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如何实现城镇与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

如何实现城镇与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

时间:2022-05-17 12:15:03 浏览次数:

我们经常发现,在地方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这样两种现象:一种是不考虑本地实际,一窝蜂地盲目“跟风”上专业,其结果往往是热门不再热,冷门不再冷,供需不均衡,招生就业不稳定;一种是完全脱离职业教育的“职业”本质,片面追求单招升学率。地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职教发展应互为因果、互相促进。然而,现实中的职业教育未能培养出为地方经济发展做贡献的技术人才,而地方经济亦无法反哺职业教育,未能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

解决这种发展中的错位、缺位和失位问题,关键在于认清城镇发展的特质,回归职业教育的本质,实现城镇与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

由于苏北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发展起步晚及市场意识淡薄,导致区域内城镇经济结构失衡、发展方式粗放、发展后劲不足、可持续能力不强。

与苏北城镇经济发展相一致,苏北欠发达地区职教发展表现出师资结构失衡、招生就业困难、教与学互为抵触的现象。因为经济发展落后,工业经济发展低水平同构竞争,第三产业比重低,高职、专职毕业生不愿落户;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及教育支出相对偏低,职教发展支出比重相对更低;职校专业老师严重缺失,基础课老师“身兼数职”,师资结构严重失衡;专业师资力量缺失、流失,专业教学不过硬,专业优势不凸显,生源数量和质量每况愈下,从而形成“学生不爱、企业不理”的招生就业怪状,教与学都缺乏激情,形成恶性循环,使职业教育发展陷入更大的困境中。

造成上述不良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落后思想观念的束缚。“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社会上普遍存在重知识、轻技能的现象,家长宁愿交钱上普高,也不愿孩子上职校。行政主管部门及学校片面追求对口高考升学率,把职校作为进入高一级学府的跳板,结果不仅对口高考升学率赶不上发达地区,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质也得不到很好的提升,升学与就业陷入两难境地,学校无从发展,对地方经济亦无所贡献。

该如何实现城镇与职校的均衡发展呢?我认为有三点尤为关键:

一是让城镇的发展回归理性。十八大以来,中央政府对地方经济及官员考核的机制、标准和方式正在发生变化,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对于苏北欠发达地区,回归理性发展就是要发挥后发优势,尊重自然与社会发展规律的和谐发展,保证镇村经济与县城经济同步发展,保障城镇财政与教育支出的同时增长,促进待遇和机会的平等发展,使苏北欠发达地区城镇经济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二是让职教的发展回归本质。就职教本身而言,苏北经济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需要的是回归,回归职业教育的“职业”本质——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培养和输送适需的职业技术人才,只有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职校的前程才能“柳暗花明”。就专业需求而言,应因时因地制宜,结合本地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产业现状,按照职校自身能力和专业特色,开设符合发展需求的专业,提高教育质量、水准,拓展专业深度、广度,而非一味地贪大求全或好高骛远。

三是让城镇经济与职教发展实现良性互动。首先要从本校实际出发,结合本地经济特点,办出实际成绩。如果不从实际出发,开发具有本校特色的学科建设、专业培养和整体规划方案,学校自身发展成效就难以体现,对地方城镇经济发展就不能做出应有的贡献。以本校为例,本校所在的金湖县是农业县,发展特色农业是地方村镇经济的重点。对我校而言,应当在生态观光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主要是浅水藕加工)、湖水养殖业(本地三面环湖)等专业上下功夫、花力气,聘请农业专家上课,请农技员、本地种田能手当辅导员,大力培养“双师型”师资。这样,可以培养优秀的全日制中职生,让他们成为现代化的“西方式农民”,更好地为地方特色农业发展服务。同时学校可以开办短期培训班,为本地种田大户提供技术指导,以期尽快获得经济效益。这样,职业教育的功能发挥,促进了本地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提高,也会促进地方经济、地方财政反哺学校,推动学校教学和职业教育取得更大的发展。

我们相信,苏北经济欠发达地区职业学校,只要瞄准本地经济结构转型的方向,让职校紧随地方经济变化而变化,地方城镇经济与职业教育一定会活力无限、共同腾飞。

(作者单位:江苏省金湖中等专业学校)

推荐访问:职业教育 均衡 如何实现 城镇 发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