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聊城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研究

聊城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研究

时间:2022-05-18 14:40:04 浏览次数:

摘要以山东省聊城市为例,对欠发达地区农村环境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从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合理控制工业污染等方面,提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聊城市

中图分类号S181.3;X1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30-210-02

11多年来,城市和工矿企业一直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重点,城市环境得到不断优化和改善,而我国农村地区的环境却呈现不断恶化的趋势[1]。与此同时,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导致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下降[2]。聊城作为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在保障区域粮食安全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但当前农村环境正遭受不同程度破坏,而这些状况尚未引起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因此,研究和探索符合聊城市农村环境现状要求的污染综合整治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1聊城市农村环境现状

1.1农村水体污染普遍聊城市境内主要地表水体水质以有机污染为主。该地区河流水质污染一部分是由于接纳上游外省份污水所致,另外一部分来源于本辖区污染。十一五期间,聊城市加大了流域和区域治污力度,各河流断面水质有明显改善,达到了省政府确定的“有水就有鱼”的水质目标,但部分水体水质并不适宜用于农田或蔬菜灌溉。

1.2养殖污染尚未完全控制近年来,聊城的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成为该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目前,该区规模化养殖所占比重很小,大部分养殖户为散养,畜禽粪尿基本未处理便直接排放,严重污染了农村环境[3]。可以说,畜禽养殖已成为聊城市最大的农业污染源之一,成为影响农村环境的主要因素之一。

1.3化肥农药潜在影响巨大目前,聊城市在农业种植过程中存在化肥、农药过度施用问题。其中,化肥施用强度约为640 kg/hm2,远远超出发达国家认定的安全上限(<225 kg/hm2)[3],农药施用强度约为3.5 kg/hm2,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目前,聊城配方施肥规模较小,农户依然依照传统经验施用,化肥利用率低,大部分随雨水渗透到地下,污染地下水,或者随地表径流进入河流、池塘;多数农户使用手动喷雾器,农药利用率一般为20%~30%。化肥、农药的不科学、不合理使用导致水体、土壤和农产品污染,成为影响农村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的潜在因素[4]。

1.4农村生活垃圾威胁日益显现聊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不健全,垃圾随处可见现象较为普遍。随着乡镇工业的不断发展,农村生活垃圾数量和种类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严重污染了农村环境。虽然聊城大力推广“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但由于资金紧张、村民生活习惯等问题的制约,许多农村依然存在垃圾乱倒、粪土乱堆、柴草乱跺、畜禽乱跑的现象。未经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日益威胁着河流、沟渠和坑塘的水质安全,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隐形杀手”。

1.5污染环境的乡镇企业增加近几年,聊城市出现了“工业企业下乡”现象。一些规模偏小、设备简陋、技术工艺较落后的工业企业逐步由城市转移到乡村。由于乡镇企业布局不合理、污染治理设施不完善等因素,致使企业废水、废气、废渣等超标排放,造成农村生态环境破坏[4]。

1.6秸秆污染问题不容乐观聊城作为黄淮海平原的农业大市,农作物秸秆产生量巨大,其中约80%直接还田利用,约10%用作饲料,剩余约10%作为生活能源,造成大气污染。

2聊城市农村环境问题原因分析

2.1思想认识不足,环保意识不强一是地方政府和部门存在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思想,尤其对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致使农村环境保护意识淡薄。二是农民缺乏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由于多数农民文化水平和科学素质总体较低,加上受传统生产、生活习惯影响,秸秆乱堆、垃圾乱倒、生活污水乱排的现象仍比较严重。三是乡镇工业企业环保意识淡薄。乡镇企业一般规模较小,环保设备不健全,企业主有意回避环境保护责任,加之政府有关部门环境监督不到位,致使乡镇企业随意排放污水、废气、废渣。可见,环境意识淡薄是造成农村环境问题加剧的思想根源。

2.2资金投入不够,政府重视不足聊城经济发展水平整体较低,有限的资金大多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而对于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还相当落后。目前,聊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基本空白,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设施较落后。一定程度上讲,大多数地方政府对农村环境的治理重视不足,致使农村治污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直接造成了农村生活污染加剧、水质恶化。

2.3农村环保人才缺乏,研发技术欠缺目前,大多数环保专业人才寻求在大城市和大企业就业,造成农村环保人才缺乏。同时,由于资金和技术不到位,致使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秸秆综合利用方案难以推进。当前,聊城大多数乡镇没有专门的环保机构和专职工作人员,导致了农村“无人管环保、无力管环保”的局面。

2.4规章制度滞后,执行不到位近年来,虽然有关部门先后颁布了《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山东省农业环境保护条例》、《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等针对农村环境污染的一些规定,但这些规范性文件在性质上属于规章、决定,地方在执行上还存在诸多不到位的地方,聊城市相关部门在农业环境保护上也存在同样的状况。

3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方案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三农”,以村庄规划为龙头,以治理污染为重点,以“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工程为主要抓手,以“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农业生产清洁化、城乡环保一体化、村庄发展生态化”为主题,科学规划,统一组织,因地制宜,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以污染防治、基础设施建设等为主要内容,对农村环境展开全面综合整治,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3.1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

