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羊脑包虫病防治

羊脑包虫病防治

时间:2022-04-06 10:10:43 浏览次数:

摘要:羊脑包虫病是一种典型的体内寄生虫病,主要危害羊的大脑组织和脊髓,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羊脑包虫病除危害羊外,还可以危害多种反刍类动物,同时也可以危害人类,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在日常养殖中,应该重点做好该种疾病的防控工作,一旦出现疑似发病情况,应该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防控,确保良好的防控效果。该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析羊脑包虫病的防治。

关键词:羊脑包虫病;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6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21.083

0 引言

羊脑包虫病是一种典型的脑部组织病害,该种疾病主要侵害羊的中枢神经系统,同时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在我国北方地区流行广泛,具有发病率高、危害严重的特点,会给牧户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羊脑包虫病流行严重后,致病原很容易向人类传播蔓延。青海省久治县羊养殖产业不断向前发展,养殖规模扩大的同时,由于牧户一直坚持传统放牧养殖模式,有养殖犬科类动物看护羊群的习惯,很容易导致羊脑包虫病的传播流行。为更好地防控该种疾病,需要充分掌握该种疾病的流行特点,不断升级改造养殖模式与养殖手段,及时发现患病羊,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降低发病率与经济损失,维护养殖户和周围群众的人身安全,保证羊养殖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 发病经过

2018-2019年,某牧户养殖的羊群中流行一种疾病,病情反复传播。患病羊主要表现为典型的临床症状,不能正常行走,不自主地在圈舍中做转圈运动。该种疾病传播速度较快,已经造成较严重的死亡。当地畜牧兽医人员通过连续1-2年的流行病学调查,初步掌握了圈舍的整体发病经过和具体流行情况。引导牧户出现患病羊后立即将羊群进行隔离,观察羊群的实际临床症状。与饲主进一步沟通得知,牧户采用放牧养殖模式,放牧地点地势低洼,并存在很多犬科类动物的粪便。牧户将羊群集中起来养殖使不同日龄的羊群相互接触,很容易加重致病原的传播蔓延。

2 流行病学

羊脑包虫病在我国各地的羊养殖主产区广泛流行,是一种危害较为严重的体内寄生虫病,其中在西北地区、内蒙古地区、东北地区都出现过大范围流行的现象。在羊养殖中,养殖模式与羊脑包虫病的发生有密切联系,通常放牧养殖模式相对于舍饲养殖模式发生率更高。任何品种和年龄的羊均可以感染该种疾病,但不同年龄的羊感染疾病后,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存在一定差异。羔羊感染该种疾病后,临床症状最为严重,致死率最高,成年羊感染该种疾病后,主要表现为轻微的神经症状或者隐性发病。羊脑包虫病传播流行不受季节影响,但以春秋两季发病率最高。犬科类动物是该种寄生虫病的最終宿主,羊是中间宿主。犬科类动物排出的粪便中携带有大量的致病原,粪便通过污染放牧地、污染饮用水、污染垫草饲料,导致病情传播蔓延。

3 临床症状

年龄较小的羊群的临床症状较为严重,死亡率相对较高,成年羊表现为轻微临床症状或不表现出临床症状。患病羊群精神状态逐渐变差,采食量逐渐下降,并出现典型的神经症状。发病后牧户将患病羊单独隔离养殖,便于观察患病羊的具体临床表现。羊群在圈舍中不断地做转圈运动、直线运动或者倒退运动,共济失调,头部向后仰,不能正常站立侧卧。羊脑部组织寄生虫位置和数量不同,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不同,主要划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2种。急性型患病羊主要表现为间歇性的癫痫发作,每天发作次数不定,每次持续时间多为5~10min[1],大多数患病羊都会表现出神经症状。寄生虫病发生后,由于患病羊不能正常采食、正常休息,身体迅速消瘦,抵抗能力下降。慢性型主要表现为癫痫的次数较少,间隔时间较长,通常每天发病1次,或者间隔几天发病1次,发病时患病羊会向发病一侧做转圈运动,身体逐渐消瘦,在发病3-4月后陆续死亡。

