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临床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临床分析

时间:2022-04-13 10:08:37 浏览次数:

【摘要】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进行治疗的急性肌梗死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1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患者通过积极治疗与护理大部分患者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少部分病人出现了并发症但是并发症症状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治疗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心血管内科中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进行尿激酶溶栓。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1..01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指的是冠状动脉发生持续性、急性缺血缺氧状况,心肌或遭受损害,或发生坏死情况。由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危急性故为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手段治疗,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以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析研究,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进行治疗的急性肌梗死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男27例,女17例,平均年龄(52.89±2.81)岁,发病时间1~10 h;研究组男25例,女20例,平均年龄(58.91±2.70)岁,发病时间1~10 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也均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以及肠溶阿司匹林口服等治疗方法。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治疗前口服阿司匹林。再将尿激酶溶解于0.9%氯化钠溶液中,对患者实施静脉滴注尿激酶溶栓,在12 h内患者进行的尿激酶溶栓基础上治疗完毕后,再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2]。

1.3 观察指标

分析对照组和研究组之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治疗有效率。疗效总共分为3级:显效,有效,无效,显效和有效均为治疗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治疗的治疗有效率

研究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仅为1%,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3 讨 论

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关键在于恢复心肌灌注主要是由于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血液不通从而导致供氧不足,最后心肌由于缺氧而坏死。现在临床上治疗主要是进行溶栓,通过进行血栓溶解。从而降低患者的痛苦,缓解患者的病情,临床上通过心电图对进行检测,这对于判断病情尤为重要[4]。为综上所述,在心血管内科中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 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血管内科临床疗效机制及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53):63-64.

[2] 范开萍.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临床治疗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36):85.

[3] 马丽娜.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临床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06):61-62.

[4] 李向红.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06):56+58.

本文编辑:刘欣悦

推荐访问:梗死 心肌 心血管 内科 临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