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院前急救的思考与对策

院前急救的思考与对策

时间:2022-05-22 09:00:05 浏览次数:

【摘要】 院前急救的时机、方法及质量直接影响伤病员的生命安全、后续治疗及康复效果。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不但可以迅速减轻急危重症伤病员的痛苦,而且可以有效提高生存率,降低死亡率,减少致残率。本文通过多年的院前急救经验,思考并总结出院前急救的基本原则和对策思路:“院前急救三部曲,三早两就一结合”。

【关键词】 院前急救; 信息化; 远程会诊

中图分类号 R459.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5-0151-02

院前急救是指伤病员未到达医院前实施的救治和途中救护的医疗活动。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的发达、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社会交往应酬的增多及自然灾害事故的频发,车祸、摔伤、自杀他杀、吸毒、电击伤、饮酒过量、化学性损伤、爆炸伤、心脑血管意外等因素导致的急危重症伤病员发生率近年来也随之逐年增加,社会对院前急救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院前急救具有突发性、紧急性、危险性、复杂性及不可预测性等特点,加上现场抢救环境差且具开放性、时间紧、条件有限等因素,有些伤病员由于没有得到院前及时的发现和抢救而导致院前死亡,令人痛惜;而有的患者由于没有得到院前科学救治,虽然保住了生命,却留下终生残疾,令人遗憾。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不但可以维持患者的生命,防止再损伤,迅速减轻急危重症伤病员的痛苦,而且可以为进一步诊治创造条件,从而有效提高生存率,降低死亡率,减少致残率[1-5]。笔者结合自身多年院前救治经验和体会,思考总结出“院前急救三部曲,三早两就一结合”基本原则和对策思路。

1 早发现、早报告、早救治

“三早”是指早发现、早报告、早救治。院前急救的关键在“早”和“急”,时间就是生命,有时甚至分秒之差就能决定一个人的生命。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如果心跳和呼吸骤停,脑细胞在常温下对缺氧的耐受极限通常为4 min[5],超过这个时间,脑组织将发生不可逆的损伤。正是由于这个原因,4 min便成为抢救急危重症伤病员的时间上限,被国际上称为“黄金4 min”。因此,急危重症伤病员只有被早发现、早报告、早救治,才有可能会有生还的希望,才有可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早发现是前提,早报告是求救,早救治是目的。发现晚了失去了生还的机会,报告晚了不能得到周围人或专业人员的及时救治和社会、组织的有力支援,救治晚了同样会延误救治的宝贵时间。事发地有120急救联网的地方第一时间要先报告就近的120出车救治,同时向上级领导、同事或亲朋好友报告情况,做好请求支援的组织、协调工作。报警时要说清联系电话、事发地址及大概情况,防止打错电话,跑错方向,延误时间。必要时报警人要说出事发地旁边的标志性建筑或物体,尽可能派人到已知地点路边,看到救护车时向救护车招手,接应带路,从而缩短救护车到达现场的时间,有利于伤病员能够尽早得到专业救治。无通讯工具时可以就近向周边的人或路过的行人报告求救,请求帮助救治或借用他人的通讯工具报警求救。

2 就地、就近抢救

“两就”是指就地急救、就近转院。急危重症伤病员往往事发突然,伤病情危重,生命危在旦夕,常常来不及转运到远距离的医院救治。院前急救的首要步骤是生命支持,争取更多的时间转入医院进一步诊治。在这种情况下,不能舍近求远,必须先在脱离危险环境下,就地、就近展开急救。

对于电击、溺水、煤气中毒、猝死等意外事件发生后,必须根据不同情况,结合平时自身掌握的急救知识,采取针对性抢救措施,立即实施就地抢救,不能等待观望、束手无策。现场参与抢救的人员要沉着、冷静,做到临危不乱、紧张有序的开展救治工作。在保护好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先将伤病员移离高速路通道、电击、溺水、中毒、爆炸等危险现场。考虑心梗者患者要就地平卧休息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酒精中毒者不要一个人独处或昏睡,呕吐时要侧卧位,及时清除呕吐物,防止误吸导致窒息;考虑有骨折者,不要随意搬动,防止造成二次损伤,要先固定再平移。呼吸心跳骤停者应立即实施人工胸外心脏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有明显出血者要立即按压包扎止血;电击者立即切断电源或用绝缘木棍、竹竿等使患者迅速脱离电源,呼吸心跳骤停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抢救。淹溺者,迅速将患者从水中救出后,立即撬开口腔,清除口、鼻中的污泥、杂草,将舌拉出口外,俯卧头底脚高位挤压腹部倒水,呼吸心跳骤停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抢救。中暑者立即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休息,并快速补盐水。冻僵者迅速将患者移至温暖处复温,呼吸心跳骤停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抢救,有室颤者立即进行电击除颤。突然昏迷者应立即向知情者询问病史,边体检,边抢救,尽早对病因进行治疗。急性中毒者应向患者家属或陪送人员询问毒物种类、名称、进入人体的途径、剂量、时间及出现中毒症状的时间,将患者迅速脱离中毒环境,采用催吐、洗胃及解毒剂救治。索取存留毒物,保留呕吐物、排泄物,以备检。在患者衣袋或房间内或毒物现场寻找可疑物品以备鉴定。必要时应向单位或派出所报告,协助调查中毒原因[6-7]。

