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中国古建筑中的斗拱

中国古建筑中的斗拱

时间:2022-05-26 09:00:07 浏览次数:

【摘要】作为历史建筑大国的中国,木结构是我国建筑的重要特征和重要构件,而斗拱这一历史的奇葩则是我国木结构之关键。斗拱的演变凝聚了中国古典建筑艺术最本质的变化,它不仅是研究建筑史断代研究的重要依据,它的演变可以看作是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形制演变的重要标志。

【关键词】中国古建筑 斗拱 建筑语言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具魅力却又最为深奥的部分。它以极为简单又极标准化的构件,组成了千姿百态又千变万化的种类,承担起中国建筑中出檐懸挑、承手艺梁袱、装饰檐下、显示等级等功能,斗拱自身检卯的精巧程度还可以作为中国建筑木工技术的最高典范。斗拱之组织与比例大小,历代不同,可借其结构演变之序,以鉴定建筑物之年代,故对于斗拱之认识,实为研究中国建筑者所必具之基础知识。

一、斗拱的称谓和组合

斗拱由若干斗与拱垒叠而成,总称铺作。在柱头上的那一部分称为“柱头铺作”,在柱与柱之间的部分称为“补间铺作”,在角柱之上的部分称“转角铺作”。铺作中构建结构虽有斗、拱、昂三类,而斗又有四种,拱有五种,但在结构上,其最重要者为承担全部铺作重量的栌斗,及由栌斗向前后出跳得华拱。华拱之上,或更用向下斜垂之昂,亦为出跳的主要构材,其出跳的数目从一跳至五跳不等。昂尾斜上,压于梁或榑下,利用杠杆原理,以挑起檐部。栌斗的中间或者每挑的挑头的中间向前后或内外两个方向上施斗、拱和昂,而有的放有横拱,这样的结构方式称为计心;而有的中间不放横拱,那他就被称为偷心。横拱用一层建成的称为为单拱,双层的称谓为重拱。

二、斗拱力学原理

斗拱的传力本质实际上是通过过渡,将大面积的荷载力量可靠的“收缩”到梁或者柱子上来。虽然这种所谓的“收缩”看似一个不稳定的平衡,上大下小,实际上了解斗拱真正的构造就明白,层层的展开,横纵的相互咬合,相互限制,使得他们(斗拱的构件组成)紧紧的形成一体。

作为节点来说,木头的承重力度不够,斗拱在力学上将单点支撑变成了多点支撑,将受力分解到木头的各个支点,保证了结构上的安全。

三、斗拱发展史

1.起源

斗拱起源于何时,目前尚无宴物可见,但在现存的西周铜器中可见柱颇栌斗的彤景,栌斗是在柱头上结台柱、梁、舫的一种构件。可以肯定,至少在奴隶社会结束时期,我国已有孽栌斗这样的斗拱雏形了。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采桑猎壶上的建筑花纹图案,以及汉代保存下来的墓阙,壁画上,都可以看到早期斗拱的形象。

2.发展与演变

斗拱的演变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西周到南北朝,从汉高颐阙和四川牧马山、山东高唐出土的汉明器陶楼上可以看出,柱顶有斗拱承托屋檐,各个斗拱间互不连接,汉代以后开始在柱间用斗拱。在东汉和三国时期已经相当成熟,不仅承托平座,辅作多用人字形,形成奇妙的韵律感,使建筑忠实直率的表露。

第二阶段为唐代至元代。唐代建筑屋身不高,斗拱却大,有二分之一柱身的高度,三四米的尺寸。唐代建筑少有华丽的色彩,色调简洁明快,各处卷杀之类的曲线均与所在构件的受力状况有紧密联系,不见半点待弄风雅纤巧的兴致。

辽、金的建筑就实物而言,至少在斗拱的尺寸上沿袭了唐风。独乐寺观音阁、应县木塔、奉国寺大殿等建筑,其斗拱与柱高之比例均达一比二之多。

宋朝则不然,这是个以“郁郁乎文哉”而著称的朝代。为了建筑的外形美观,斗拱在尺寸上减小了,数量上却增加了,屋顶越来越陡,结构作用逐渐减弱,装饰作用加强。宋岛的斗拱造型极其丰富,四辅作至八辅作斗拱均以不同的重叠层数组。

第三阶段为明代至清代。自明代开始,柱头间使用大、小额枋和随梁枋,斗拱的尺度不断缩小,总之斗拱的作用已经完全退化,成为梁架与屋顶间的一个垫层,从外观上看,那些细小堆叠的密密丛丛的斗拱,就好像屋顶与量逐渐的过渡性装饰层。斗拱建筑结构已注重力学角度阶段逐渐演变成与建筑艺术完美结合并进一步形成装饰化的规范发展阶段,这时已是一个与近现代衔接的成熟阶段。

四、斗拱的作用

斗拱在中国古建筑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它位于柱与梁之间,由屋面和上层构架传下来的荷载,要通过斗拱传给柱子,再由柱传到基础,因此,它起着承上启下,传递荷载的作用。二、它向外出挑,可把最外层的桁檀挑出一定距离,使建筑物出檐更加深远,造形更加优美、壮观。在它成型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被作为构件大小的基本尺度后来的斗拱逐渐变为装饰(后来采用砖墙,出檐变近许多,作用减少),也是区别建筑等级的标志。越高贵的建筑斗拱越复杂、繁华。三、它构造精巧,造形美观,如盆景,似花兰,又是很好的装饰性构件。

五、斗拱的象征意义与伦理功能

中国古典建筑的许多构造与部件,都被予以象征意义。斗拱也不例外,将天空中“北斗七星”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运行规律,大地气候确定为春夏秋冬,又将北斗七星运行一周的时间定为一年,并将斗柄在圆周上每走15度定为一个节气,即24个节气进行劳作。斗拱即是北斗七星的象征,体现了中国的朴素唯物主义的宇宙观。

在伦理功能上,斗拱后来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伦理等级观念在建筑文化中的一种符号。斗拱技术之高超,匠心之独运,无与伦比。而且它一般是出现在较大型较重要的建筑物上,久而久之,便成为社会权贵、统治者政治伦理地位、等级和品格的建筑象征。发展到封建社会的中后期,便只有宫殿、帝王陵寝、坛庙、寺观及府邸等一些高级建筑才允许在立柱与外檐的枋处安设斗拱,并已都以斗拱层数多少,来表示建筑的政治伦理地位。

六、“斗拱”乘世博传世经典

巴黎的埃菲尔铁塔作为世博会的遗产,至今还是建筑设计的不朽标本,英国世博会的“水晶宫”也是当时的杰作,可惜后来付诸一炬,成为人类的永远遗憾。中国馆就是注定要留给子孙后代的文化遗产。红色的斗拱冉冉升起在这个东方文明建筑大国,这是中国古文化在后现代文明中的积极传承,是我们新一代从事设计的人们引以为豪并敬仰的文化精髓。

无论是“建筑意”还是“诗书画意”,都在檐下斗拱处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斗拱是中国古建筑的代表性语言符号,深入研究并发扬中国传统建筑精髓,将其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中并结合现代审美理念,才能实现民族设计的世界性地位。

【参考文献】

[1]王振复.建筑美学笔记.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2]李希凡.图说中国建筑史.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3]潘古希.中国建筑[M]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潘德华.斗拱[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推荐访问:斗拱 中国 古建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