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二胡”

“二胡”

时间:2022-05-24 15:55:03 浏览次数:

我所说的“二胡”,可不是什么民族乐器,而是人们对我和爸爸的戏称。(开篇即说“二胡”,却让人有意外之感。此“二胡”非彼“二胡”,妙!)爸爸胡周三十四岁,是位乡镇职员,生性幽默。他常常戏言爷爷奶奶没啥文化,给他起的名字不咋地,别人喊他的名字时,听起来总像在叫“胡诌”,似乎他这个人除了会“瞎掰”啥也不懂。(短短数语,就把爸爸的幽默刻画得淋漓尽致。“不咋地”“胡诌”“瞎掰”用语土生生的,却让人倍感亲切,很接地气)爸爸对此耿耿于怀,为了给我起个称心如意的名字,据他说都快把《康熙字典》翻烂了,(“快把《康熙字典》翻烂了”略带夸张,很是幽默)最后才从数以万计的汉字中遴选出“鸿飞”二字,取“有鸿鹄之志,展翅高飞”之意。(“遴选”一词用得妙,爸爸的良苦用心跃然纸上)顺便自夸一把,我虽然没能振翅高飞,却也没给爸爸丢脸,从小喜欢读书,凡事都爱问个底朝天。(“凡事都爱问个底朝天”既写出了“我”的好问,又为下文埋下了伏笔,可谓一举两得。)

爸爸常带我去河口玩儿,因为汀罗这地方除了棉花地,实在没啥可看的。(其实“棉花地”也没啥可看的,只是小作者借机幽默一把罢了)前几年看着人家开着私家车出游,我和爸爸眼红得像大白兔,做梦都想有辆自己的车。(“眼红得像大白兔”形象地写出了父子二人的羡慕与渴望)“五一”前夕,妈妈从大姨家借来两万块钱,添巴着买了一辆别克凯越。(“借来”“添巴着”写出了普通工薪阶层生活并不宽裕)我和爸爸美得都快找不着北了。(美梦成真,夙愿已成,难怪父子二人“美得都快找不着北了”)趁着“五一”放假,爸爸一脸自豪地驾着自家的“宝马”载着我去逛河口。(虽非真“宝马”,却胜真“宝马”)第一次坐在属于自己家的车上,我心里就一个字——爽!一会儿坐着,一会儿躺下,就差在车上拿大顶了。(“一会儿坐着,一会儿躺下”形象地写出了“我”第一次坐自己家的车出行时的激动与快意。同时把前句中的“爽”字活化了。)

折腾够了,我随口问道:“老爸,您小时候出门坐什么车?”(“随口问”,既自然而然,又照应前文中的“凡事都爱问个底朝天”。)

“车?哪有什么车?就靠两条腿。爸爸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家里连辆自行车都没有。那时候,我们村有个劳动模范,叫王大发。因为种棉花种得多,县里奖励他一辆‘金鹿’牌自行车。你猜怎么着,他在墙上揳了个橛子,每天晚上都把自行车挂在墙上,生怕轮胎沾上土。”(“在墙上揳了个橛子,每天晚上都把自行车挂在墙上,生怕轮胎沾上土”一句把王大发爱车爱到近乎夸张表现得很到位。看似可笑,实际上也是几十年前农村经济窘困的真实写照。)

我听着“咯咯”地笑出声来。(爸爸如此“幽默”,尽管有几分黑色幽默的味道,难怪“我”会笑了)难怪爸爸美得小眼都快睁不开了,原来买车对他来说是个难圆的梦啊。(“小眼都快睁不开了”把爸爸的心满意足表现得很充分。)

开车就是快,不过十几分钟,我们爷儿俩就到了河口。眼看着已近中午,爸爸一高兴,就要请我搓一顿,我自然来者不拒。但进了饭馆,我便有点泄气。(这句读来似乎让人感觉云里雾里,不明所以,颇有几分悬念的味道)我看着桌子上的菜单,两眼发直,老半天也没点出一道菜来。倒不是因为不认字,只是我觉得那些菜不是太甜,就是太腻,实在没胃口。(“那些菜不是太甜,就是太腻,实在没胃口”真实地再现了当下孩子的挑剔)我看看爸爸,突发奇想,问道:“爸,您小时候最爱吃啥?今天不防让您重温一次童年梦。”

“我小时候?哼……”(省略号用得很妙。把“爸爸”的无奈、自嘲、意犹未尽表现得很充分)爸爸脸上露出无奈的苦笑。(为何“苦笑”?又一处悬念。)

沉吟了良久,爸爸才说:“儿子,老爸小时候想吃的东西,他这个店里没有。”(“良久……才……”既有回忆的意味,也有无可奈何的苦涩意味。)

“说说看么。”我催促着。

“葱花炝锅,炒豆腐渣。”

“啊?!这叫啥菜!喂猪倒差不多!”(连用三个“!”,外加一个“?”,很好地表现了“我”当时的不可思议)真搞不懂,爸爸小时候居然盼这一口。(“居然”与前面的驚叹互相照应,进一步强化了“我”对爸爸在饮食上的难以理解)在吃上,我的梦想啊,就像《射雕英雄传》里的洪七公那样,做个美食家,吃遍天下。(两代人对比何其鲜明啊!)

简单吃了点东西以后,我和爸爸去了河口最大的“银座超市”。我对服装鞋帽都不感兴趣,拉着爸爸直奔二楼的图书专卖区。(照应前文的“喜欢读书”)我对金庸崇拜已久,今年最大的梦想就是把他写的武侠小说全部读完。呵,真巧,这里真有金庸全集,可就是太贵了,五百多!(所谓“美梦难成”)爸爸看我对这套书爱不释手,夸张地咬了咬牙,挤出几个字:“车都买了,不差几个油钱。这套书,买了!”(“咬了咬牙”“挤”等词用得好,一方面写出了五百多元确实不少,爸爸有几分心疼,另一方面写出了爸爸的幽默。)

圆了我的金庸梦,我和爸爸正想驱车去公园,赶巧碰见邻居王伯伯也带着孩子逛河口。王伯伯一见我和爸爸就开玩笑说:“哟!‘二胡’!爷俩这是又奏的哪一章?”(用王伯伯的话回应题目“二胡”,很巧妙。)

没等爸爸开口,我抢着说:“老百姓的中国梦。”(一个“抢”字,把“我”的聪明表现出来了。同时,用“中国梦”升华了主题,很不错!)

总评

这篇习作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善用对比。小作者从交通

工具、饮食等方面把当下的生活与爸爸小时候的生活对比来写,在鲜明的对照中,凸显了时代的变迁与生活的进步,可谓“以小见大”。

在用语上,小作者用词可谓“老道”,既幽默风趣,又准确合宜;既贴近生活,又略带夸张。不论是写爸爸给自己起名字“都快把《康熙字典》翻烂了”,还是写爸爸介绍王大发的爱车如命,都让人忍俊不禁。文中有不少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地方,比如:“我”进了饭馆却点不出合自己胃口的菜;爸爸小时候最喜欢的“美食”竟是“葱花炝锅,炒豆腐渣”,让人读来先有一点心理上的阻滞,而后又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满足感。不能不说,小作者已经有些表达的功力了。

在习作结构上,小作者很注重文意的贯通,全文一气呵成,又有多处照应,前后构成了一个浑然的整体。

(刘会忠)

推荐访问:二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