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有突然集中发生、伤势严重复杂、任务要求紧急、事前难以预测等特点。批量中毒、外伤者应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并进行现场分类救治,快速实施登记、分类管理,做到急救、监护、诊断、治疗、手术等分工明确,紧张有序。目前检伤分类大致分为4级(4类):1级(T1),表示患者情况极其紧急,危及生命,需立即紧急处理;2级(T2),表示紧急,患者相当痛苦或生命体征异常,但无即刻生命危险,需在10 min内处理;3级(T3),表示次紧急,需在30 min内处理;4级(T4),表示非紧急,可以延后处理。通过现场初步急救处理,在伤病情允许情况下,要尽快往就近目的地医院转送。如果伤病员生命危在旦夕,事发现场又不具备抢救条件,那就快速往就近医院转送,特别是严重外伤、急性心梗、脑血管意外、昏迷、大出血等紧急情况,不要在原地耽误时间,要快速通知接收医院提前做好接收伤病员救治的准备工作,做到“患者未到,信息先到”。专业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根据现场及患者具体情况,迅速展开救治工作。对于病情危重、生命体征不稳定者,需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外伤包扎止血、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电除颤、人工呼吸、心脏按压、洗胃、抗休克等抢救措施[8-12]。

3 院前、院后结合

“一结合”是指院前现场急救与派出的陆地、空中、海上120急救专业人员或后方的医院专家通过电话会诊指导或远程视频会诊指导救治相结合。院前急救现场人员往往不是急救专业人员,120急救人员及后方医院专家往往第一时间又不可能及时赶到事发现场,此时现场人员或患者本人报警后,可以结合120急救人员或后方医院专家的电话会诊指令,迅速在现场实施必要的急救措施。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迅速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远程视频会诊,将现场抢救与后方医院专家通过远程会诊救治指导相结合。做到“抢救人员未到,抢救医嘱先到”[4]。120急救人员到达急救现场后,经初步判断,情况复杂,自身救治能力有限时,要及时向后方基地医院报告,请求支援;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必要时请求卫生、消防、水利、防疫、公安、地质等相关部门支援,配合抢救。后方准备接收救治的医院要结合现场患者伤病情况提前做好人员、床位、设备、药品等准备。患者后送途中的情况:时间、路程、路线、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要与后方接收医院保持动态联系,搞好结合。

4 讨论

急救医学包括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前者是急救的基础,后者是急救的延续。当前国际上主要有两种院前急救服务模式,英、美模式和德、法模式。前者强调在现场紧急处理后尽快把伤病员安全转运到医院再进行有效治疗,“将患者带到医院”这种模式主要是空中救护车将患者运送到最佳的治疗地点,通常运送到医院,空中救护车仅仅作为一种运输工具。在美国以医院为基地的系统便是采用这种运营模式;而后者强调由医院抢救小组尽快到达现场,在现场对伤病员进行救治,然后再转运到医院继续治疗,“将医院带给现场患者”这种模式主要是将医疗人员以最快的速度通过医疗直升机运送到事发地点,这中模式中的空中救护车通常选取直升机作为运输工具[4]。我国目前院前急救服务模式类似于英、美模式,主要是当地120急救中心接到急救求救电话后,派出救护车前往现场救治处理后把患者转运到医院继续治疗。院前急救在掌握“三早两就一结合”三部曲的基本原则和思路下,还要结合现场实际,比如环境条件、伤病员具体伤(病)情、现场人员情况、现场救治条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灵活应对,不能死搬硬套。一旦转运时机成熟,要尽快通过陆运、空运或水运,尽快组织转运到就近条件好、救治水平高的医院进行院内后续救治。因为医院内部救治条件好、设备齐全、技术力量强,可以利用医院一切医疗资源,开展院内联合会诊、院际联合会诊、多学科多专业协作救治。院前急救主要突出救命第一的原则,院内救治在确保伤病员生命安全前提下,还要努力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保护各脏器功能,降低致残率,提高康复后的生活质量[13]。将来,随着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和空中120急救平台的建立,院前急救的质量一定会得到更大的提升。

生命诚可贵,一个人的生命不但属于个人,而且也属于家庭、单位、社会、国家和人类。每个人都要珍惜生命、尊重生命、保护生命、抢救生命。平时要掌握一些急救知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关键时刻一旦发生危及生命的意外事件,要做到“三早、两就、一结合”。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放弃抢救,只要有万分之一的可能,也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做到分秒必争,为生命赢取每一秒钟。努力提高生存率,降低死亡率,减少致残率

参考文献

[1]郭樱樟.急救人员在急救中的潜在危险与对策[J].求医问药,2012,10(2):285-286.

[2]胡自然,马平恩,杨军红,等.创伤院前急救与应急保障[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2,19(1):75-76.

[3]申爱玲,李作菊,屈江西.120急救中心的护理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4,10(6):95.

[4]张丹.院前急救信息化[J].中国信息界(e医疗),2012,9(11):36-41.

[5]相海泉.院前急救前世今生[J].中国信息界(e医疗),2012,9(11):34-35.

[6]高劲谋.我国创伤急救模式的现状与思考[J].创伤外科杂志,2004,6(1):3-4.

[7]殷群芳.院前急救中常见医源性感染的预防与管理[J].吉林医学,2012,33(1):218-219.

[8]叶晓明.院前急救管理的加强与提高院前急救质量的相关性[J].吉林医学,2012,33(18):3968.

[9]张辉.院前急救管理应把握“五个着力点”[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2,23(3):20-21.

[10]杨灿菊,李自芳,杨素斌,等.院前急救的医患纠纷原因及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298.

[11]阮永富.浅谈院前急救中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现代医药卫生,2012,33(2):298.

[12]徐之斌,陈亚想.影响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效果相关因素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2):256.

[13]冯庚.院前急救时的检伤分类-概述[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231-232.

(收稿日期:2014-01-14) (编辑:王韵)

推荐访问:急救 对策 思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