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高职《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改革初探

高职《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改革初探

时间:2022-05-26 18:25:06 浏览次数:

[摘要]《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是机械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依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机械专业对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注重操作训练,提高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高职教育 知识运用能力

一、高职《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课程改革的目标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在高中阶段教育的基础上,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和工作现场培养能将设计、规划转化为现实产品或其他物质形式以及能生产具体物质产品或提供服务的高等技术人才、管理人才、服务人才和智能型操作人才。《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是机械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高职学生毕业后要在机械制造及相关行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技术工作,就必须掌握几何量公差与测量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确定生产图样上的技术要求以及产品常规检测的初步技能。针对这些情况,高职《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改革的目标:以培养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围绕职业需求,理论知识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实训内容紧跟本学科发展方向,强调学生的实际读图能力、动手能力和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二、目前高职《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材版本虽多,但多数为本科教材的缩减版,不适应高职教学。教材普遍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①公差配合章节:论述理论公式推导、表格参数形成原理的内容多,介绍公式运用、表格查找原则及方法的内容少;②测量技术部分:论述计量器具的工作原理、误差分析推导的内容多,介绍各类量仪的操作方法、使用范围,以及测量数据的处理等内容少。③教材内容落后于本学科的发展,对计算机辅助公差设计(ComputerAided Tolerancmg简称CAT)、精密测量技术、先进测量仪器、标准化体系等内容讲述不多,学生普遍缺乏这方面的知识。随着改革的不断发展,国标也正逐步与国际接轨,掌握先进的测量技术、标准化知识已经成为时代的需要,成为大中型企业对高职人才知识结构的迫切要求。

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使学生处于被动地接受状态。课堂教学过多、过细,缺乏新意,不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由于课程内容中名词术语多、标准项目多,抽象概念多,符号代码多,且涉及的知识面广(如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等),导致传统的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不能激发学习的兴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

受教师操作技能和实验设备的影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难以提高。本课程所用到的试验设备(如:立式光学计、万能测长仪、干涉显微镜等)一般价格较高、日常维护繁琐、对教师和实验员的操作要求严格(一般要求获得精密测量员资格证)。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由于实验设备缺乏、教师和实验员操作水平不够,而无法开设综合型和设计型实验。

三、高职《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改革

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原则,精选授课内容。《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在高职院校一般设置为36到45个学时,理论课与实践课学时比约为6:4。在理论教学实践中,根据本课程的任务和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划分为重点讲解、一般讲述、简单介绍、自学4个部分。①重点讲解部分:着重介绍尺寸及形位公差的基本术语、定义、符号和标注方式、公差表格的使用、简单的公式计算、公差原则;常用量具的选择和使用、测量数据的分析与处理。②一般讲述部分;表面粗糙度的基础知识,表面粗糙度的选用,测定等内容:标准化的基本知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各项标准正逐步与国际接轨,掌握标准化知识已经成为时代的需要。但现有教材对此知识点讲述--不多,因此授课时补充讲授有关标准化组织、认证机构、标准化体系,各种标准的基本关系等方面的知识。③简单介绍部分:介绍典型零件(如:滚动轴承、螺纹、键和花键、齿轮等)的公差与配合,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代号的含义、查表方法、标注方式、测量器具的选择。④自学部分:公差表格的形成原理、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常用量具的工作原理:典型零件误差产生的原因以及标准构成原理等方面的内容。

联系各科知识点,注重知识的交融,突出知识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各相关学科和操作训练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相互影响。《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与《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以及机械专业生产实习的工程训练之间就存在一定的联系,知识的应用性很强,教师在教学中将相关课程与本课程结合起来,着重讲知识的运用,并给学生“讨论、归纳”的机会。例如在讲解基本尺寸、极限偏差、公差等几个重要概念时,先给学生一张E使用的零件图(有条件还应准备按图纸生产的零件实物),教师对照图纸和实物讲解公差的基本术语定义,公差值确定的原则,用判断零件合格的依据与公差带图解释它们的关系,然后将学生分组,每组成员分析一张自己《机械制图》课中所画过的零件图,经过分析讨论得出图纸上标注的各类公差的含义及作用、精度选择的依据,最后派代表叙述,归纳。教师通过听学生的“讨论、归纳”,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错误,学生通过“讨论,归纳”巩固知识、提高技能、消化吸收课本内容,将书面的知识转化为综合应用的能力,同时也对以前的制图知识进行一次“反刍”。

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实施直观启发式教学。在《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中形状和位置公差部分,概念多并且非常抽象,采用传统的“粉笔+黑板”教学模式,学生很难理解。为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利用多媒体课件将一些抽象的概念转换为可视的图形或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校企合作安排实训课程,理论与实践互动,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配合部分侧重理论应用,技术测量部分侧重于实际操作。认识并正确使用常用测量器具,学会处理基本的测量数据,这都是工程人员必备的素质。

实训课分为三部分组织教学:①常用量具的操作设置实验有,游标类量具检测孔径、螺旋测微类量具检测轴径、公法线千分尺及齿厚游标卡尺检测齿轮参数、百分表和偏摆仪合用检测跳动公差等: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自己分析实验数据,既巩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训练了基本操作技能,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②专用量具的使用:通过购置工厂淘汰的专用量具,让学生测量分析专用量具,了解设计原理;实际操作专用量具掌握其使用方法。设置的实验有,锥度塞规着色检测内圆锥角、螺纹塞(环)规检测内外螺纹、三针测量螺纹的单一中径、花键塞(环)规检测内外花键等;③新设备新工具的介绍,随着科技的进步,测量的仪器也在不断发展,课本上对这些设备只作简单的介绍,例如:三坐标测量仪、气动量仪、单啮仪、齿轮检测中心等,由于这些仪器价格很高在实验室很少配置。通过带学生参观大型企业的检测中心,可以让学生了解先进设备,了解检测人员的操作规程,日常工作中对测量数据的处理方式,使学生在扩大知识面的同时,对生产实际有初步的认识。改革作业及考试方法。作业的目的不但是巩固课堂教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应用,而且还应锻炼学生处理问题的方法。因而,布置作业应以提高学生素质为中心,增强综合型、应用思考型习题,减少记忆内容。如将课堂大作业与机械零件测绘结合,要求学生分组测量减速箱,确定主要零件的公差精度及配合类型,在绘图过程中强调公差的标注。通过分组综合练习,学生不仅巩固了《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的知识,也将机械零件测绘、工程制图和产品的拆装技能等进行了一次综合运用,使原有的知识与技能对新学习知识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有利于新知识的掌握,这就是所谓的知识迁移。在分组综合训练中,还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互助意识,真正将职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之中。

考试成绩分为三部分评分,综合练习占30%,实验成绩占30%,期末考试采取开卷形式,成绩占40%。

四、结束语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面对新世纪职业教育所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需要,唯有不断努力探索,勇于实践,才能达到教学目的,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改革符合高职教

育的培养目标,符合机械专业对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课程改革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加强了课本知识与工程实际之间的联系,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省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推荐访问:公差 初探 高职 课程改革 测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