4 病理学变化

病死羊解剖后,可以发现各个脏器器官并没有出现明显的临床变化,病变部位主要集中在脑部组织和脊髓中。将病死羊的脑部组织打开后,脑组织表面会出现豌豆到鸡蛋大小的囊包,囊包内充满透明的液体,囊壁膜较薄。囊膜表面存在50~200个头节,颜色呈米白色或者白色[2]。囊包通常寄生在大脑脑膜的外侧,数量一个到数个不等。头脑中的囊包数量越多,个体越小。

5 实验室诊断

结合病死羊脑部组织充血病变、囊包中存在很多米粒大小的白色头节,可以对病情做出初步诊断,怀疑是羊脑包虫病,要确诊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实验室诊断。采集病变组织进行常规染色镜检,没有发现被染色的致病原,在培养基上也没有出现致病菌生长情况。采集患病羊的新鲜粪便,选择使用饱和食盐水法进行寄生虫检测,也没有发现寄生虫存在。选择使用原头蚴制作成乳剂,在待检羊的眼睑中注入乳剂进行变态反应试验,注射lh后,发现注射部位的皮肤出现肥厚肿大的现象,直径大小为4.2cm左右.肥厚肿大现象在注射6h内没有减轻或消失,结合上述症状可以判定为阳性[3],确诊为羊脑包虫病。

6 防治

羊治疗中,应该将羊群进行妥善的分群处理,临床症状较轻的羊进行药剂驱虫,症状较为严重的羊进行手术治疗。临床症状较轻的羊口服吡喹酮,使用剂量为50mg/kg体重,1次/d,连续使用3d。症状较为严重的患病羊采用手术治疗,确定患病羊不患病部位,让患病部位向上,对羊群进行保定处理,然后麻醉患病羊。先将手术部位进行剪毛处理,涂抹2%的碘酊,再涂抹75%的医用酒精脱碘消毒。将患病部位做U型切口,剥离皮肤组织和皮下组织,并对分离得到的组织进行固定,选择圆锯在头盖骨上开一个小孔,让囊膜充分暴露出来。包囊暴露出来后,选择消毒过的镊子,将脑膜轻轻夹出。如果囊膜没有暴露出来,可以选择使用一个16号的针头,调整好患病羊的头部组织,将针头插入囊包中,等到囊液排干净后吸入2mL的碘酊注入囊包中,迅速拔出针头,做好卫生消毒工作,常规方法缝合伤口。手术结束后让患病羊保持原有动作一段时间,然后将羊群安置在安静舒适整洁的环境中,并做好抗菌预防工作。通常患病羊手术10~15d后,基本能恢复健康。另外,在日常养殖中,还应该注重做好犬科类动物的管理工作。放牧前选择使用50 000倍液的硫酸铜溶液对放牧地进行严格的消毒,杀灭犬科类动物粪便中的寄生虫孕节片。圈舍内部还需要严格控制养殖数量,避免羊群和犬科类动物接触,科学分群。重点做好圈舍环境卫生控制工作,及时清理粪便,每年春秋两季定期对羊群进行体内体表寄生虫驱虫处理,以降低发病率、提高养殖效益。

7 结束语

羊脑包虫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致死率。在防治中要求养殖户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确诊、及时治疗。另外,畜牧兽医人员还应该充分掌握该种疾病在本地区的具体流行特点与流行趋势,针对具体的流行现状,重点做好预防性驱虫工作,更好地控制养殖环境,避免多种动物混合养殖。

参考文献

[1] 赵春明.羊脑包虫病的预防和治疗观察[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4(10):58.

[2]李积良.中医治疗羊脑包虫病[J].中兽医学杂志,2019(4):72.

[3] 肖青春,李伟.羊脑包虫病诊治[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9(5):134-135.

作者简介:昂青卓玛(1982-),女,青海果洛人,本科,研究方向:动物医学。

推荐访问:防治 虫病 羊脑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