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浙江省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教学的方法探索

浙江省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教学的方法探索

时间:2022-05-17 12:15:03 浏览次数:

2004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宣布浙江普及十五年基础教育,由此,浙江的基础教育事业从让学生“有书读”全面转向让学生“读好书”。21世纪初,教育部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核心就是通过搭建多层次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我们认为,“全面而有个性发展”是“读好书”的基准,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全面”就是学生在国家课程方面的全面达标,“个性”就是学生通过选择学习形成个人特征。相对而言,在有选择的教育方面,基础教育存在明显短板。为此,2012年浙江实施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2015年推进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使得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学生选修课时分别占总课时的15%、20%和33.3%;2014年实施高考招生制度综合改革,使学生可以选择考试科目和走多种升学通道,这一系列改革都是围绕“有选择的学习”这个核心展开的。选课走班教学是“有选择的学习”在学校教育中的最重要载体,也是推进育人模式改革的关键。普通高中学校的选课走班教学是探路先锋,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尤其是高考招生制度综合改革以来,浙江省普通高中学校逐步形成了一些富有特点的做法。

一、在生涯规划教育指导下选课

2006年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以来,浙江省有不少普通高中在原来高考志愿填报指导基础上,开设了人生规划或职业指导类课程,对高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有一定探索。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实施后,如何让学生学会选择成为一个热点和难点。2015年5月《关于加强普通高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指导意见》的出台明确了普通高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实施途径、保障措施,有利于对普通高中学生心理、学业、职业等多方面指导。

普通高中学校在新生入学时,就向家长和学生介绍学校的课程体系、课程安排以及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政策,引导学生对高中三年的学习进行全盘思考和规划。开学后,学校会给每位学生配备导师,在修习必修课的同时,学生还要选择修习占周课时总数20%的校本选修课程。经过课程改革,高中学校均开设有近100门校本选修课程,选择修习这些选修课,能引导学生思考自身的兴趣和专业倾向。在高一学年的学习过程中,学校普遍开设生涯规划课程,还对学生进行多次选考科目意向调查,以便学生在必修课程完成后做出选择。同时,结合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引导学生广泛开展职业体验活动,邀请不同职业的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开设大学专业和社会职业介绍,导师负责日常的指导工作。绝大多数学生会在高一学年或高二上学期结束时,明确自己的选考

科目。

目前,学校已经将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项贯穿高中三年的综合性工作,教师全员参与、多部门分工合作,通过开设生涯规划课程、实行导师日常指导、开展职业体验活动、建立生涯档案等,帮助学生理性选择。调查显示,2014级有98.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选考科目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并和家长商量以后确定的,而选择传统“理化生”和“史地政”的学生合起来不到18%。

二、“必修分层、选修分类、体艺分项”成为新常态

学校课程修习安排是做好选课走班教学的前提。浙江省取消了统一课表,学校在做到每周上课不超过26学时、每学期学考科目不超过8门、每周选修课程不少于20%的前提下,可探索适合本校学生的三年教学和考试安排,一改全省“千校一面”的教学安排,形成了各具特点的课程修习和考试安排。有的学校根据本校学生实际,按语数英音体美、选考七科和校本选修课三个系列有逻辑地安排课表和考试;也有学校全面开设所有必修和选修课程,要求学生自主选择不超过8门学考科目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因学考安排在4月和10月,全省普遍探索“一学年两学期四学段”的学段制教学。目前,“必修分层、选修分类、体艺分项”走班教学已成为浙江省普通高中教学的“新常态”。

“必修分层”是指必修课程采取分层走班教学。就是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层级对必修课程内容进行处理,形成不同的教学路径和方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选择适合的层级,最终都要达成课程标准的要求。必修课程按照行政班“齐步走”方式开展教学,常常出现“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一般的学生吃不好”“基础差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必修课程的走班教学能让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学习,也促使教师更加细致地研究每一名学生,从而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必修分层”主要涉及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9科必修课程。

组织实施包括:第一,分层处理必修课程内容。学校对必修课程进行了校本化改造,将必修课程分为若干层次进行实施,最终均达成课程标准的要求。每个层次均依据“因材施教”和“最近发展区”原理,分析课程标准和教材,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特点提出不同教学路径、设计不同教法,重点考虑排除学生的学习障碍,设计分层练习。第二,学生自主选择组成教学班。学校通过确定各层次教学班数量、宣传发动、摸底测试、自主选择、公布名单的方式组成教学班。学生在教学班学习半个学期,自主提出要求,可以进行调整。第三,授课教师平行安排。有的学校实行学生选层次的同时可选教师,有的学校则由学校平行安排教师,承担各层次教学班的教学。第四,改革教学和评价方式。采用“同一科目同时上课”方式排课;分层备课和上课;实行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学生评价制度,将学生日常考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日常学段检测成绩作为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考试一起共同构成学科成绩,用于学分认定。第五,强化教育资源配给。鼓励学校整合资源,一方面盘活行政班教室资源,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学校其他教学空间。同时对普通教室专门化改造,尝试建设学科专用教室,逐步将教师固定在教室中。2012年选择4所普通高中学校进行试点,2013年扩大到16所,

