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海南地区赤点石斑鱼养殖技术研究

海南地区赤点石斑鱼养殖技术研究

时间:2022-04-13 09:38:47 浏览次数:

摘要 从福建地区引进规格为2~3 cm的赤点石斑鱼苗种2万尾,在海南椰林地区进行室内水泥池流水养殖试验,结果表明:经过16个月的养殖周期,苗种成活率为36%,平均体重为396 g/尾,最大体重550 g/尾。

关键词 赤点石斑鱼;养殖技术;海南省

中图分类号 S965.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9-0255-01

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俗称红斑,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青睐,是石斑鱼中较为昂贵的品种之一。由于鱼身为中国文化中象征吉祥的红色,也是中式喜宴中极受欢迎的食用鱼。该鱼主要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在我国分布于东海、南海等海域,生活在岩礁底质海区,常栖息于沿海岛屿附近的岩礁间、珊瑚礁的岩穴或缝隙中[1]。近10来年,赤点石斑鱼人工养殖在我国广东、福建等发展较为迅速,在海南地区养殖偏少。海南渔科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从福建省引进2~3 cm的赤点石斑鱼苗2万尾,在室内水泥池进行养殖,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场地与设施

试验在海南渔科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开展,公司地处海南椰林湾,本海域水质新鲜。试验养殖池是规格为3 m×4 m×1 m的室内水泥池,池顶部安装透明玻璃,可在玻璃上覆盖一层遮光率90%的遮光布或者遮一层黑膜,可适度减少养殖池中光照度,而且冬季可起保温和遮光作用;池底部装有“U”型铝管进行加温;在池四周装有气石进行供气;采用前排后溢的流水方式进行试验,养殖用水经外海海水抽至池塘中沉淀后经3层过滤池后进入试验车间。

1.2 苗种来源与投放

试验鱼苗采用在福建地区孵化的苗种,经空运约20 h后至公司,运输过程中用20 L的空运包装袋装1/4袋的海水,充满氧气,每袋装有规格为2~3 cm的苗种100尾。待鱼苗运至养殖池后,为避免鱼苗发生应激死亡,将鱼苗连包装袋放在水泥池中适应水温,待两者温度相差不大后将鱼苗放在1 000 L黑桶中进行药浴消毒后移入养殖池。

1.3 苗种饲养

鱼苗投入养殖池前先在池中播撒200 mL的浓缩藻液,将水色调至浅绿色,在池中添加适量活体丰年虫。鱼苗放入养殖池前2~3 d主要投喂大型活体丰年虫,鱼苗摄食状态凶猛后逐渐添加冰冻丰年虫,约10 d后可开始驯食人工配合饲料。驯饵方法为将丰年虫及少许人工配合饲料混合在一起放入水桶中,在水桶中用气石使饲料和丰年虫沸腾并混合均匀,在桶中伸出气管,利用虹吸进行连续不断的滴定投喂。滴定投喂可在水面制造出水流,引起赤点石斑鱼鱼苗抢食人工配合饲料。待鱼苗逐渐适应水泥池的投喂方式后,逐渐增大人工配合饲料在水桶中的比例,直至完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1.4 水质调控

整个养殖试验过程要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养殖用水的水质要求:盐度20‰~32‰,pH值7.9~8.3,溶解氧含量达5 mg/L以上,氨氮控制在0.10~0.12 mg/L以下。采取24 h流水养殖方式,水体日交换量为200%~300%,每天早上及下午采取虹吸法清理池底粪便等污物2次,定期使用活菌等微生物制剂对水质进行调控。

1.5 日常管理

一是每天观察鱼种的活动行为,做好生产记录。二是清污。每天早上及下午投喂完后采用虹吸法吸出水泥池底部的粪便和残饵,并且进行大换水,把粪便和残饵彻底从养殖池排干净后,加入新鲜海水,以保证水质清澈。三是换池、消毒。根据养殖水质的优劣适时进行换池,换池时把鱼苗放入淡水浸泡数分钟,以防止寄生虫病的发生;定期消毒,发现鱼病要及时隔离,并对病鱼进行治疗。

1.6 病害及防治

试验养殖期间,室内养殖赤点石斑鱼容易发生由于水质恶化而暴发的刺激隐核虫病及淀粉卵鞭虫病等寄生虫病[2-3],而且在室内水泥池养殖赤点石斑鱼的成鱼阶段,会出现鱼眼球突出的症状,这可能与投喂的饵料种类单一、饵料中缺少某种营养物质有关[4]。

