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麓山寺碑》风格特征及技法

《麓山寺碑》风格特征及技法

时间:2022-05-16 12:40:03 浏览次数:

zoޛ)j馟iiiuiiky总结出以下几方面风貌特点:

1.驭笔方折道劲,且肥而不滞,如抛砖落地,上松下紧,腾挪揖让而富沛豪劲。

李邕书法以方笔居多,方圆兼用,运笔坚劲,行笔方角转折处,常呈翻笔之势,逆势斜出,方棱折锋外显。撇捺勾提顿挫回旋,顺锋自然,骨力贯穿始终。特别是平勾笔法最为典型,或以楷法,或用行书,但共同特点都是行笔至出勾处侧锋铺毫,捻管向外径直平出,出钩处尖锐饱满,棱角分明。平勾笔法强化了其结字的欹侧之势,也增加了其雄健意态。宋米芾即法之而多用平钩笔法。明末徐渭《徐文长三集》题《李北海帖》言: “李北海此帖,遇难布处,字字侵让,互用位置之法,独高于人。”同时,体式一改“二王”上紧下松、左敛右放之规制,反其道而上疏下敛,左拓右撅,使重心降低。一字之中往往上部放浪逞豪,舒身高展;下部承力尽缩,固本强基。

2.结字中宫紧缩,而主笔放长,趋四面开放,错落参差,稳实有力且生动多姿。

李邕行书,字态大小参差,张弛开阖,破整舒势,巧置欹侧。笔画虚实互结,实多虚少,笔笔直贯到底。南宋姜夔《续书谱》道:“李北海字,倡导大小参差不齐,而开北宋书体之变。”李邕行书按重提轻,次第转换,功性两见,沉浮恰然。在重心聚合的前提下,结体开张,每字笔画都似有向外扩张之力。刘熙载在《书概》中评日:“北海书气体高异,所难尤在一点二画,皆如抛砖落地,使人不敢以虚骄之意拟之。”

3.字形左低右高,且似斜反正,置欹险取胜,气度雄阔,奇崛多变而跌宕有致。

李邕行书横画常左倾右扬,然视之毫无侧翻之虞,稳固异常,别有韵味在其中。清朱履贞《书学捷要》评:“李北海正书笔画道丽,字形多宽阔不平;其行书横画不平,斯盖英迈超妙,不拘形体耳。”其笔画组合变化有度,力避平铺罗列之雷同,或宽绰敦厚,或峻拔凌厉,刚柔并蓄,笔力洒落舒展,气格深沉高逸。杜甫曾有诗赞李邕书法日:“声华当健笔,洒落富清制。”

4.字字依序独立排序,且气通神连,重结体宏构,韵脉畅达,情致绝妙出字外之功。

与“二王”字法偏重精巧,讲究细微处承接呼应的特点有所不同,李邕书法在结体上注重宏构,而不斤斤于细节点画的微观经营,这使得其书体势宏阔,气象巍伟,基调高亢古雅。字与字间距较大,少以游丝连扯,而皆以意连暗渡,势韵相接,行气流动鲜活,章法组合布局匀齐,排列有致,且不失灵动,其情致自溢。唐吕总《续书评》,以“华岳三峰,黄河一曲”对李邕书法作誉。

最后,我们引用苏东坡《石钟山记》中一则观点,再次总结李邕能够成功创新和实践“行书入碑”的最核心原因。“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在中国书法史上,能够集撰文、书写、镌刻三重并行的创作实践,正是李邕与一般书家的不同之处,才创育出了《麓山寺碑》这样的不朽名作。今天,我们暂且不提其飞扬文采,作为书写的艺术,李邕正是在“笔墨”和“镌刻”实践中游弋相生,而得其技、悟其艺、近其道的。所以,我们说“任何技法必须得以实践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从这一意义上讲,这更是与技法学习不无相关的重要问题。

推荐访问:技法 特征 风格 山寺

猜你喜欢