殖格局,给水域带来了严重损害。另外,水产养殖主要靠高施肥、高投铒来获取尽可能多产量。据统计2010年蕉城区有渔排12.63万框,鱼类产量2.63万吨,按1:10饵料比,年投饵26.3万吨,通常投入池塘和网箱的饵料有30%达到8万吨或更多,不被渔虾掇食,产生的残饵与渔虾排泄物一起沉到水底。残饵在水中分解消耗溶氧,产物主要成分为氨氮。大密度的养殖使水域的自净能力变差,致使大量的病毒细菌等致病性微生物在水中滋生。

2 保护渔业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

加强渔业生态保护,大力建设海洋牧场,减缓并遏制渔业资源衰退,对维护水域生态环境,提升现代渔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意义重大。因此,我们要切实做好以下各项工作:要认真搞好涉海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加强渔业生态的保护。政府在制定本地发展规划时,要合理调整布局,兼顾发展与生态保护。严格执行《海洋环境保护法》,对涉海工程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组织专家论证,举办听证会。建立涉海工程项目对渔业生态损害评估和补偿机制,制订保护和修复措施,并加强督促落实,将对渔业生态影响控制在最低水平。推广健康养殖,加强养殖水域污染综合防治

2.1 科学规划

积极做好水产养殖发展规划,突出科学布局,控制养殖总量。推广生态健康养殖理念、养殖方式和生产管理技术,加强监督管理。引导养殖生产者保护养殖水域环境。

2.2 防治养殖自身污染

一方面积极引导生产者使用全价配合颗粒饲料,推广科学饲养技术,限制冰鲜小杂鱼 直接投喂。根据养殖情况,精确计算投铒量,减少残饵量。另一方面要合理施肥和用药,按“科学合理、少量多次”的原则,施用肥料,增加池塘浮游生物生长繁殖,给鱼虾提供充足的天然饵料和促进光合作用。提倡实行“无病预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方针,科学用药,防治鱼病,不要乱投滥用鱼药,严禁使用违禁药品。

2.3 积极推进渔业生态修复工程

树立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科学发展观,坚持“ 科学修复与合理利用、统筹规划与重点突破、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加强管理与维护权益”相结合的原则,制订渔业生态修复工程规划。通过渔业资源修复工程实施,使渔业生态环境逐步改善,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主要措施有 :

2.3.1 渔业资源增值 蕉城区自1984年开展以对虾人工增殖放流为主的资源修复工作,累计放流增殖品种已达十几种,包括对虾、大黄鱼、河蟹,四大家鱼、曼氏无针乌贼,放流增殖已取得显著效果。今后,要在不断深化研究和总结的实践经验基础上,扩大对传统大宗种群增殖规模,同时依据“资源衰退严重、苗种生产技术过关、经济价值高”的品种确定原则,积极发展洄游半径较小的海水鱼的放流增殖。

2.3.2 人工鱼礁建设 在“十一五”期间,蕉城区投资近二百多万元实施了三期人工渔礁工程,效果显著。今后,要继续按照“统筹规划、科学论证、合理布局”的原则。在三都湾建设“增殖型渔礁、休闲垂钓型渔礁” 等多种类型渔礁群。争取用5-10年,基本构成“资源开发、增值渔业游钓”等多功能为一体的“ 海上人工牧场”框架。

2.3.3 深水网箱推广 积极开发深水网箱技术,逐步将养殖区从近岸内湾向深海发展,压缩近海内湾传统网箱养殖规模,减轻养殖污染,改变传统渔业生产方式,提高水产的品质。

作者简介:陈庆荣(1969-),男,福建宁德人,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三都镇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助理工程师。

推荐访问:渔业 对策 生态 因素 影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