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现代农村水污染的特征与防治对策

现代农村水污染的特征与防治对策

时间:2022-05-28 15:55:03 浏览次数:

摘要 分析了农村水环境污染的原因,从宏观和微观方面提出了解决方案,以期改善农村水资源环境。

关键词 农村;水污染;宏观;微观;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3.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05-0221-02

由于目前我国广大农村的水资源大多没经过处理,再加上排水设施不健全,生活废水因地势自然流淌,于村内或距水源较近的低洼处汇集,一旦水源受到污染,将直接危及农村居民的生命健康和安全。农村水污染防治,涉及多个行政部门和多种治理措施,主要有经济措施、技术措施、行政措施和法律措施。

1现代农村水污染的特征

1.1化学污染

氮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需营养元素之一,农田对化肥的需求量比较多。但是化学氮肥的不合理施用,导致氮素通过各种途径损失于环境中,尤其是农田氮素流失引起的面源污染,对水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据调查,丹麦270条河流94%的氮负荷由面源污染引起;在荷兰,来自农田的氮负荷占水环境污染总量的60%;在英、法等国氮素流失已成为水体污染的主要成因。在我国,根据对我国25个湖泊水环境现状的调查,水体全氮均达到了富营养化指标,氮、磷富营养化逐渐成为我国水污染的核心问题。

1.2工业废水污染

2006年,全国农村乡镇工业废水排放量89.5亿吨。我国农村乡镇企业众多,且大多数为技术水平低的小造纸、制革、印染和冶炼等大耗水企业,大量的废水未经有效地处理直接排入到乡村河道,造成了水体大面积污染,严重地影响了村民生活生产。如我国浙江省乡镇工业产值约占全省全部工业产值的81.5%,然而随着乡镇工业的迅猛发展,污水排放量也呈增长趋势。农村工业废水污染的后果十分严重,水的相对流动性和农村的相对封闭性使得农村水污染会直接严重影响到农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污染物的富集作用会给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威胁,水的流动性还会将污染扩散到农村以外的环境。

1.3生活废水污染

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居民的生活习惯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长期以来形成的农村陋习,环境保护意识落后,生活污水和饲养家畜的污水随处排放,生活垃圾随处堆放,使得农村水环境日益恶化,水质污染越来越严重,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严重地影响到广大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据调查,仅湖南省长沙市就有60%以上的水面存有不同程度的污染。湖南省长沙市某镇在对横河、泯沟和浅井的水质状况抽样调查发现,其水质大多已被污染,洁净率横河为15.8%、泯沟20.2%、浅井56.7%,并已经污染到了地下水源,在几米、几十米甚至到了几百米的深处都能找到污染物。

1.4水环境治理力度不足

目前,对农村水环境污染的治理还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基本上没有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和预防,河道、河塘污染仍很严重。我国大部分农村目前虽已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灌排体系,但河道淤积严重,引排能力不足,沙土地区河道淤积速度快,河道堤防标准不足,部分圩堤不封闭,导致水体流动不足,水质水环境大受影响。有的河道内垃圾成堆,水草丛生,影响了村容村貌;有的河水污染、发臭,已直接影响了村民生活环境。

2农村水污染的防治对策

2.1改进施肥方式,建立多水塘系统

笔者建议在农田耕作中根据作物种类、需肥特性,结合当地土壤肥力特点,选择测土配方施肥、叶面施肥、分次施肥、定点施肥等施肥方式,将常规肥与生物肥相结合,以有效地提高化肥利用率。多水塘系统利用农田-沟渠-水塘独特的景观结构改变养分的运移形态以及运移途径,使养分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循环利用,减少面源污染物的输出。利用多水塘系统控制化学污染的主要方法是修建暴雨滞留池,这些池不断地与河流进行水分、养分的交换,可使流速降低,悬浮物得到沉降,并增加水流与生物膜的接触时间等。水塘对雨水和农田地表径流氮、磷营养盐的截留,使水和营养盐能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多次循环利用,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措施。