2014年在全省普通高中学校推广。

“选修分类”是指涉及高考的10门课程,根据学生意愿分类选课走班教学。目前,各学校根据自身情况积极探索符合本校实际的多样化走班形式,主要有三种。第一,自主选课走班。保留行政班,除语文、数学、英语实行行政班组织教学,其他选考科目全部由学生自行选课,实行走班教学。第二,分部分类分层走班。保留行政班,将同一年级分为不同学部(或单元)进行平行走班,在同一学部(或单元)内语数外实行行政班教学,其他选考科目走班教学。第三,分段分层分类走班。保留行政班,按照学段推进不同学科分层走班,高一下学期物理、化学实行分层走班。高二11月首次学考以后,有选考物理、化学、历史、地理意向的学生进行走班学习。高二4月份以后,所有7门选考科目全部实行走班教学,高三语文、数学、外语三科根据学生的水平和自愿原则进行分层走班学习。保留传统的行政班,有利于加强学生管理,培养集体意识,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体艺分项”是指体育和艺术课程根据各个模块的项目,由学生选择修习,走班上课。

新的教学安排以及“网上选课、一生一表、走班上课”的个性化教学组织形态,使得学校的教育教学更适合本校学生实际,更多考虑每个学生的需求,将“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落到了实处。

三、积极探索学校新的管理制度

行政班“齐步走”的教学管理制度延续多年,学校驾轻就熟,有很强的惯性。例如,一些学校习惯于往常高一学年结束分文理班的做法,要求学生在高一学年结束时一定要将自己的3门选考科目确定下来,而不是让学生随着学业进程逐步明确选考科目,这就使得学生在高一压力过大,难以真正做到理性选择。再如,有学校在学生确定3门选考科目后,打破原来的行政班,按照2门共同选考科目重新组班,余下1门学科选考科目实行走班,虽然这样减少了走班,容易管理,但势必产生学生提前确定选考科目,固化选考科目的现象,影响学生的选择权。因此,随着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推进以及选课走班教学的深入推进,原来建立在行政班基础上的普通高中学校运行机制有的已经不适应新情况,需要建立适应行政班和教学班并存情况的新运行机制。

在广泛调研和汇集意见的基础上,2014年,浙江省对当下普通高中学校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其中有

9个是普通高中学校内部存在的共性问题。(1)关于完善学校课程体系的问题。目前,普通高中的课程体系不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不适应国家对多样化人才培养的需要。这就要求学校根据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完善学校课程体系,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学校特色发展。(2)关于合理安排学校课程修习的问题。按照基础性、适用性、选择性三大原则,不同类型的普通高中学校要合理安排课程和教学。(3)关于有效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问题。育人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和提高其选择课程的能力,但现在多数学生不善于选择,不了解自己的特长和人生目标,如何有效加强学生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学会选择,在选择中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很重要。(4)关于建立教学班管理制度的问题。实施选课走班后,原有的行政班管理模式需要大幅度调整,从而对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和评价制度做进一步研究和探索。(5)关于学生过程性评价的问题。根据深化课程改革要求和适应高考招生制度改革,需要加强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这样更能体现学生学习的真实性和发展性。(6)关于统筹安排学科教师的问题研究。按照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要满足学生的分层分类走班,现有教师的结构会发生很大变化,需要研究各种各样解决教师结构性短缺的方法。

(7)关于教师评价的问题。如何改变以成绩为导向的教师评价,创新乃至建立起一套新型教师评价体系,以突出基于学校特色发展价值观的引领,关注教师的职业道德、综合素质、个性特长,协调处理定性与定量、共性与个性、基础与专长、过程与结果的关系,需要对教师评价做深入研究。(8)关于构建注重过程与发展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问题。应通过对影响学校教学质量因素的综合分析与探讨,有针对性地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实证依据和建议,从而构建注重过程与发展的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控总体架构。(9)学校教学资源保障的问题。主要包括教学材料挖掘、教学环境建设、教学后援系统配置等。

2014年年底,我们组织了100所前期已展开积极探索且形成初步经验的学校分9个课题组进一步深入研究,通过阐释问题定义,梳理已有基础,逐步固化,形成可推广的办法。目前已基本形成成果,如解决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可以采取完善教学安排,让学生逐步明确选考科目,并在选课前公布各科最大容纳量,分散压力;做好校内统筹,采取跨年段授课、按学年计算工作量等,挖掘现有师资潜力;进行区域统筹,做好校际之间师资互补工作;设立外聘教师专项资金,让优质师资发挥更大作用等。

选课走班教学已成为普通高中育人模式改革的标志,集中体现了教育价值观的转变,即从“选拔人才”走向“人人成才”。同时,选课走班教学也成为普通高中学校管理制度改革的导火索,将引导普通高中学校实现制度重建。因此,此项工作必然是长期工程,也必然是具有校本特色的,不应当试图建立新的一致性。浙江省做了一些探索,有了一些心得体会,还需要坚定地走下去。

(作者系浙江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

责任编辑:赵彩侠

zhaocx@zgjszz.cn

推荐访问:浙江省 选课 普通高中 探索 方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