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河南文化旅游强省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河南文化旅游强省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5-21 08:55:03 浏览次数:

摘要:河南虽然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却不是文化旅游强省,河南与文化旅游强省应有的位次还有很大的差距。文章拟就河南由文化旅游资源大省向文化旅游强省转变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河南;文化旅游强省;建设;问题;对策

2007年12月12日,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若干意见》指出,河南文化强省建设分两步走,到2020年第二步结束时,基本实现文化强省建设目标,其中提到文化资源的有效保护、开发和利用。河南虽然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却不是文化旅游强省。河南与文化旅游强省应有的位次还有很大的差距。本文拟就河南文化旅游强省建设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河南由文化旅游资源大省向文化旅游强省转变的对策。

一、河南文化旅游强省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产品内涵挖掘不够

河南许多文化旅游资源可观性差,很多地方性资源开发粗糙,格调和层次都比较低,缺乏文化内涵,给游人造成不好的印象,影响了河南旅游的整体形象。高档的旅游资源经过庸俗的工匠的手,加工创造出的却是没有品味的低劣的旅游产品,即一流的资源,却是三流产品、四流甚至更差的包装,因此,产品市场竞争力大打折扣。

河南文化旅游的主流仍然是“白天看庙,晚上睡觉”。景区开发建设不足,“可听不可看”的景点居多,资源优势还未转化为产品优势。如许昌钧瓷文化旅游开发对钧瓷开发挖掘文化底蕴就不够深入。河南许多故事虽然妇孺皆知,但这些都未形成较好的旅游产品。正如徐光春书记说的:“河南历史人物荟萃,但河南的文化旅游看不出历史名人多,见物不见人,文化景点缺乏情节缺少故事,这样也就缺少吸引力”。少林寺作为文化旅游的品牌,建国以来第三次大的整修已经结束,但耗费巨资的结果却不能让人满意。专家一致认为,经过整治,景区环境清幽多了,但整修后的少林寺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城市公园。少林寺武术馆馆长焦红波认为“少林品牌,一动一静,动是少林功夫,静是禅宗文化。现在武术馆成了少林武功的主要展示地,而禅宗文化还没有得到展示”。

(二)旅游产业化意识不强

旅游大产业观念尚未真正确立,尤其是在旅游产业发展的理念上,多数景区只重视门票的收入。迄今为止,这种思想仍有很大的市场,以为搞旅游就是修大门、建庙宇,就是设法出售门票,靠提高门票价格增加收入。岂不知在旅游产业中,门票收入仅占整体旅游产业收入的极小部分,现在世界上比较先进的做法是取消门票,实施无障碍旅游,吸引游客和旅游要素向景区聚集,通过旅游要素流动所产生的旅游消费及相关商品销售活动,景区内相关产业发展组织,促进大旅游特别是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整个地区旅游及相关经济发展。河南省的文化旅游资源,俯拾即是,十分丰富,不可能都形成收取门票的旅游景区。如何增加游客主流时间?如何引导游客消费?河南的旅游产业意识不强。

(三)旅游产业化链条短

随着旅游产业化的逐步发展,河南省在拉长旅游产业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在已开发的大多数景区中,除景区内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活动较为成熟外,旅游信息服务、交通运输、旅游商品、饮食住宿、保健娱乐等关联产业尚不够完善配套。“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及相关产业发展不协调,旅游产业结构尚处在较低的产业化阶段,景区综合开发力度不够、产品结构单一、完整的旅游产业链尚未形成、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尚未完全确立。如旅游商品研发能力弱,文化内涵挖掘不够,产品档次不高、结构雷同,在旅游消费中比重过低。景区文化娱乐项目单调,游客夜间文化娱乐贫乏,有些重要的景区景点食宿条件还不能满足游客多层次的需要。红色旅游景点没有其他旅游景点相配合形成整体合力,没有相对完善的配套设施,没有形成行、游、住、食、购、娱、教相配套的产业体系,致使红色旅游景点显得单调生硬,形成了我国红色旅游发展目前面临的一个通病。