2 结果与分析

2.1 水温要求

根据试验观察,在海南地区养殖赤点石斑鱼适宜的水温为22~26 ℃,当水温升到31 ℃或者降至18 ℃食欲都会减退。特别是在赤点石斑鱼苗种培育阶段,当水温达到32 ℃以上时会出现苗种不摄食甚至死亡现象,此时可将苗种移至大水体的养殖池或池塘中进行培育,并投喂足够的、经浓缩藻进行强化后的活体丰年虫。

2.2 赤点石斑鱼生长速度

经过16个月的养殖试验,赤点石斑鱼从2~3 cm的苗种长到商品鱼,平均体重396 g/尾,最大规格为550 g/尾,平均体长26 cm/尾。通过试验得出赤点石斑鱼在海南地区养殖最佳生长期是在3—6月及10—11月,此时海南地区养殖水温约为20~28 ℃,较适宜赤点石斑鱼生长,而7—9月的水温则高达31~35 ℃,严重影响池鱼摄食,生长速度减慢。

2.3 疾病防治

在海南地区的7—9月,雨季后会突然出现高温天气,海区水体中细菌及浮游生物数量剧增,水质恶化,容易给石斑鱼养殖造成寄生虫类疾病,在养殖试验期间发生的疾病主要是刺激隐核虫病和淀粉卵鞭虫病。

赤点石斑鱼发生寄生虫类疾病后,轻度感染无明显症状,在显微镜下检查鳃丝才能发现少量病原体,发病初期病鱼在池壁上磨擦,后来就逐渐不摄食,时而会游到水面,口张开,呼吸困难,鳃盖开闭不规则,游泳缓慢或静浮于水体中上层,时而迅速游至水面又沉到水底,随着病情加重,病鱼体表受损,黏液增多,活力明显下降,体表和鳃部会出现许多0.5~1.0 mm的小白点,出现烂鳍、烂尾、眼角膜浑浊等症状。

治疗措施:停止投喂饵料,停止流水,洒80 mg/L福尔马林在池中进行药浴,药浴2 h后大量流水,同时进行吸污,把脱落在池底部的幼虫吸出,连续药浴3~4次,每天药浴1次,把幼虫、虫卵及胞囊杀灭,每次用福尔马林药浴后再用季胺盐络合碘或标碘等药物进行消炎,防治细菌感染,在药浴结束后1~2 d后可进行倒池,池鱼换到新池前要对池水消毒[5-6]。

3 结论与讨论

赤点石斑鱼主要在我国福建、浙江等地养殖,属冷水性鱼类,养殖最适水温为18~25 ℃。本养殖试验在海南椰林湾地区开展,常年平均水温约为26 ℃,7—9月最高水温可达到31~35 ℃,如果此时在海南地区进行赤点石斑鱼苗种培育,成活率偏低。本试验开展期间遇到海南地区的低温气候,持续时间约为1个月,在同样的低温养殖条件下,其他养殖品种(老虎斑、珍珠龙胆、青斑等)受低温气候影响极大,基本不摄食,且易感染细菌疾病,而赤点石斑鱼在低温条件下,摄食凶猛,基本没有损耗。若在海南地区高水温季节,在水泥池中利用降温设备,降低养殖水体的水温,使养殖水体能保持在赤点石斑鱼适宜的生长温度,对赤点石斑鱼在海南省进行养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 参考文献

[1] 陈省平,胡晓丽,刘涛.赤点石斑鱼7个地理群体的AFLP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8(1):56-61.

[2] 吴定虎.赤点石斑鱼的病害及其防治的初步研究[J].福建水产,1959(3):59-64.

[3] 罗鸣,陈傅晓,刘龙龙,等.我国石斑鱼养殖疾病的研究进展[J].水产科学,2013,32(9):549-554.

[4] 林利民,陈学豪,洪惠馨.赤点石斑鱼室内水泥池养殖技术的初步研究[J].厦门水产学院学报,1995,17(1):21-26.

[5] 何永亮,区又君,李加儿,等.石斑鱼人工繁育技术研究进展[J].南方水产,2008(3):75-79.

[6] 毛国民,史会来,楼宝,等.赤点石斑鱼人工繁育试验[J].水产养殖,2010(4):1-3.

推荐访问:石斑鱼 海南 技术研究 养殖 地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