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核类专业大学生核工业精神培养中的问题及对策

核类专业大学生核工业精神培养中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5-19 11:50:04 浏览次数:

摘要:核工业精神是我国核事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先进的群体意识,其实质是继承和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并集中彰显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国精神的具体体现。加强核类专业大学核工业精神培养是核工业发展对核类人才的必然要求。分析了我国核类专业大学生核工业精神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核类专业大学生核工业精神培养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核类专业;大学生;核工业精神

作者简介:刘韵清(1960-),女,湖南衡阳人,南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罗莉蓉(1980-),女,湖南常德人,南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湖南 衡阳 421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湘教通[2012]401号文件第226号)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2-0023-03

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提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核工业精神是广大核工业人在发展核事业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先进的群体意识的总和,是核工业人的日常行为规范和准则。它以“事业高于一切,责任重于一切,严细融于一切,进取成就一切”为主要内容,[1]其基本特征表现为爱国情怀、责任意识、严细作风和创新精神,其实质是继承和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并集中彰显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四个一切”的核工业精神是核工业改革和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中国精神的具体体现。培养核类专业大学生的核工业精神,继承并弘扬核工业精神,是实现我国核工业由大变强的希望所在,也是对核类专业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促使其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核类专业大学生核工业精神培养的必要性

1.新时期核工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我国核工业发展已经处于新兴阶段,需要大批核类专业人才。而核科技工业处于国际、国内人才激烈竞争的环境,核类专业人才紧缺不仅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也是我国核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面临加速发展核事业的机遇,核事业的人才实力储备与发展潜力至关重要。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作为国家战略威慑力量构成资源之一的核类专业人才,尤其是高级技术人才必须也只能依靠国内培养。而我国培养的较优秀的核类专业毕业生首选出国或到国内具有较强吸引力的工业,核工业有一定的艰苦性和危险性,较难吸引优秀毕业生。因此,必须培养核类专业大学生的核工业精神,坚定核类专业大学生献身核事业的理想信念,以保证新时期核工业快速发展对核类人才的需要。

2.核类行业特殊性的需要

核类专业大学生是未来核工业的精英。从专业上看,核类专业大学生是21世纪核领域的应用型、复合型的高层次核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为了适应现代核工程与核技术建设与发展需要,核类专业大学生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具备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根据核类专业所服务的核工业性质决定了核类专业大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核工业精神;从工作领域上看,一般来说核类专业大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是和核事业紧密相连的,必须明确核工业精神的重要性;从岗位的重要性来看,核类专业大学生是未来核工业的建设者、组织者、管理者和领导者,核类专业大学生所坚守的岗位关乎国家安全以及经济社会的繁荣和昌盛,就必须践行核工业精神。鉴于核类专业大学生在专业、工作领域和岗位上的特殊性,需要有强烈的核工业精神作后盾,所以,核类专业大学生核工业精神培养是针对核类专业大学生的特点和就业方向进行一次意义深刻的职业道德教育,为核工业高素质人才培养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3.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表现为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需要的多方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发展以及人的个性的发展。[2]从这一理论来看,培养核工业精神是实现核类专业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准备和必要保证,是核类高校大学生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核类专业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既要注重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养,更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核工业精神培养。核工业精神是核工业人的日常行为规范和准则,涉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职业道德等内容,在本质上是一种集体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彰显了时代精神。可以说核工业精神的培养是核类专业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并且在核类专业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独特的重要作用。

二、核类专业大学生核工业精神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核类专业大学生核工业精神培养现状,笔者对4所涉核高校的核类专业部分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走访了6个核类专业大学生辅导员,访谈了关于核类专业大学生核工业精神培养现状。本次调查发放问卷共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60份,回收率为96%。经问卷调查发现,涉核高等院校对核工业精神培养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强,核类专业大学生对核工业精神普遍认同,大多具有高昂的热爱核事业之情,对我国近60年来传承下来的优秀的核工业精神能够给予充分肯定。核类专业大学生核工业精神培养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开展核工业精神培养活动中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1.认识不够明确

核类专业大学生核工业精神培养基本是在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基础上建立的,对象是全部大学生,针对性不强,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核工业精神培养较少,忽视了核类专业大学生的特殊角色定位,没有和核类专业大学生的特殊专业需求相结合,不具备核特色,对核工业精神培养的认识不够明确。在对核类专业大学生“核历史和核文化的了解”的调查中,认为对核历史和核文化“很了解”的占21.0%,“一般了解”的占31.6%,“不太了解”的占29.2%,“不了解”的占18.1%。后两项加起来为47.3%,说明核类专业大学生对核历史和核文化的基本知识还不够了解。在对“学校在核工业精神培养课程体系设置上是否合理”的调查中,认为核工业精神培养课程设置“很合理”的占17.2%,“比较合理”的占29.5%,“一般合理”的占34.0%,“不合理”的占19.3%。可见,在核类专业大学生的核工业精神培养过程中课程设置有待改进。

