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电影里的明朝那些事儿

电影里的明朝那些事儿

时间:2022-04-09 10:09:39 浏览次数:

文明与野蛮互为表里互相缠斗,是大明帝国的宿命。以驱除鞑虏开始,又以异族入侵终结,这三百年始终充斥着斗争和暴力。无论是在上的庙堂,还是在下的江湖,正邪角力从不停歇。几百年来,讲述明朝故事的戏曲、演义、小说,以及后世的电影,更大幅压缩了两者之间的距离,挤榨出了无数精彩的传奇。

时间与衣冠电影为什么盯着明朝?

《绣春刀》《白发魔女传》《四大名捕》《大明劫》《倭寇的踪迹》……近年的明朝电影特别多;往前数,《三笑》《侠女》《杜十娘》《帝女花》《新龙门客栈》《英雄郑成功》也都是华语电影里的经典。那么,为什么电影人偏爱从这三百年的历史里采撷素材?除了时间上⎡既远又近⎦之外,也许最重要的原因是,大明朝充满着最光鲜又最黑暗、最纯真又最腐朽、最荣耀又最窝囊的矛盾特质。

模糊的古代,武侠的世界

电影怕剧透,而戏曲就怕观众对故事不熟,这是叙事精神和抒情精神的区别。电影选别的朝代不行吗?戏曲行里衡量剧种大小,有一个标准,即看某个剧种能否演出“三列国戏”,即能演出三国和先秦列国的戏,则足以证明剧种行当齐全、表演程式丰富,唱腔板式多样,否则即为小剧种。这一方面说明,戏曲观众对“三列国”的戏是很熟悉的。也是这些历史在人们的心中印象太深,导致后世改编的三国题材电影无论怎样阐释,都显得难以立足。混乱的南北朝、五代,故事最多,最有戏,按说是影视取材的宝库,但却恰恰是电影编导最惧怕的历史时间段,极少有人选这一阶段的素材,一部以南唐人物演绎的《夜宴》,不伦不类,反而中国传统戏曲、曲艺却很热衷选这个时间段的素材。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自然是影视改编的热门母题,而作为最后一个汉族王朝,明朝也很让影视圈惦记。明朝风物,在电影语境里,可笼统视为“华夏衣冠”,隔着清朝的马蹄袖看过去,清晰又模糊,象征着泛指的古代。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由明朝开始勃发的市民文化,“四大名著”有三本成书于明代,还有更世俗的《金瓶梅》和“三言二拍”。在汉赋唐诗宋词之后,中国文化的首席地位传给了小说。于是,后人们能够从大量流传下来的小说、戏曲、绘画中捕捉到这一时代的生活气息。通俗小说这一脉,转到了后世,从中脱胎出了至今影响力最大的一枝:武侠文学。大家耳熟能详的武侠小说家,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很多作品都着墨在明朝。尤其是古龙,他的作品九成寄托于明代。也因此,改编自他们作品的古装武侠电影,不少是明朝故事。出生在北京、活跃于香港和台湾的一代导演宗师胡金铨,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以《大醉侠》《龙门客栈》《侠女》等杰作,掀起了武侠片革命,嗜好明史的他,不出意外地选择了明朝作为这一系列电影的时代背景,奠定了东厂、太监、锦衣卫、江湖游侠各司其职的体系。武侠,这种“成年人的童话”,无论在纸面还是在胶片,都和大明紧紧连在一起了。

坏人好人都太多

明朝的事儿让人纠结,好人坏人都太多,所以故事极其丰富,为影视剧创作选择素材,提供了丰厚的历史腐殖质。

从朱元璋定天下到崇祯皇帝失天下,明朝的历史,读起来跌宕起伏,十分动人。别的不说,单是电影喜欢虚构的那些权倾朝野、武艺高强、心狠手辣又变态的大内公公,终有明一朝,代不乏人,就是说,明朝被这些变态折腾,就没有停止过。前有王振这个变态,这家伙读过书,还中过举人。后来发现再考进士走仕途太难了,就狠心挥刀自宫,当了太监。“小人行险以侥幸”,这种对自己都狠心的家伙靠近权力中枢,那还有别人的好果子吃?明宣宗被这家伙裹挟着,把大明朝弄得很乱、很有戏。另一个著名宦官刘瑾,是明朝名副其实的大老虎,他组织了一个老虎队,八个太监把持了朝廷的所有门户,利益共享。刘老虎贪的财,据说拿现在的标准衡量,都是过去一千年来,全球最富的50个土豪之一!当然,老虎凶猛,相对的,诛老虎的过程也十分有戏。刘变态之后是著名的魏变态,即魏忠贤专擅时代,可谓罄竹难书!无数武侠电影就假托他这个时期。

被这几个变态老虎贯穿于整个明朝,明朝的戏之烦乱,可想而知。著名的《唐伯虎点秋香》,假托的是宁王朱宸濠之乱为背景。其实这个故事背后还有许许多多可挖掘的东西,电影只肤浅地取了一点点,连毛皮都算不上。

明朝忠臣义士之多,也是令人观之扼腕感叹的—国初的故事之热闹,堪比隋唐之交。紧接着朱棣起兵,夺建文帝江山,方孝孺死难,可谓千古壮烈,是戏剧常演不衰的题材。嘉靖时期的大礼议事件,文臣的迂耿、忠直,十分震撼人心。

到了明末,工商业发达了,但国家却腐败得不可收拾。朝廷官员、皇亲国戚,没一个真正为国家操心、愿意承担责任的。个个都做大厦倾倒前个人的小算盘。即便是想有所作为的崇祯皇帝,也毫无办法。崇祯五年,大臣黄道周以疾求归,临走却给崇祯帝上了一疏,他以请求退休者的身份,冷眼旁观,精准地指出了崇祯帝面临的尴尬局面:诸大臣几乎没有能真正为朝廷国家考虑的,而且还利用权力打压那些真正想为国尽力的仁人志士。这话说得崇祯心惊肉跳。黄道周无奈,只能进一步申明自己的见解,几乎将崇祯即位以来以及从前三十年的弊端和任用人才的失误全部说出来了,把皇帝信任的重臣的所作所为一语道破:“迩年诸臣所目营心计,无一实为朝廷者。其用人行事,不过推求报复而已。……今诸臣之才具心术,陛下其知之矣。知其为小人而又以小人矫之,则小人之焰益张;知其为君子而更以小人参之,则君子之功不立。”黄道周很不给皇帝留面子,最后被贬斥为民。而崇祯和大明,不久就横死了。

一般浅薄的历史成见,认为宋朝不修文德,故宋朝老是受周边国家的欺负,非常窝囊,其实,明朝周边防务也一直没消停,倭寇海盗,抗日援朝还算成功,但窝囊起来,和宋朝一点也不差,要不怎么有“土木堡”之变?至于袁崇焕、李自成等朝代末期天下大乱的事儿,就不用说了。总之,明朝像个中国历史的褶皱,每一片翻开,里面都藏着许多可供取用的素材。

十个词汇里的大明

海量留存的正史资料,再加兴旺繁荣的民间戏文,在这两路聚光灯照耀之下的明朝,显得无比荣耀、残忍、香艳、荒唐而又悲剧。正因如此,几百年来,戏曲、演义、小说、电影都热衷于明朝人明朝事。透过下面的十个关键词—亦即是十个电影最常选择的明朝题材—我们不难体会到大明的种种特色。

推荐访问:明朝 事儿 电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