(四)旅游产业发展不平衡

空间上,郑、汴、洛及其城郊开发最好,太行山以及伏牛山的旅游开发较好,而桐柏-大别山和豫东平原地区旅游业发展明显滞后。而且,各大区中景区开发建设也相对集中在少数热点地区。行业上,各地区均比较重视景区建设,而对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业重视不够,尤其是对旅游业、旅游服务企业管理不够,软件环境建设明显不足。

(五)管理体制不健全,运行机制僵化

河南文化旅游资源归属不同的部门管理,部门与部门之间相互制约,不能很好地与市场对接。多头管理的体制使部门只关注自身利益、眼前利益,重效益轻保护,影响了河南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河南省旅游产业发展是由政府主导,但政出多门、分头管理、体制难以理顺。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由于产权问题,地方利益和部门利益之间冲突,导致旅游开发无序竞争,区域之间、部门之间缺少合作沟通,产业链无法形成,区域旅游产业整体竞争优势也就无从谈起。景点开发各自为营、孤立作战,相互之间缺乏有机联系。

二、推进河南向文化旅游强省建设的对策

(一)发掘文化旅游资源的内涵

河南旅游最有价值的内容就是文化旅游,只有具有深刻内涵的文化旅游资源,才能获得开发的成功。最近几年深受重视的文化旅游产业就是依托对人文旅游资源内涵的挖掘、作为满足人们的文化旅游消费需求而产生的一部分旅游产业,它的目的就是提高人们的旅游活动质量。河南文化旅游产业首先要重视的是文化旅游资源内涵的挖掘,其核心是向社会(即旅游者)提供这些旅游资源中所包含的文化信息与人文精神。如主题公园除了提供娱乐之外,最主要的存在理由就是它告诉了人们另外一种世界、另外一种生活。《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是以嵩山少林佛教禅宗文化为背景,采用现代科学技术而创造出来的创意性文化旅游项目,为河南文化旅游产业向文化创意产业转型提供了示范。河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要在河南省丰厚文化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资源,对资源进行再创造,再包装,用现代的、创新的、商品化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扩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

优化省内旅行社结构,按照大型旅行社集团化、中型旅行社专业化、小型旅行社通过代理制形成网络化的发展模式,形成综合性旅行社、专业旅行社、散客服务中心等各具特色的旅行社体系。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鼓励多种经营成份进入旅行社业,规范旅行社的经营行为,加强行业管理,实行行业自律,引导整个行业向规范化经营、现代化管理、特色化服务的方向发展。

1、旅游纪念品。加强旅游纪念品开发和销售,提高旅游产业的综合效益。依据河南省现有的资源,可重点开发以下八大系列旅游商品:一是以汴绣、钧瓷、汝瓷、唐三彩、南阳玉雕、黄河澄泥砚、麦秆画、木版年画等产品为重点的传统工艺品系列;二是反映景区特色的旅游形象纪念品系列,如少林寺风景区可开发武术服装、武术器械、字画和音像制品等;三是以洛阳牡丹、开封菊花等为主的名贵花卉系列;四是以新郑大枣、灵宝苹果、信阳毛尖、内黄小枣、淮阳黄花菜、封丘金银花等为代表的名优土特产品系列;五是服装、鞋帽、眼镜以及登山、宿营等旅游用品和旅游运动商品系列;六是旅游方便食品饮料系列;七是具有地方特色的书法、美术、图书、音像出版物系列;八是以丰富的文物资源为依托的文化复仿制品系列。