3.1.1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农村生活垃圾首先要进行简易分类,即分为有机垃圾和无机垃圾;同时全力推行“村收集、镇运转、县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模式。镇、村要建立专业环卫保洁管理队伍,负责该辖区生活垃圾的收集和处理。

3.1.2高标准改造农村厕所。推广无害化卫生厕所,加快“一池三改”步伐。推广以“猪-沼-菜(渔、林果)”等为主要内容的生态良性循环模式,实现家居清洁化、庭院资源再生增值和多级利用。

3.1.3因地制宜建设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聊城市大多数农村居民点由于规模小、相对分散,往往造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成本偏高,实际操作困难。因此,应因地制宜选择简易可行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新建农村社区、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庄,可优先采用小型污水处理设备、人工湿地等集中式处理设施,其他村庄可采用净化沼气池、三格式化粪池等简易设施。

3.2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对马颊河、徒骇河、金堤河等部分重要河段进行河道疏浚,对河堤进行改建、加固,防洪除涝按50年一遇的标准进行建设,以后可根据实际每5年或10年清淤一次。通过清淤可以恢复河道引排能力,有效改善城乡水源环境。

3.3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

3.3.1化肥污染控制工程。一要采取平衡配方施肥或测土施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二要积极推广有机肥或复合肥。农业部门要加强宣传,通过推广以有机肥为主,优质的化学肥料为辅的有机-无机优化配方施肥技术;制定“沃土工程”计划,鼓励农民积极发展畜禽养殖业,广积农家肥;适度因地制宜地发展绿肥生产。

3.3.2农药污染控制工程。大幅度削减农药使用量,调整农药使用结构,实施农药低毒化与生态化工程;积极推广应用综合防治法防治病虫害;强化农业部门的技术管理,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农药及其使用技术;提高生物农药在农药施用中的比例;建立健全农药残留监测体系。

3.3.3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推广秸秆还田等技术,实现玉米、小麦等作物秸秆的过腹还田,推进和提升秸秆能源化利用模式;鼓励科研院校等单位深入农村,开展产学研合作,开辟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新途径。

3.3.4规模化畜禽养殖粪便综合利用工程。一是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快生态养殖小区建设。合理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新建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必须选择在远离村庄、饮用水源地和居民点的地方。二是开展“抓小区、带农户、促进农民增收”活动。积极引导散养户进入养殖小区,实现人畜分离。三是以畜禽粪便为基本原料,建立小型沼气池,通过初步发酵,产生的沼气用于燃烧、照明和保暖等综合利用;同时,结合沼气建设配套改造生产生活设施,改善农村卫生条件,进而改善村容村貌,促进乡风文明。

3.4农村工业污染防治工程贯彻执行“工业进园区”方针。各镇、村要科学进行区域环境功能分区,按照区域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原则,确定区域性工业集中区布局。所有工业集中区都必须编制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定位、位置、规模、企业链关系、环保设施和“三废”集中处理方案等。工业集中区要提倡循环型经济的发展理念和方向,加大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建设档次,加强循环产业链建设。

3.5农村环境保护能力建设工程落实乡镇环保机构和人员编制,确保有专门机构和工作人员负责乡镇环保工作,乡镇配备专职环保管理人员,行政村配备兼职环保管理人员,确保组织健全,工作有人抓。每个行政村至少配备1名兼职环保管理人员,负责生活垃圾和全村环境监督管理。要逐步建立健全县、镇(乡)环境执法监督体系,完善环境事故应急预案和有关的工作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4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

4.1加强宣传教育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不仅是个管理问题,同时还是一个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变革的问题。以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充分利用板报、漫画、标语、广播、文艺活动等各种载体,向村民宣传农村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在农民和农村个体经营者中,开展生态环境新技术的教育推广培训工作,丰富劳动者的环保知识;在各中小学大力普及环境知识和环保理念,以点带面,让孩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父母使其具备良好的环保意识。村民环保意识的加强,对于推动农村环境的综合整治至关重要。

4.2多渠道筹措资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需要大量的资金和多方面的投入,需要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积极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按照“政府出资补助、受益群众筹工、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方法,逐步形成切实可行的村域“综合整治”和农村环保工作的投入机制。

4.3完善管理和公众监督机制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县、乡、村都必须成立专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制定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计划,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相关检查与评比,及时奖优罚劣。实行村委会、村民代表和老年协会分级巡查制度,监督和劝导村民不乱倒垃圾,不乱堆杂物和乱搭盖,促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 刘征兆.当前农村环境问题分析[J].农村经济问题,2009(3):70-74.

[2] 郑林坚,陈少婷,陈雪燕.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及防治对策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2(12):179-181.

[3] 宋晓凯.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现状、成因及责任主体[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2010,22(1):28-31.

[4] 张震,吴文虎.基于微观主体行为视角的聊城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J].河北农业科学,2010,14(2):83-85.

推荐访问:聊城市 整治 农村 环境 研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