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小儿烧伤后高热惊厥的阶段性健康指导

小儿烧伤后高热惊厥的阶段性健康指导

时间:2022-05-18 11:05:04 浏览次数:

2000年1月~2006年6月,我科共收治小儿烧伤492人,其中住院期间发生高热惊厥1次以上者16例,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3个月~8岁。烧伤面积12%~61%,烫伤10例,烧伤6例,惊厥诱发体温38~40℃.治愈13例,死亡1例,2例自动出院。

健康教育方法

教育方法:主管护士按整体护理程序对患儿家长实施程序化健康教育,具体方法如下:①评估:主管护士全面收集患儿资料,并确立护理诊断,全面评估患儿的伤情。②制定健康教育计划。通过对患儿个体及家长的评估,制定合理化的健康教育计划。③实施:信任是健康教育的基础[1]。教育者首先与患儿及患儿家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其信任和配合,然后根据评估情况因人施教。④评价:通过教育-评价-反馈-再教育的过程,不断评估教育的策略及内容是否适合。

教育内容:①小儿高热惊厥的疾病知识。②小儿高热惊厥的诱发因素。③小儿高热惊厥的防护常识。④小儿高热惊厥用药知识及饮食指导。

健康指导

新入院阶段指导:主管护士主动向患儿家长自我介绍,并介绍主管医师、病区环境、陪护探视制度,告知呼叫方法——传呼器的使用,宣传消毒隔离知识,嘱咐患儿及家长不可用手接触创面,及患儿大小便的管理方法,防止污染创面,并给予体位指导,防止创面受压、粘连,以促进创面早日愈合。

高热惊厥阶段指导:家长因小儿突如其来的抽搐发作,存在恐惧、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他们往往情绪激动。护士应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清除口鼻内分泌物,解开衣领,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吸氧以减少脑缺氧性损伤,备好开口器、舌钳、吸引器等,防止舌后坠及舌咬伤,遵医嘱给予解痉,镇静剂、紧急情况可按压人中穴,迅速控制惊厥,阻断惊厥的持续状态、降温,待病情稳定后向家长说明高热惊厥发生的原因,预防措施,保持病室安静、光线柔和、避免噪音和强光刺激,尽量减少对患儿的搬动。告诉患儿家长惊厥一般发生在体温上升初期,使家长对疾病有初步了解,以稳定家长的情绪。

发热持续阶段的指导:①指导家长学会观察体温变化:主管护士采用一对一口头讲解,教会家长识别并报告体温升高早期表现和体征,如患儿呼吸加快、怕冷、寒颤、肢端发冷、精神不振等。教会家长测小儿脉搏的简易方法,体温每升高10℃,脉搏增加15次/分钟,用以估计体温简单实用。将测脉搏的方法教会家长,以免因频繁测量体温影响患儿休息、睡眠,引起哭闹。②退热药物的指导:让家长明白由于小儿神经系统尚未成熟,自身调节功能差,体温调节中枢活动过程很不稳定,特别是在烧烫伤情况下,机体对各种打击的防御机能降低、清创处理时疼痛刺激等,发热是小儿烧伤后常见的症状,是机体的一种正常防御机制,住院期间,退热类药物应在医师指导下应用,以免滥用退热剂引起粒细胞减少等不良后果。向家长介绍不同退热剂的适用年龄、剂量、使用间隔时间与给药途径,肛塞退热剂不得口服,如用途径不当可导致体温不升、粒细胞下降等不良反应[2]。③指导家长正确运用物理降温:高热可进一步加重痉挛,增加脑耗氧,引起脑水肿,故应使体温控制在38℃以下,药物降温常用莱比林,笔者体会物理降温比药物降温好、速度快,相对安全,可以长时间多次重复使用。物理降温采种的方法有温水擦浴、酒精擦浴、额部冷敷、冰袋敷体表大血管部位等。宣传物理降温的好处,冰袋降温时放置的部位、注意事项,防止应用不当引起冻伤,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给患儿多补充水分,利于毒素排出。新生儿体表面积大,宜采用物理降温,而不宜用退热剂。④饮食指导:给予清淡宜消化、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和牛奶、麦片、肉汤、果汁等,鼓励多饮水或选择患儿喜欢的果汁、饮料等。研究表明,锌与DNA、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关,创面的愈合需锌的参与,因此饮食中应富含锌和有利于锌吸收的维生素、柠檬酸,避免有碍锌吸收的植酸、膳食纤维和过多的铜、镉等[3]。对头面部有烧伤的患儿,因口周创面结痂,张口进食咀嚼引起疼痛,可指导患儿家长用吸管给予流食,或用小勺少量喂食蒸软的鸡蛋等半流食,并注意少量多餐,防止食物污染口周创面引起创面感染。⑤纠正家长的认识误区:有些家长因害怕高热引起脑损害或害怕体温升高再次抽搐,在小儿体温上升发冷时即要求冰袋降温,或给予冷水擦身,应向家长说明发冷时应增加保暖措施,以防引起或加重寒战,体温上升更快。一旦四肢暖和,应解松衣被,以利散热,避免直吹对流风。

出院指导:惊厥反复或持续发作可以造成永久性脑损伤,因此加强患儿家长关于疾病知识、用药知识、防护常识及饮食起居的积极宣传和正确指导,对于祛除诱发因素及正确紧急处理发作至关重要。①示范如何保持呼吸道通畅,按压人中穴,防止舌咬伤等惊厥的现场急救方法。②指导家长掌握给药指征,对自动出院、既往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嘱患儿家长,患儿的体温超过38℃可口服安定 [0.2~0.5mg/(kg·次)],如8小时后仍有发热可再次口服,最大剂量每次不能超过10mg,可有效预防高热惊厥[4]。一般肛温低于39℃,建议最好不用退热剂,可给予物理降温,同时密切观察神志、面色,如体温继续上升或出现寒战等症状,可适当服用退热剂。

效果评价:通过对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及指导,80%以上家长能够掌握高热惊厥的临床表现,常用退热药物的使用方法及物理降温的注意事项,掌握了抽搐时的简单急救方法,加深了对疾病的认识,对照护小儿烧伤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 马从凤,付连娟,黄燕清,等.个体量化健康教育提高鼻咽癌患者门诊治疗依从性的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5A):56~57

2 蒋冬梅.病人健康教育指导.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7

3 郭卫红.营养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60

4 张新合.烧伤小儿高热惊厥的防治体会.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5,224~25

推荐访问:惊厥 高热 烧伤 小儿 性健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