2.活动不够丰富

通过调查发现,涉核高校组织相关的核工业精神培养活动不够丰富,学生参与程度低。在对“学校组织活动”的调查上,认为“经常组织”的占23.7%,“偶尔组织”的占44.3%,“不组织”的占21.2%,“不清楚”的占10.7%。在“学生参与活动”上,认为“经常参加”的占20.2%,“偶尔参加”的占42.1%,“不参加”的占15.8%,“想参加没机会”的占21.8%,这说明学校在开展核工业精神培养的活动上不够积极,活动内容不够丰富,不能满足核类专业大学生参与核工业精神实践活动的热情。另外,在“相关部门需要加强的方面”的调查上,“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占37.5%,“创新活动方式”占30.5%,“丰富培养内容”占17.9%,“增加经费投入”占14.1%。由此可以看出核类专业大学生试图参与核工业精神实践的愿望非常强烈,因此在核工业精神培养内容中应该增加实践活动环节,让大学生在参与核工业实践活动中升华核工业精神。

3.方式不够多样

通过调查发现,长期以来涉核院校在核类专业大学生核工业精神培养过程中存在方式方法单一、培养载体不够新的情况,几乎全部关注于课堂培养,没有将培养工作与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校园环境建设紧密结合,很难应对核类专业大学生思想的新变化,很难取得核工业精神培养的成效。在对“核工业精神培养途径”的调查上,认为依靠“课堂”占43.7%,“网络”占30.5%,“电视”占16.5%,“书刊”占9.3%,表明核工业精神培养的主要途径是靠课堂传授,现存的核工业精神培养方式不能满足核类专业大学生的需求,不能充分调动核类专业大学生核工业精神培养的积极性。所以在核工业精神培养方式上还需根据大学生的需要创新培养方式。

4.资源不够充足

核类专业大学生核工业精神培养的顺利进行需要涉核高校领导的重视、师资配比、财力支持、环境保障达到和谐有机的统一,而目前这方面资源还非常薄弱。在“对当前学校核工业精神培养设施建设满意程度”的调查上,“非常满意”占12.0%,“一般满意”占33.6%,“不太满意”占48.8%,“不满意”占6.6%,后两项加起来大于一半;在对“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调查上,“很有必要”占41.8%,“有必要”占45.7%,“无所谓”占10.0%,“没必要”占2.5%。这说明当前的核工业精神培养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没有达到核类专业大学生的需求,还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为核类专业大学生核工业精神培养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

三、核类专业大学生核工业精神培养的途径

1.借助课堂教学培养核工业精神

(1)设置核工业精神培养课程。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中没有专门的核工业精神内容,只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里有少量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在课程设置上,涉核高校有必要开设有关核工业精神培养课程。一是开设核工业精神培养的必修课。选定针对核类专业大学生核工业精神培养的教材,规定一定的课时和学分,让核工业精神培养成为每个核类专业大学生的必修课。二是开设核工业精神培养的选修课,比如核发展史、核文化、核伦理等等,供核类专业大学生选择。

(2)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设立核工业精神培养专题。核工业精神培养除了要设置专门课程,还要深入贯彻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根据核工业精神培养内容的特点,可以在“原理”课、“基础”课、“概论”课、“形式与政策”课、“纲要”课等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单独设立与核工业精神培养相关专题,比如核类专业大学生爱国主义培养专题、责任意识培养专题、严细作风培养专题和创新精神培养专题等,使核工业精神培养真正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

(3)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核工业精神培养内容。在核类专业课教学中渗透核工业精神培养内容,可以拓宽涉核高校核工业精神培养的平台。涉核高校核类专业课程应与核工业精神培养相结合,在知识技能培养的基础上注重核类专业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核类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只是传授专业知识,还要肩负起教书育人的责任,要结合核类专业背景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核工业精神的培养,发挥专业课程的渗透教育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培养核工业精神

高校校园文化是指在高校校园区域中,由学校管理者和广大师生员工在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活动中创造形成的一切物质形态、精神财富及其创造形成过程的总和。[3]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情操、舒畅心情,在此环境下进行核工业精神培养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核工业精神培养的过程中必须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