2.2工业废水循环利用

在农村乡镇企业比较发达的农村开展污水重复利用技术可使企业污水排放量减少,乡镇政府应鼓励乡镇企业在污水治理方面开展污水循环利用,对于有效开展污水资源化的企业给予一定奖励措施。同时把分散在农村的乡镇企业相对集中,使污染源集中,建立集中污水处理厂,将规模小而无力建污水处理设施的企业排放的废水集中统一处理,企业根据排污量缴纳费用,严格地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对规模小、能耗大、污染严重的乡镇企业实行关停措施,在乡镇企业推行清洁生产。政府部门还应采取若干优惠政策和技术支持,促使乡镇企业转变产业结构,采用先进生产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废水的产生。

2.3生活废水集中处理,发展联村集中供水工程

农村生活废水要先进行化粪处理,再利用土壤、湿地和工程等生态技术脱氮、脱磷后排放,城镇则集中纳入污水管道进行处理。同时还应在农村发展联村集中供水工程,在村庄较为密集的地区优先建设联村集中供水工程。能找到达标水源的,要充分利用达标水源,建设适度规模的集中供水工程,必要时可扩大规模,跨县域、跨乡镇供水。水质超标严重的,可先建简易集中水处理站,暂时解决农村饮水问题,再进一步治理。

2.4增强宏观调控措施与意识

首先加强农民农村环境法律保护意识,在增强农村的农民环境法律保护意识的过程中,一要打破城乡二元格局,实现信息上沟通;二要加大法律知识的普及力度,从而增强农民环境保护法律意识。其次是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要充分认识“先污染后治理”发展模式的严重后果,切实处理好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既要经济腾飞,也要青山绿水”,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注意环境法治文明建设。第三加强对农业科研的投入,政府应制定和执行限定性农业生产技术标准和法规,对不同类型的污染进行分类控制,加强农村水体保护方面法律法规的制定和监管。

2.5生态净污

在可持续发展观下,农村水污染宜采用天然净化系统,即利用天然水体或土壤自净作用对废水进行处理。在污水塘中,可以适当种植芦苇等沼生植物,并进行水产和水禽养殖,通过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的物质迁移、转化和能量的逐级传递、转化,将进入该系统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和转化。这种方式不仅能去除污染物,而且还可以将富营养物质以水生植物、水产或水禽的形式作为资源回收,实现了污水处理资源化。同时建议建生态化农田,以在高产农田建设改造过程中,把改善生产管理条件与强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及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增强农田生态系统健康有机结合起来,使整个田园生态复杂化、风景化,而不是简单的园田化、林网化。通过增加农田生境多样性减少旱涝、病虫灾害及其损失,同时还可防治环境污染。建生态化农田可直接增加农田的生境多样性,其中的地类多样化、沟渠道路植被化可增加农田物种数量;特别是凹凸化,既可增加低洼地水力比降减少内涝发生,又能防止雨洪水迅速排泄,减少下游洪涝发生。对丘陵高地则增加雨洪水的积蓄利用,有利于补充地下水,增加下游河流平时的基流量,从而增加对不良环境的抗性,减轻旱涝灾害损失,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3参考文献

[1] 黄志珍.农田土壤氮素平衡动态模拟模型研制与SISNDB信息系统开发[D].杭州:浙江大学,2005.

[2] 唐拴虎,徐培智,张发宝,等.一次性全层施用控释肥对水稻根系形态发育及抗倒伏能力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6,12(1):63-69.

[3] 车越.杨凯,邰俊.黄浦江上游来水与黄浦江水源水质内在关联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4,26(3):167-169.

[4] 蔡宝森,刘章现,莫胜辉.公众环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环境管理,2002(4):17-18.

[5] 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北京市再生水灌溉利用示范研究[R].北京:北京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技术报告,2005.

[6] 周怀东,彭文启.水污染与水环境修复[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7] 欧阳由男,金千瑜,陈进红.我国西部地区节水型稻作的问题与对策[J].灌溉排水学报,2004,23(2):34-37.

推荐访问:水污染 对策 防治 特征 农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