2、旅游餐饮。大力开发以地方特色为主体,兼有其它菜系的风味饮食。积极改革创新,争取多出名牌小吃,以扩大我省饮食的知名度,增强吸引力。

3、旅游娱乐。依托传统文化,挖掘整理,市场化运作,推出一批以唐风唐韵、宋代文化或地方民间艺术、风俗民情为看点的文化娱乐节目。促进地方传统优秀文化和现代文化相结合,加快发展文化娱乐业。重点完善旅游酒店、旅游城市尤其是旅游景区的文娱基础设施,形成参与性强、类型齐全、管理规范、文化档次高、服务功能完善的旅游文化娱乐体系。旅游城市要整合文艺演出资源,开发雅俗共赏的综合性舞台演出娱乐节目,把我省的文化精品工程与旅游娱乐业紧密结合起来,丰富游客的夜间生活。

(三)建设品牌旅游景区

重点发展沿黄文化旅游经济带。着重彰显沿黄文化旅游经济带所发挥的综合优势,重点发展沿黄文化旅游经济。要突出郑州黄河文化、始祖文化、古都文化的旅游主题,积极开发黄河生态游和城市近郊游;进一步优化洛陽龙门景区文化自然要素,整合白马寺、关林、牡丹园、天子驾六等优势旅游资源,提升整体竞争力;完善开封古城水系,开发开封古城墙,重现宋都古韵;要以黄河文化为主线,开发黄河滩地自然、历史人文景观,加快黄河两岸的生态建设步伐,优化视觉景观,重点发展三门峡黄河白天鹅生态苑、黄河小浪底景区、濮阳生态旅游景区、黄河故道森林公园、湿地鸟类保护区、黄河滩区生态农业园等。将这一横亘中原的黄河母亲河建设成绿色生态走廊,并作为文化旅游走廊的环境辅承,勾勒出人文气息醇厚、自然生态优越的世界精品旅游带。

加大嵩山文化旅游经济区、伏牛山旅游经济区、太行山旅游经济区、桐柏—大别山旅游经济区、豫东平原文化旅游经济区的建设。首先,要以申报嵩山、观星台进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少林武术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突破口,整合区内的旅游资源,理顺管理体制,突出武术文化主题,做大做强集培训、演展、竞技为一体的武术产业。加大嵩山文化圈开发力度,加快寺、庙、阙、观星台、嵩阳书院的综合开发。其次,融合自然人文因素,提升太行山旅游经济区。着力打造以自然山水、殷商文化为主体,与红色旅游、民俗文化相映生辉的品牌景区,加快中国文字博物馆建设,勾画多种形式的旅游线路。积极开发滑翔、登山等专项旅游项目,丰富旅游产品,拓展景区功能,完善配套设施,拉长产业链条,力争建成中国北方重要的自然与文化相融合的旅游经济区。再次,打造“一红一绿”胜景,开发桐柏—大别山旅游经济区,突出“一红一绿”的主题。重点实施国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建设工程,加快红色旅游线路开发,加强与湖北、安徽两省的合作,使之成为中国重要的红色旅游胜地。第四,开发豫东平原旅游资源,构建平原文化旅游经济区。豫东平原文化旅游经济区主要包括许昌、周口、漯河、商丘和驻马店市的部分地区。区内高品位的文化旅游资源,是古文化旅游的重点区域之一。该区要充分挖掘厚重的古文化遗存,创新展示形式和手段,加快旅游资源开发,展现平原农耕文明特色,使之形成以历史文化为精髓的平原旅游经济区域。

(四)深化旅游体制改革,培育多元化市场体系

全面开放旅游市场,允许境外、省外有实力的资本进入旅游市场,重点是进入旅行社行业和旅游景区(点),广开投资渠道,使河南省旅游业的投资主体多元化。深化旅游体制改革,健全景区(点)旅游管理体制,改变多头管理的状况,建立统一、高效、发展的旅游景区管理模式。大力推动旅游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做大做强旅游企业。

参考文献:

1、陶伟.中国世界遗产的可持续发展研究[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

2、花建.产业界面上的文化之舞[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3、张晓明.2005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4、徐嵩龄等.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经营[M].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政治与社会学院。作者为该单位副教授)

推荐访问:河南 对策 强省 建设 文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