(1)建设文化载体宣传核工业精神。首先,建设彰显核工业精神的人文景观。如在核教学楼正门建立核模型,在教学楼走廊上悬挂为核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画像、格言等等,在校园景观处树立为核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塑像,同时建立核工业精神纪念馆、陈列室、展览馆等等,使核工业精神无处不在,深入核类专业大学生内心,到达“润物细无声”的目的。其次,创建核工业精神培养的资源网站,将体现核文化、核伦理、核历史、核安全等资源放在网上,开展网络版的核工业精神培养,通过大量不间断的网上核工业精神宣传活动提高大学生对核工业精神的认同。

(2)开展文化活动培养核工业精神。首先,建立与核工业精神相关的大学生社团,如核工业精神宣传小组、实践小组等。鼓励核类专业大学生参与社团活动,通过核工业精神社团活动加深对核工业精神的理解和认同。其次,开展核工业精神研究。组织学生研究会研究核工业精神的形成与发展、核工业精神的科学内涵、核工业精神的当代价值、核工业精神的继承与弘扬等等,让学生在参与核工业精神研究中学习和践行核工业精神。最后,通过开展专题讲座、核主题演讲赛、辩论赛、知识竞赛、征文活动、观看核工业电影等等让核类专业大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核工业精神文化活动中受到核工业精神的教育。

3.加强先进典型教育培养核工业精神

一方面,学习老一辈核工业人的先进典型。在核工业创建初期,核工业领域许多英雄人物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核工业精神颂歌。他们中有亲自参与领导“两弹一艇”研制的指挥者,有我国核事业的奠基人,有核工业第二次创业的带头人,有核材料核燃料和核电核反应堆工程方面的专家等。[4]这些先进典型人物已经超出了个人品质和风范的范畴,成了核工业精神的象征。在核类专业大学生中大力宣传这些先进典型,号召大学生向他们学习,以他们为榜样,增强振兴中华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另一方面,积极挖掘核工业战线新时期先进典型。在核工业发展的新时期又涌出现了一批新的先进典型,他们用无私奉献抒写着核工业发展继往开来的新篇章。这些先进典型中有情系快堆几十年如一日的科学前辈,有倾心铀业奔波于戈壁大漠的勘探队员,有坚持真理技术精湛的青年骨干,更有舍家忘我坚守试验场的科研中坚,以及集使命于一身、置生死于度外的异国项目建设者。

先进典型人物崇高的爱国情怀、无私的奉献精神、严谨细致的优良品格感召和激励过无数的人们,用他们的事迹教育大学生或请他们到现场作报告现身说法容易被大学生认同和接受。因此,积极挖掘核工业战线新时期先进典型有利于核类专业大学生核工业精神的培养。

4.开展社会实践践行核工业精神

(1)加强核工业精神德育基地建设。核工业德育基地建设包括核武器研制德育基地建设、核电站德育基地建设、核纪念馆德育基地建设等。核工业德育基地以具体、形象、真实的特点,使其成为进行核工业精神培养的宝贵资源和弘扬核工业精神的重要依托。充分发挥核工业德育基地的教育作用,使核工业德育基地真正成为人们,特别是核类专业大学生接受核工业精神培养的“第二课堂”。充分开发和利用核工业德育基地的宝贵资源,加强对核类专业大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以增强核类专业大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2)开展核工业精神社会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5]核工业精神培养不仅需要理性的认知,还需要环境和氛围的熏陶。通过实践,核工业精神才能被核类专业大学生理解、认同、吸收,并转化为内在的思想观念。

第一,利用假期开展核工业精神培养实践活动。把核工业精神培养纳入社会实践计划,有计划地组织核类专业大学生到核工业德育基地参观、学习和交流,使其身临其境地感受和体验核工业精神的爱国、责任、严细、创新等内容的实质以及核工业精神在核工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如结合重要节日、纪念日组织瞻仰、祭扫、参观等活动。

第二,利用校企合作开展核工业精神培养活动。探索涉核高校与核企业交流、合作共建的模式以及人才培养机制。通过校企共建、校企合作等多种形式加强核类专业大学生的实践培训,让核类专业大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加深对核工业精神的理解。另外,涉核高校还可以邀请核企业的专家或优秀技术人员,对核类专业大学生进行核相关知识讲座或短期授课,让核类专业大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亲身体验并感受核工业精神,继而践行并弘扬核工业精神。

参考文献:

[1]汪兆富.弘扬核工业精神 永葆党员先进性——解读“四个一切”的核工业精神[J].中国核工业,2005,(3).

[2]丁祥艳.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观的时代诠释[J].理论月刊,2009,(1).

[3]汤溶溶.我国高校校园文化研究[D].江苏:扬州大学,2009.

[4]中国核工业总公司.中国核工业四十年[G].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5.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2.

(责任编辑:王祝萍)

推荐访问:核工业 对策 类专业 培养 精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